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芮 张勇 龙拓宇 薛文鹏
摘要:本文介绍了松树常见病虫害,对我国登记在松树上农药产品的数量、剂型、毒性、有效成分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松树用农药产品中,杀虫剂占比78.4%,除草剂占比18%,其余产品仅占比3.6%,品类较不均衡;同一品类产品中,有效成分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松树用药指导和登记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松树;农药登记;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献编号:1005-6114(2024)03-073-04
十三五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森林覆盖面积稳步提升,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显示,我国森林面积22 044.62万hm2,较2013年的20 768.73万hm2提高6.74%,森林覆盖率也从21.63%提高到2296%[1,2]。但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伴随森林面积的增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也呈增长的趋势,如2020年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1 278.45万hm2 [1],较2019年增加41.68万hm2 [3]。松树作为森林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树种[4],以贵州省为例,以马尾松为主的20多种松树构成的松林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45.6%[5]。但近些年来,松材线虫病、松褐天牛、松毛虫等病虫害的发生给贵州松树安全生长带来了威胁。科学用药是防控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松树上登记的农药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本文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梳理和分析2022年12月6日前在松树上登记有效的农药产品信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松树用药指导和登记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1 松树主要病虫害
1.1 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具有危害程度高、传播速度快、治理难度大的特点,也是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6]。松树感染松材线虫病后,针叶先褪色黄化,然后萎蔫变红,树脂停止分泌,蒸腾作用减弱,最后松树整株当年或者越年枯死。
松材线虫病的扩散分为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自然传播是由感病松树内携带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迁飞至健康松树所致,人为传播是通过远距离运输带有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的病木及其制品导致。因为松材线虫病的流行方式,对疫木的除害处理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环节,其中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物理方法有土埋、烧毁等,化学防治试剂则主要有16%虫线清乳油、4.8%氯氟氰虫酰胺乳油、2%甲维盐、阿维菌素、苦豆碱等[7]。
1.2 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又称松墨天牛,除了作为钻蛀性害虫为害松树外,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危害性极大。松褐天牛分布范围广,成虫寿命较长,多为1年1代,在贵州地区一般4月下旬羽化出孔,林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都可见松褐天牛成虫,尤其长势较弱的松林越容易受到危害。
当前在松褐天牛的防治实践中,除了设置天牛诱捕器诱杀,利用花绒寄甲、肿腿蜂等天敌昆虫,及用球孢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之外,还常使用16%虫线清乳油、绿色威雷、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等进行化学防治[8,9]。
1.3 松毛虫
松毛虫是松树最常见的食叶害虫,在我国分布范围极广,贵州地区主要有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等种类分布。松毛虫多为1年1~2代,以幼虫取食松针,气候适宜时经常大面积爆发,严重时松林在数日内被吃光,影响松树生长甚至造成松树死亡。老熟幼虫长有毒毛,可致人畜过敏不适[10]。
松毛虫一般用天敌昆虫、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严重暴发时也可以使用拟除虫菊脂类(如溴氰菊脂、氰戊菊脂)、灭幼脲类、阿维菌素等化学试剂进行化学防治[10-12]。
1.4 松小蠹
松小蠹也是近年来危害松树比较严重的主要钻蛀性害虫之一,在贵州地区主要分布为横坑切梢小蠢、纵坑切梢小蠹、华山松大小蠹等种类。松小蠹在适宜条件下可在长势衰弱的松林中快速传播,造成松林大片枯死。松小蠹多为1年1代,因为其蛀梢和蛀干习性,长时间隐藏在树体内部,发现和防治比较困难[13]。
松小蠹的防治除了加强森林抚育、保持林内卫生等营林措施之外,还可以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则是针对成虫,尤其是在成虫转梢或者梢转干的高峰期用氯氰菊酯、噻虫啉、杀螟松等试剂进行防治[14]。
2 松树农药登记现状
2.1 数量及类别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截止2022年12月6日,我国在松树上登记且在有效期内的农药产品共111个,其中单剂100个,占比90.1%;混剂11个,均为二元混剂,占比9.9%。111个登记的农药产品中,杀虫剂产品87个(单剂76个,混剂11个,其中2个产品登记为杀虫剂/杀线虫剂,1个产品登记为杀虫剂/杀菌剂,均归为杀虫剂类),占所登记产品比例78.4%;除草剂产品20个,占比18.0%;杀菌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各2个,各占1.8%(图1)。
