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4-06-24 02:48韩丽李泽润
湖北植保 2024年3期
关键词:普安县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韩丽 李泽润

摘要:本文对贵州普安县茶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进行研究。通过系统调查,明确了普安县茶园发生频率较高的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提出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助推普安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普安县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献编号:1005-6114(2024)03-062-04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及防治方法又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为保障茶树生产安全、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研究茶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在茶园管护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仍旧存在诸多不足,部分茶农缺乏科学的防治方法,管理粗放,导致茶园病虫害严重暴发,致使茶园经济效益严重受损、茶叶品质严重下降。

根据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近年来对全县茶园病虫害的调查,发现许多茶园因管理不当致使茶园大面积受损,如2022年地瓜镇鲁沟村四球茶树遭受茶毛虫侵害,茶叶上随处可见成群幼虫,叶片呈嫩黄色半透明膜状,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及产量;2023年年底茶源街道新寨村一带茶园遭受黑刺粉虱及蚜虫侵害,引起茶树煤烟病,茶园一片漆黑色,严重影响茶芽品质;2023年地瓜镇屯上村白叶一号基地茶园遭受茶小绿叶蝉、茶蓟马危害,致使大面积茶树嫩芽、嫩叶卷曲泛黄[1]。因此,在茶园管护过程中,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普安县茶产业现状

1.1 独特的地理品种优势

普安县拥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原生态优势自然条件,现有茶园面积1.22万hm2,投产茶园0.83万hm2,主要品种有乌牛早、四球茶和黔湄601等,享有“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诸多荣誉。凭借“古、早、净、香”四大特点,正一步步发展壮大。其中,“古”源于在普安县境内发现了全世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颗四球古茶籽化石,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县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早”源于核心产茶区的春茶比全国其他地区早20 d左右,成为全国春茶开采最早的茶区之一,被授予“黔茶第一春”称号,乌牛早、龙井43等小叶种春茶发芽早,腊月就可采摘新茶,春节前即可大量上市,特此被定为“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净”源于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茶叶种植、管理、加工要求严格,茶叶干净,茶味纯净,泡茶时不用洗茶即可饮用;“香”源于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造就了普安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高,锌硒元素丰富,呈栗香、自然兰花香。

1.2 存在的防控技术问题

为确保普安县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持续倡导茶园绿色防控政策,严禁违禁农药(化肥)进茶山,采取网格化包保管理体系,将监管责任压实到乡镇(街道)、到村组、到个人、到山头,常态化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茶园绿色防控联合执法工作。但在茶园日常管护过程中,发现绿色防控技术还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部分茶园管理人员对绿色防控认知不够,习惯传统的劳作方式,难于接受绿色防控技术,高毒化学农药使用简单、迅速、效果好,增加了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难度;二是缺乏科学的病虫害防控手段,对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不了解,看到病虫害第一时间即采用高毒农药快速防治,盲目使用农药、加大剂量重复使用,导致防控成本增高,茶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大面积暴发,茶叶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三是采用单一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致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鉴于此,推动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已刻不容缓。

2 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我国已发现的茶树病害有100多种,其中常见病害有30多种,分为叶部病害、枝干部病害、根部病害等,其中以叶部病害影响最直接[2]。普安县茶园病害以真菌性病害为主,主要包括炭疽病、茶饼病、烟煤病、茶白星病等,雨季及潮湿庇荫处和冬季成龄茶园易感病,云大、黄金芽品种易感炭疽病,部分茶园有小面积茶圆赤星病、赤叶斑病发生。

2.1 茶树炭疽病

2.1.1 发病特症

茶树炭疽病发生于当年生成叶上,病健组织分界明显,病斑大小常以中脉为界。主要危害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明显[3]。

2.1.2 防治方法

应加强茶园管理,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茶树抗病能力,对连年严重发病的老茶园可在春茶后采取台刈更新的办法进行防治,将台刈下来的枝叶和地面落叶清出茶园并烧毁;对炭疽病严重、品种低劣的茶园,要重新更换种植品种。药剂防治时,抗菌素类药物防治可喷施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5~125 g/667m2(600~1 000倍液)叶面叶背喷雾防治,间隔7~10 d再喷1次;也可选择化学制剂药物250 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g/667m2叶面叶背喷雾防治。

2.2 茶饼病

2.2.1 发病特症

该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平滑光亮、下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叶缘、叶脉感病后使叶片歪曲、对折,整个茶园幼嫩组织上都布满白色疱状病斑[4]。茶饼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病菌喜低温、高湿、多雾、少光环境,该病多发于高山茶园中。茶饼病对茶树枝叶有较大威胁,会影响茶树嫩叶、嫩梢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嫩叶出现病斑,降低茶叶产量及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茶叶种植经济利益。

