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方 刘文进
袁任远,原名袁明濂,1898年5月生于湖南省慈利县三官寺乡。1918年8月,袁任远入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五四运动时,他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2年夏,他毕业后到南洋探寻革命真理,并先后担任中学教员和报馆编辑。
他坚定信仰参加革命的故事一直被传为美谈。
1925年5月,袁任远经历了“五卅运动”这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他盼望自己能加入到这支队伍,做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他既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1925年8月,袁任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党组织委派,他回到慈利县开展工农革命运动。 10月,成立中共慈利特别支部,他任支部委员。1927年3月,袁任远当选为中共慈利县委委员。
1927年“马日事变”后,袁任远遭到通缉,他的父亲被迫逃亡他乡,母亲被警务队关押,妻子带着大儿子袁意奋侥幸逃脱。年仅4岁的二儿子袁意渊被作为人质扣押,敌人把他倒挂吊起,把他脑袋浸入水缸,对他反复折磨。他奄奄一息之际,幸得地下党解救。为了革命,袁任远家财散尽,妻离子散,但他强忍着痛苦,更加坚定信仰。1928年,他参与组织了“年关暴动”,又组织了石门的“南乡起义”。失败后,他冒着被抓和杀头的危险,乔装打扮,下常德、去武汉、奔开封、走徐州、到上海,历时三个月,行程几千里,在时任上海法租界地方党支部书记张沈川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党的怀抱。紧接着,他又积极参加了广西“百色起义”。
1935年11月19日,袁任远和妻子周雪林、17岁的大儿子袁意奋随红二、六军团,踏上漫漫长征路。1936年1月,红军渡过乌江,准备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黔(西)大(定)毕(节)地区建立新根据地。2月下旬,夏曦牺牲后,袁任远回到红六军团任政治部副主任。当时贵州有不少游杂武装,袁任远对他们的首领做说服工作,帮助他们组建了统一的贵州抗日救国军。
5月5日,红二、六军团分两个纵队由中甸向甘孜前进。袁意奋所在的红二军团连续翻越了海拔四五千米高的四座雪山。袁任远、周雪林所在的红六军团也在瓮水、那坡通过两座大雪山、四座小雪山。高原上的雪山坡度虽然不大,但是海拔高、空气稀薄,行走十分困难,走几十米就要休息一下。然而,全体指战员前拉后推,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到达甘孜。
袁任远一家演绎了夫妻长征、父子长征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到今天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新中国成立后,袁任远历任湖南省政府副主席、青海省省长、青海省省委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中顾委委员等职。1986年1月2日,袁任远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编辑/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