规模化饲养场保育猪管理技术

2024-06-24 13:47:30王文震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6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

王文震

摘要:本文介绍了规模化饲养场保育猪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方法。规模化饲养场具有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条件,能确保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是确保保育猪管理技术落实的前提。本文介绍规模化饲养场的基本要素,包括场地选择、设施建设和设备选购等,并详细讨论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供应、饮水管理、环境控制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以确保保育猪达到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状态。可以为广大规模饲养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规模化饲养场;保育猪;管理技术

在规模化猪场中,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适用于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饲养管理技术,保育猪是猪场中的重要资源,其健康和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保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1 猪舍建造和设计

猪舍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结构,如传统砖瓦结构、钢结构或预制混凝土结构等,使用坚固性好、易清洁和易消毒的材料,如不锈钢、塑料和铝合金等。舍内需要配备加热设备和保温材料,如加热灯、保温板和保温墙壁等,以便能够使得猪舍内的温度适宜,避免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波动过大。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猪舍的大小和布局,通常每头保育猪需要1.5~2 m2的空间。建造时确定通风窗口、风机和通风管道的数量和位置,以便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空气流通和温度调节,以减少疾病传播和猪只应激。还需要有优质的光照条件,可以使用节能灯具,如LED灯,减少能耗和照明成本。设计水管和水槽等自动饮水设备,以便猪只随时获得水源。应用饲料槽和饲料机自动饲喂设备,不仅能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饲料,还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和浪费。还需要建设猪舍内的废物处理的通道和设备来收集和处理粪便等污染物。

2 保育猪的饲养

2.1 饲料管理

在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中,饲料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饲料配方设计是确保猪群获得充足营养的关键。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这涉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平衡。保育猪的饲料成分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其中,能量是猪体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常用的能量来源包括谷物、油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蛋白质是猪体组织生长和修复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常见的蛋白质来源包括豆粕、鱼粉和动物副产品等。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猪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常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包括饲料添加剂和饲料补充剂等。纤维素是猪体消化系统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常见的纤维素来源包括秸秆、麸皮和草料等。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可以确保猪群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保育猪的饲料需要经过加工和储存,这是保育猪饲养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饲料加工可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和利用率。通过粉碎、混合和加工等工艺,可以使饲料颗粒更小、更均匀,提高猪对饲料的摄食效率。而且饲料要求在干燥、通风和防潮的环境中贮存。可以防止饲料霉变、发酵和营养成分的流失,确保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2.2 饮水管理

饮水管理也是保育猪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猪对饮水的需求量与其体重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需要确保饮水设施的卫生和畅通,并根据猪的需求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优质的饮水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3 饲养方式

在保育猪的早期生长阶段,每头猪每天的饲料供应量应为约5%~6%的体重。随着猪的生长,饲料供应量逐渐减少,到育肥阶段时,每头猪每天的饲料供应量应为约2%~3%的体重。在制定饲料供应计划时,还需要考虑猪的品种、环境条件和饲料的营养成分。为了确保猪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可以采用混合饲料的方式,将不同种类的饲料混合在一起,以满足猪的不同需求。还可以根据猪的体重和饲料消耗量,将饲料分为多个投喂时间,以确保猪能够适量摄取饲料。保育初期饲喂次数为7~8次/d[1],但要控制投喂量,避免采食过多导致消化不良,而后逐渐减少投喂次数。

3 保育猪的管理

3.1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在保育猪饲养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猪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与其生长阶段和品种有关。一般情况下,仔猪进入保育舍第1天的圈舍温度为 30 ℃,第3天下降1 ℃,第7天再下降 2 ℃,第2周后再下降2 ℃,直至下降为 20~25 ℃[2]。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猪的食欲和消化功能最佳,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促进生长。同时,适宜的温度还能减少猪的应激反应,提高疾病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保育猪舍内的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猪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保育猪舍内的湿度应保持在50%~70%之间,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猪体内过多的水分蒸发,影响其正常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猪体内水分流失过快,引起脱水和呼吸道问题。需要给猪群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根据不同季节和猪的生长阶段,使用加热器和加湿器等辅助设备调整保育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还要注重猪舍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污物和杂草,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此外,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猪舍设计也可以提高猪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3.2 疫病控制