2.2.2 防治方法

茶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确保茶园内部能够得到充足的光照,并加大磷肥及钾肥的使用,从根本上避免茶饼病的出现。发现茶饼病时,可通过枯草芽孢杆菌1 00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兑水对患处进行喷洒。在冬季可使用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处理,按说明书施药50~60 kg/667m2。

2.3 茶树烟煤病

2.3.1 发病特症

茶树烟煤病也叫黑粉病,常与黑刺粉虱、介壳虫及蚜虫共生并发,初期在叶正面及枝条表面形成圆形黑色霉点,有的沿主脉扩展,以后逐渐增多,形成较厚的黑色或黑褐色的烟煤状层,严重时形成黑色霉层。

2.3.2 防治方法

控制茶园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为害是防治茶树烟煤病的根本措施。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在当年深秋采用石硫合剂封园控制介壳虫和黑刺粉虱等害虫,以有效阻止或减轻来年烟煤病的发生。

2.4 茶白星病

2.4.1 发病特症

茶白星病主要在嫩叶、嫩芽、嫩茎上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呈红褐色针状小点,边缘为淡黄色半透明晕圈,逐渐扩大呈圆形小斑,病健分界明显,成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多时可愈合形成不规则形大斑,新稍受害时的病斑呈暗褐色,后渐变成圆形灰白色病斑,病稍停止生长,节间显著缩短,百芽重显著减轻,对夹叶增多,严重时病部以上组织全部枯死[5]。茶白星病多出现在阴湿环境下,能通过风雨进行传播,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对茶树嫩梢及嫩芽威胁较大。茶树在患病后会表现出红褐色病斑,严重时导致茶树叶片脱落。

2.4.2 防治方法

应科学合理安排茶叶采摘期,将采摘工作分批次进行,以此降低茶白星病对茶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种植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加大有机肥的使用,确保土壤肥力能够满足茶树正常的生长需求,提高茶树抵抗力。药剂防治时,可使用1.5%多抗霉素、3%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防治。

3 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我国茶区分布广泛,害虫种类繁多,常见茶树害虫有400多种,按为害部位及方式可分为食叶性害虫、刺吸式害虫、钻蛀性害虫、地下害虫、螨类等。经调查,普安县茶园虫害发生较普遍的有叶蝉类、茶蓟马、茶蚜虫、黑刺粉虱等,局部发生的有茶黑毒蛾、茶尺蠖、蛴螬、苎麻珍蝶等[1]。

3.1 叶蝉类

3.1.1 发生特点

为害普安县茶树的叶蝉种类较多,常混合发生,有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烟翅小绿叶蝉等,尤其以茶小绿叶蝉发生最为普遍,其若虫及成虫刺吸嫩稍或芽叶汁液,雌成虫在嫩稍内产卵,致使茶树输导组织受损、养分散失、水分供应不足。芽叶受害后萎调,叶缘泛黄,叶脉变红,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止,芽叶脱落。茶小绿叶蝉一年内能够出现10多代,多集中在5月初至6月中旬,且食量较大,种植人员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导致茶小绿叶蝉大面积传播,甚至导致茶叶绝产。

3.1.2 防治措施

应高度重视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充分掌握其发生规律,在5-6月进行针对性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对虫卵进行处理,定期分批采茶,可利用茶小绿叶蝉的趋避性,用琥珀色对其进行诱杀,以减少成虫数量;另外,还应及时将杂草清除出园,减少茶小绿叶蝉的生存空间,并利用150 g/L茚虫威或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进行药剂防治。

3.2 茶蓟马

3.2.1 发生特点

茶蓟马繁殖速度较快,无明显越冬现象,对茶树生长影响较大,且多集中在8—9月。茶蓟马成虫存在一定的趋光性,活动区域为茶树枝叶背面,爬行速度较快,能进行短暂飞行,其以嫩叶汁液为食,对嫩茎、嫩梢及嫩叶生长影响极大。

3.2.2 防治措施

在茶蓟马防治过程中,应对患病枝叶进行收集和焚烧处理,并充分利用趋黄性对其进行诱杀。在每年4月,可利用虫螨腈对茶园进行喷洒,以此防止成虫上树;另外,防治过程中还可通过分批次采摘茶叶的方式以减少茶蓟马的生存空间,并利用鱼藤酮乳油400倍液及150 g/L茚虫威悬浮剂进行消杀,二者浓度分别控制在2.5%及10.0%[6]。

