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湾

2024-06-24 11:00柴宝侠
时代报告·奔流 2024年4期
关键词:四哥老父亲辽河

辽宁境内,一处向阳的山坡上有我热恋的故乡。小村不大,只有100多户人家。蟒蛇摆尾般曲曲弯弯的公路两旁,错落有致的房屋像无数个高矮不等的士兵一样守望着村庄,守望着家乡的黑土地。滋养这片热土的就是那环村而过的辽河余脉,它们经风沐雨,跨过岁月的年轮,或胖或瘦,或急或缓,日夜不停地追赶着岁月,生生不息地从我家门前流过……

小的时候,读过私塾的奶奶牵着我的手,指着家门前的辽河上游对我说:“那里曾经是昌图八景之一的‘通江晚渡,通江口曾是水路码头,当年客栈、货栈、钱庄、当铺、饭馆、茶社、浴池、药房等商业网点一应俱全,码头上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热闹非凡。艄公的号子响彻辽北大地,繁华盛景早已随风而去。”听着奶奶的讲述,望着涛涛的辽河水,那商贾如履、游人如织的繁忙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了。时常想,颇具盛名的“辽河渡口”,不知何时还能恢复一如当年的繁华?

追赶着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的辽河,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儿时的童趣,少年的忧郁,中年的沉淀,都流淌在涓涓的河流里,有喜悦,有忧伤,有欢笑也有泪水。

每逢春夏之际,多干旱天气,河水日渐消瘦,残存的河水有些浑浊,也有些忧郁,它用生命守护着怀里的“宝藏”。那些掩藏在水里的鱼虾、河蚌、泥鳅等,成了儿时快乐的“药引子”,一旦喝下,就会“中毒”,时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小伙伴们常常三五成群,撒着欢地奔向河里,抓鱼摸虾。手忙脚乱间,一不小心,被小伙伴推进泥水里,裤子湿了,鞋也陷进泥里,泥人一样从河里挣扎上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二妞,狗剩回家吃饭了!”娘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唤,时常在小村的上空飘荡。傍晚,炊烟袅袅中,鱼虾酱的美味蜂拥着从家家户户门边、窗户缝里飘出来,在村庄里弥漫。

冬天,白茫茫的河湾,一如曼妙女子的水袖舞,她挥一挥衣袖,那盘旋的玉带就将小村缠绕,无限风情,尽在一颦一笑间。滑冰,成了儿时最大的乐趣。滑冰用的冰车种类很多,单腿的,双腿的,蹲着的,坐着的,还有双脚一起滑的,形态各异,舞姿翩翩。不远处,一会儿有人滑倒了,一会儿有人摔跟头了,一会儿又有人闹个屁股蹲。顿时,欢笑声冲淡了严寒,成了冬天里一抹诱人的风景。

少年不识愁滋味。只顾一路欢笑着成长,却不知辽河在带给人们欢笑的同时,也有很多的无奈和缺憾。多年来,河流得不到治理,河水泛滥时,那份汹涌着实让人头疼。

那年秋天,雨水较大,一向温和的辽河发了“脾气”,它澎湃着呼啸而过,将两岸的庄稼一口吞下。乡亲们望着瞬间被河水淹没的农田,唉声叹气。一向沉默寡言的老父亲一拍大腿,一屁股坐到地上,潸然泪下。他费尽心力经营的40多亩水田,是我们一家人一年的希望,就这样毁于一旦,当年颗粒无收。父亲和乡亲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维持生活。被搁荒的土地,萧瑟凋落,就像苟延残喘的老人。

那时的辽河,成了北方大地上一道令人心痛的伤口。全面开展的辽河流域治理,让家乡的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让辽河成为涵养两岸人们生存的生命之源。父亲和曾经出走的乡亲得到这个好消息,欢欣鼓舞。他们辞去外地的工作,相继奔回家乡,投入火热的辽河流域治理当中。

辽河岸边,人声喧哗,机械轰鸣。轰轰隆隆的抓钩机,气势庞大的推土机,唱着欢歌的拖拉机,火热的场面如夜莺的歌唱,把沉睡的辽河唤醒,它舒展腰姿,露出难得的笑容。仿佛涅槃重生,浑身上下透着蓬勃的朝气。苏醒后的辽河,又恢复往日的风采,它用博大的母爱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