2.2 有效成分及防治对象
有效登记的111个松树农药产品中,共涉及有效成分23个(表1)。其中,阿维菌素28个(单剂23个,复配剂5个),占总数的23.0%,主要防治松材线虫;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1个(单剂19个,复配剂2个),占总数的17.2%,同样用于防治松材线虫;莠去津18个,占总数的14.8%,主要用于松树苗圃防治一年生杂草;灭幼脲11个(单剂9个,复配剂2个),占总数的9.0%,主要防治松毛虫;噻虫啉7个(单剂6个,复配剂1个),占总数的5.7%,主要防治天牛;虫酰肼5个(单剂4个,复配剂1个),占总数的4.1%,主要防治松毛虫;苦参碱5个(单剂4个,复配剂1个),占总数的4.1%,主要防治松毛虫和松材线虫;除虫脲4个(单剂和复配剂各2个),占总数的3.3%,主要防治松毛虫;吡虫啉3个(单剂2个,复配剂1个),占总数的2.5%,主要防治天牛和松材线虫;球孢白僵菌 3个(均为单剂),占总数的2.5%,主要防治天牛和松毛虫;其他登记有效成分敌磺钠、高效氯氰菊酯、苏云金杆菌、西玛津数量均为2,各占总数的1.6%;苦皮藤提取物、联苯菊酯、氯氰菊酯、松毛虫赤眼蜂、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溴氰菊酯、烟碱、依维菌素、乙酰甲胺磷数量均为1,各占总数的0.8%。
2.3 农药剂型
现有松树用登记农药剂型共涉及13种。其中,悬浮剂剂型产品最多,达37个,占登记产品总数33.3%;乳油剂型产品其次,有23个,占207%;微乳剂剂型产品14个,占12.6%;可湿性粉剂剂型产品10个,占9.0%;微囊悬浮剂剂型产品9个,占8.1%;水乳剂和可溶粉剂剂型产品各5个,各占4.5%;水剂和烟剂剂型产品均为2个,各占1.8%;粉剂、微囊粉剂、杀虫卡、油悬浮剂4种剂型产品均为1个,各占0.9%(图2)。
2.4 农药毒性
农药毒性可分为5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微毒、低毒、中等毒、高毒和剧毒。统计得出,我国松树用农药登记产品低毒的有96个,中等毒的有9个,微毒的有3个,无高毒和剧毒产品。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登记产品单一
通过查阅中国农药信息网上的农药登记数据,登记在松树、其他树木乃至林木大类的农药种类少;在为数不多的产品中,有效成分较为单一,剂型老旧,产品同质严重。
建议农药管理部门在政策和管理层面积极引导农药研发和生产机构,不断优化现有农药品种剂型,收紧同质化产品登记渠道,进一步筛选适用于特定林木的农药品种,扩大相关农药产品的登记范围。
3.2 抗性研究迟滞
相较于农业生态系统,以松树为主要树种的林木生态系统相对封闭、结构复杂、自主调节能力强;而登记农药的不足导致不得不长时间使用同种农药,最终可能会导致病虫害抗药性的问题,以松毛虫和松褐天牛为例,在中国知网查阅了2种害虫抗药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松毛虫相关报道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15,16];松褐天牛方面,近年来报道的也只见于不同药剂对其触杀活性的研究[17],松树乃至整个林木大类的用药抗性研究十分迟滞甚至缺失。
建议林业主管部门组建林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机构,在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等主要病虫害高发区建立系统监测点,开展抗药性监测试验;加大对科学安全用药的宣传普及力度,以更科学合理的施药方式、施药水平来减缓林业有害生物对当前农药产生抗性的速度;同时,建议科技主管部门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研究及新型农药的立项力度。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4] 郑万钧,傅立国.中国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04.
[5] 黄海勇,黄吉勇.松材线虫等5种有害生物在贵州省的风险[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6):14-17.
[6] 叶建仁.松材线虫病在中国的流行现状、防治技术与对策分析[J].林业科学,2019,55(9):1-10.
[7] 王勇军,唐光辉,陈祖海,等.树干注药防治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J].中国森林病虫,2022,41(3):59-63.
[8] 张翌楠.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9] 张华峰,魏招云,魏初奖,等.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墨天牛林间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5):35-37.
[10] 林幼勇,阮传清,朱育菁,等.马尾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生物防治初探[J].武夷科学,2004(1):102-105.
[11] 吴丽霞.马尾松毛虫灾害科学管理技术初步研究[J].安徽林业,2009(1):34-35.
[12] 邱丽颖.松毛虫防治方法[J].湖北林业科技,2009(6):71-72.
[13] 叶辉,吕军,Francois LIEUTIER.云南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研究[J].昆虫学报,2004(2):223-228.
[14] 卢南,张星,李丽莎,等.云南松蠹害林分蠹害木清理技术[J].云南林业科技,2000(2):43-45.
[15] 吴鸿,黄国祥,吕晓平,等.浙江省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院报,1997,14(2):159-164.
[16] 温小遂,彭龙慧,万雪民,等.马尾松毛虫抗药性监测及增效磷与3种菊酯混配的增效作用[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141-147.
[17] 杨远亮,陈桂芳,刘明阳,等.15种药剂对松褐天牛的触杀活性及诱饵木毒环法防控试验[J].环境昆虫学报,2015,37(2):36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