1)免疫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疫病预防措施,可以帮助猪群建立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可以减少兽医药物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猪群的特定需求,猪疫苗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病毒性疫苗、细菌性疫苗等。病毒性疫苗主要用于预防猪流感、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疫苗则可用于预防猪痢疾、猪链球菌感染等细菌性疾病。

在进行疫苗接种前,需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并确保其质量可靠。注意疫苗的保存和运输条件,以确保其有效性。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控制接种剂量和接种方法,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常见的疫苗接种方法有注射法、饮水法、喷雾法和滴鼻法等。注射法是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常用于免疫猪瘟、猪链球菌病等。饮水法是将疫苗溶解在饮水中,猪在饮水过程中自主摄入疫苗,常用于免疫猪痢疾、猪流行性腹泻等。喷雾法是将疫苗以雾状喷洒在猪舍内,猪通过呼吸摄入疫苗,常用于免疫猪肺炎、猪流行性感冒等。滴鼻法是将疫苗滴入猪鼻腔,猪通过吸入摄入疫苗,常用于免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等。保育猪阶段需要接种的疫苗有猪瘟疫苗、猪链球菌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猪肺疫疫苗和猪流行性腹泻疫苗。

2)消毒工作。为了提高保育猪的生产效益,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保育猪舍的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了解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生长环境,以确定适合的消毒方法和时机。而且要应用科学的浓度配比和使用方法,以确保消毒效果。通常保育猪舍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多种途径来进行消毒。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和高压水清洗等。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通过将保育猪舍加热至80~90 ℃的温度,可以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紫外线照射则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病原微生物的核酸结构,达到消毒的目的。高压水清洗则可以将保育猪舍表面的污垢和病原微生物冲洗干净,减少传染源。化学方法是常用的消毒手段之一,常用的消毒剂包括氯化物、碱类、过氧化物等。氯化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其具有广谱杀菌作用,适用于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次氯酸钠消毒液是将次氯酸钠溶解在水中,一般比例为1:500,即每升水中加入2 g次氯酸钠。碱类包括氢氧化钠等,配置使用的浓度为2%~3%,过氧化物消毒剂则具有较强的氧化和杀菌能力,但使用时需要遵循正确的稀释和使用方法。生物方法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消毒手段,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是使用益生菌,这是一种对猪舍环境有益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竞争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达到消毒的效果。

猪舍消毒需要将猪舍清洗干净后,使用喷雾器或刷子将消毒液对地面、料槽、墙壁等进行消毒,通常使用2%~3%氢氧化钠溶液[3],3%过氧化氢溶液等,保持一定接触时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设备和工具消毒是将其浸泡在消毒液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或用清水冲洗。

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消毒频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常每周需要消毒1~2次,如果出现疫病则需要每天消毒,猪舍也要在每批猪出栏后进行全面消毒,采用熏蒸或火焰枪的方式。

4 结语

保育猪是在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其生长发育对猪后期性能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从猪舍的建造和器具的配备都要做好准备,而后要注重饲料的营养配比和饮水的清洁以及舍内的环境的构建,还需要做好疫苗接种以及定期消毒等疫病防控措施,确保保育猪阶段能发挥出最佳性能。

参考文献:

[1] 杨桂英.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当代畜牧,2022(8):97-98.

[2] 刘艳芳.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兽医导刊,2021(19):62-63.

[3] 徐志国,杨比哈.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探索[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5):139-140.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
盆栽葡萄优质高效管理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7期)2017-01-09 20:00:02
电力配网的生产过程管理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6:01:18
配电线路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保德海红的开发利用价值及栽培管理技术
浅谈设施农业蜜蜂授粉管理技术
园林苗圃的建立及管理技术分析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变电运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