记得去年秋收时节我回老家,正赶上老父亲打粮食。机械轰鸣中,金灿灿的玉米唱着歌谣在空中飞旋、舞蹈,打个旋,跳到车斗里,奔向更广阔的天地。父老乡亲一边帮着装玉米袋子,一边欢快地说笑着,那幸福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一种简单的满足就在踏实的日子里。老父亲撂下手里的铁锨说:“没想到今年河水这么给力,两岸庄稼获得了大丰收,玉米产量猛增,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转过头,我看到一张张喜滋滋的笑脸,在阳光的映衬下甚是可爱。

村里好多人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我还是惦记着四哥。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要吃好多汤药。母亲端着碗站在我身边哄我喝下。可我一看到苦涩的黑汤药,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说什么也喝不下去。后院的四哥像哄小孩一样哄我,有时还不知道从哪里给我弄来一块糖,或者一块小点心,变着法地哄我喝药。多年过去了,那个场景仍在眼前。前几年,四嫂意外病故。四哥一辈子无儿无女,现在他已是近80岁的老人了,日子过得怎样呢?

父亲说,你就放心吧,如今你四哥日子好着呢,头几年村里给他盖了2间扶贫房,他享受“五保户”的待遇,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他吃得好,睡得香,身体可硬实了,就是耳朵有点儿背,所以不爱出门。

听说四哥生活得那么好,心里也就释然了。如今乡村振兴的新举措,不光是让农业农村有个跨越式发展,让新时代的农民富起来、美起来,更给农村老人以生活保障。

弟弟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立志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面貌。他竞聘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近两年,新农村建设吹响号角,弟弟乘势而上带领村民搞农业合作社,借着辽河岸边的优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实施规模经营,让土地发挥更大的效益,村民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一望无际的田野上,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呈阶梯式分布在向往的山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两旁,花香扑面,微风阵阵,景色怡人,不觉沉醉其中,仿佛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清凉的夜里,明亮的路灯像一个个坚守岗位的卫兵守护着家园,那温馨的光抚慰着每一个乡亲的心。老父亲说,你弟这几年没白努力,给老百姓干点儿实事。现在咱们村不光是环境好,60岁以上的老人逢年过节还都有礼品发放,每人一份米、面、油,老人们可知足了。看着父亲沧桑的面容上掩饰不住的喜悦,我也高兴地一拳打在弟弟的肩上:“行啊!真有你的!”“哈哈姐,羡慕不?回来住不?好日子还在后头哪!”我从心里佩服弟弟有这样的抱负。认真地说,等姐退休了,一定回来,在哪里也不如家好。“水流千遭归大海,树高千丈叶落根。人行万里还故乡,冬去春来总有时。”人啊,最牵动灵魂的永远是故乡。

每每回到家乡,我都久久地驻足在辽河岸边,辽河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年年岁岁痴痴地等在那里,清清的河水映照着身边的花草树木,蓝天白云,也映照出爷爷、父亲和我几代人的影子。身边的那片绿草地上,我曾拿着一本书,边看书边放牧一群鸡鸭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我弯下腰,蹲在河边,撩拨着水花,轻轻捧起凉丝丝的河水,畅快地洗一把脸,那份清爽就顺着肌肤一点点钻进心尖尖里,瞬间清爽,满心通透,就如刚刚与知己一场倾心长谈一样畅快。

辽河的水呀清幽游,哗啦啦地从我家门前流,两岸稻花香,十里织锦绣。站在辽河岸边,闻着稻香,吹着辽河两岸清新的风,听着辽河涛声,我时常想,假如没有辽河的滋养,我的家乡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作者简介:

柴宝侠,辽宁铁岭市作协副主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首届自然资源作家研修班学员。作品发表在《经济日报》《大地文学》《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煤炭报》《中国矿业报》《散文选刊》《海燕》《辽河》等报刊, 2020年获得第十届“辽宁省传记文学奖”。

猜你喜欢
四哥老父亲辽河
四哥
辽河口
倾听
李渊:我只是个孤独的老父亲
老父亲的优势
辽河文讯
白霜
向胸无城府的人致敬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四 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