3.3 茶蚜虫

3.3.1 发生特点

蚜虫又名茶二叉蚜,俗称腻虫、蜜虫。以若虫和成虫聚于芽梢和嫩叶背面,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吸食汁液,致芽叶变色、萎缩、滞长,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易诱发烟煤病,茶蚜趋嫩为害,在芽梢、嫩茎和嫩叶上刺吸繁衍,以芽下第1叶虫口最多,繁殖能力较强,一年内能发生数代,出现多个虫口高峰期。

3.3.2 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可通过保护红点唇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以虫治虫。农业防治采用分批多次采摘抑制虫口发生,并定期清理茶园杂草,破坏害虫栖息环境。药剂防治则选择在若虫盛发期,用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0 mL/667m2 进行喷雾防治,或用0.5%藜芦碱稀释600~8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7~10 d,连续使用2~3次。黑刺粉虱也可采用此防治方法。

3.4 茶黑毒蛾

3.4.1 发生特点

茶黑毒蛾成虫及幼虫均对茶树危害较大,幼虫有群集性,初孵幼虫常群聚在卵块附近的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呈现嫩黄色半透明,稍久变为灰白色,成龄后即分群向中、上部茶丛危害,咬食嫩稍芽叶成缺口、光杆,有明显的为害中心。在茶丛间吐丝结网,并粘结茶叶碎屑及大量粪便。茶黑毒蛾在茶叶种植过程中出现几率较高,一年内能够发生4次,对茶树正常生长影响极大,可造成茶叶产量大幅下降,并影响茶叶质量。幼虫毒毛对人有一定的伤害,触碰后会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

3.4.2 防治措施

应在冬季做好茶黑毒蛾虫卵清理工作,对可能存在虫卵的位置进行消杀,通过印楝素0.5%可溶液剂或1%微乳剂对茶树进行彻底喷洒,并对病枝进行修剪,以此避免茶黑毒蛾的发生;另外,还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对其进行捕杀,在清晨或黄昏人工捕杀茶黑毒蛾成虫,以此降低其造成的危害[7]。

4 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绿色防控的目标是采用安全有效措施进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以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业措施为主导,以生物和生态理论为重点开展茶园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8]。

4.1 优化茶树品种结构

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加强茶树检疫,避免大面积栽培单一品种而导致某种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茶树品种,增强茶树抵抗病虫害能力。在茶树种植前应对茶苗进行检查,种植检疫合格的茶种。

4.2 注重茶园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施肥并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抑制芽叶病虫的发生;合理除草、适当深翻,控制杂草及害虫数量;种植显花植物和驱避植物及套种三叶草等“以草治草”方法[9],调节生态系统平衡,增强自然调控能力。

4.3 保护利用天敌资源

积极开展生物防治,通过释放捕食螨、小花蝽、赤眼蜂等天敌昆虫,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控制茶园害螨、蓟马、粉虱、小绿叶蝉和鳞翅目等害虫。

4.4 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超出生态调控范围或天敌难以控制时,施用符合贵州省茶园绿色防控产品应用指导名录中的农药,优先选择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毒、残效期长的茶园禁用农药,并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性质对症下药,根据病虫防治指标和茶树生长状况适期施药,保证农药安全间隔期。

5 结语

开展病虫害防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对茶产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茶叶产量和质量,但目前普安县大部分茶园管护人员对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治措施了解较少,没有采取科学的方法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害的科学防治水平;茶叶种植人员应加强学习,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正视以往防治中存在的不足,充分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措施,从而推动普安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畏,吴贵丽,张娜,等.普安县茶园昆虫多样性及害虫发生规律[J].湖北植保,2023(4):44-48+51.

[2] 谭济才,叶恭银,高旭晖,等.茶树病虫害防治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 刘浪.霍山县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及绿色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131-132.

[4] 邵灵珍,邱秀琼,王建华.兴仁县茶叶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农技服务,2016,33(17):74.

[5] 许雯,李荣喜.油茶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17,34(9):1-3.

[6] 刘振坤.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综述[J].河南农业,2016(14):45.

[7] 单体江,章颖,谢银燕,等.油茶病害及其防治最新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0):75-80.

[8] 郭桂义,孙慕芳.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61-1162.

[9] 朱中考.普安县茶园管护模式及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20,37(4):83-86+89.

猜你喜欢
普安县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普安县关工委送科技下乡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新疆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初探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普安县离退休老同志义务为群众书写春联
基于地质背景的普安县农村聚落分析
16家省直部门把脉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