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对策研究

2024-06-24 13:14李玲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6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加强风险应对策略以及提升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效能。同时,文章还强调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培训与宣传、建立评价与改进机制等措施来保障对策的有效实施。这些措施有助于企业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稳健运营。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对策;保障措施

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凸显,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经营构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和应对经营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第一,经营风险的概念界定。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导致企业面临经济损失或无法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既可能源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不完善,也可能由外部市场的波动、政策调整、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引发[1]。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来应对和降低这些风险。

第二,经营风险的分类与特点。经营风险可以根据其来源和性质进行多种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等。市场风险主要与市场波动相关,如价格波动、需求变化等;信用风险则涉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合同履行问题;操作风险主要与企业内部流程和管理有关,如系统故障、人为错误等;财务风险则与企业资金运作、财务结构等密切相关。

这些经营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市场风险通常具有广泛性和难以预测性;信用风险则具有潜在性和传染性;操作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可控性;财务风险则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企业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流程

第一,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旨在全面、系统地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这包括收集相关信息、分析内外部环境、识别可能的风险源等。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程度。评估过程中,企业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风险矩阵、概率影响分析等,以便更准确地了解风险状况。

第二,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根据风险识别和评估的结果,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这些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受等。具体措施则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特点而定,可能包括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业务流程、加强内部控制、购买保险等。企业应综合考虑风险的成本效益和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最适合的风险应对策略。

第三,风险监控与报告。风险监控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持续过程,旨在确保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新的风险。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管理层或董事会报告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以便管理层及时了解风险动态并作出决策。

二、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机制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与要素

第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功能。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安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合规运营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其核心功能在于防范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障企业运营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内部控制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确保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哲学等;风险评估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控制活动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是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在企业内部及时、准确传递的关键环节;内部监督则是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以确保其有效运行。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内部控制对风险识别的影响。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而内部控制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内外部信息,从而及时识别出潜在的经营风险。同时,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标准也为风险识别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判断标准,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对风险评估与应对的支持作用。在风险评估与应对阶段,内部控制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风险评估要素帮助企业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通过调整业务流程、加强控制措施等方式来降低风险水平。内部控制的实施还可以确保这些策略和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第三,内部控制在风险监控与报告中的作用。风险监控与报告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内部监督要素,企业可以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持续监控和检查,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内部控制还要求企业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管理层或董事会报告风险状况和管理情况。这有助于管理层及时了解风险动态,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调整,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三、基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建立风险管理文化。为有效应对经营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构建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文化[2]。这种文化应强调风险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自觉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段,不断提升员工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加强组织结构与职责划分。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全面协调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风险信息在企业内部得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和处理。此外,还应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失职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强化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

(二)优化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第一,明确风险识别标准与流程。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风险识别标准和流程,确保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通过收集内外部信息、分析市场环境、研究竞争对手等方式,全面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同时,建立风险识别清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归类和整理,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第二,强化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企业应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运用风险矩阵、概率影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应对措施。此外,还应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对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和存储,为未来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加强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

第一,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库。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通过梳理历史风险事件和成功案例,建立风险应对策略库,为企业在面临风险时提供决策支持。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应对策略库,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第二,落实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后,关键在于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企业应明确各项措施的责任人和执行时间,建立跟踪监督机制,确保措施按照计划推进[3]。同时,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应对风险。对于执行不力的行为,应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罚,确保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地生根。

(四)提升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效能

第一,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效果。企业应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执行能力。同时,建立内部控制执行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审计和评价。通过审计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此外,还应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向利益相关者及时、准确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四、内部控制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培训与宣传

第一,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为确保内部控制对策的有效实施,首要任务是提升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企业应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培训,使员工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培训内容应涵盖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各个环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员工对风险管理的直观感受和实践能力。此外,企业还应通过内部宣传渠道,如企业内部网站、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发布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和动态,让员工时刻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第二,增强员工的内部控制能力。内部控制对策的实施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内部控制能力。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使员工熟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培训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操作、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内部控制技能和实践水平。同时,企业还应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反馈机制,让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

(二)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机制

第一,设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为确保内部控制对策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企业应设定明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应基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各个方面。通过设定具体、可衡量的评价指标,为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明确的依据和标准。

第二,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活动。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活动,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评价活动可以由内部审计部门或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实施,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等方式,收集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证据和信息,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评价活动应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风险点,分析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评价活动还应关注内部控制的创新和优化,发掘内部控制的潜力和优势,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第三,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内部控制改进。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及时制定内部控制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改进计划应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确保内部控制对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在改进过程中,企业应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定期对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的持续优化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内部控制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结语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复杂多变,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有效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风险,确保企业稳健运营。未来,企业应继续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挑战。

参考文献:

[1]苏军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23(11):73-75.

[2]曹美芳.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J].商业2.0,2023(31):47-49.

[3]倪华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3(10):126-128.

作者简介:李玲(1974.03-),女,安徽省桐城人,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