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森
人的行为受制于思维。青少年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培养缜密的思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有正确的判断和认知,更从容地面对世界和人生。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要帮助青少年培养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期盼青少年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反驳、立论等多种形态,必须有理有据。“批”是对他人的判断和认知的分析与把握,“判”意味着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认知。“批”是手段,“判”才是目的和重点。“批判”由两块基石构成:一块是把准事实,另一块是严守逻辑。
严守逻辑需要尊重逻辑、遵循规范
事理以逻辑为骨架,青少年要认真学习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的知识,严格遵循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等逻辑规律。我们不仅要准确把握逻辑知识,还要严格遵循逻辑规范思考,使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更准确。
把准事实需要广泛学习、深入思考
青少年要避免掉入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刻舟求剑等认知陷阱,学会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看待问题。为此,必须多阅读、多经历、多体验、多思考。同时,青少年要锻炼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现象背后往往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往往潜藏着现象产生的原因。比如,对课本中范进的丈人胡屠户的势利形象,我们要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会如此势利?他的势利与个人生存现状、所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如此步步深究,才能避免对胡屠户的“脸谱化”认知,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这两块基石能帮助青少年逐步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避免颟顸(mān hān)和蛮横。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强化并非一日之功,把功夫下在日常,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同时,去学习、去见识!你们终将会带着自己的思考,独立面对世界和人生。
作者单位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