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盛 董志昊 吴云峰 曹荣安 王长远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分析研究,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话题。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对于食品专业的现代产业学院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实践策略方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期机制,可以促进双方资源共享和互补;开展产学研结合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获得实践经验;建立双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指导和支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在成果及反思方面,通过定期评估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的效果,收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可以不断优化体系;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分享成功案例,为其他学院提供参考,从而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一、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
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适应产业需求
现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校企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满足食品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更容易就业并适应工作岗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同时,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作为合作教育的一种形式,已经得到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和应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协同育人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提升教育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以下简称为“双创”)。“双创”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将“双创”人才培养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既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大学生质量的必然路径。而校企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接触到企业中的真实工作环境,面临实际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三)加强产学研结合
通过校企合作,食品类院校可以更好地将教学与实际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现代产业学院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牵引,已经成为行业和区域发展的必然所趋。2021年12月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的公示》,全国49所高校的50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其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北大荒农产加工现代产业学院作为黑龙江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北大荒农产加工现代产业学院与北大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学校在场地、技术、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支持,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
(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接触实际的工作环境,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
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产学融合有难度,课程设置问题突出
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实现产学融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产业需求是一个难点。而且,目前高校并未做到根据食品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从而使得学生所学知识难以贴近实际产业需求。
(二)起步晚,各方面发展有待完善
现代产业学院的出现,无疑推动了全球的产业改革与科技发展。相较于国外产业学院,我国产业学院在教育领域发展时间较短,还属于探索阶段,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三)实习实训难度较大,急需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真正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而教师是学生的教育指导者,因此,如何建设一支既懂教育又懂产业的师资队伍,有效引导学生,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实践经验不足,研究问题突出
在实践层面,尤其是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多元主体各自的权责利、办学资金的来源以及产业学院的法律地位等都是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学院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制约。另外,还存在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脱节。此外,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对产业学院的研究大多从理论依据展开,过度聚焦于表层问题,缺乏对宏观系统的深入剖析和全面理解,使得其指导意义受到一定限制。
(五)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代产业学院是面向企业的实际需求,如何开展科技项目与企业对接、调整科研方案、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技术创新,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校企合作还没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因此难以评价教学效果,有待持续改进和优化。
三、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
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开展产学研项目
校企双方可以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确保合作持续稳定;建立校企联合育人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北大荒农产品加工现代产业学院以北大荒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产业急需的人才为指导,不断优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结构,完善产教和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和技能培训基地,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和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新型工科人才。
(二)建立导师制度,加强沟通交流
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职业规划等,并提供实际工作经验,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环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三)开展行业导向的课程,实施双向实习计划
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确保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实际行业紧密结合。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同时也安排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和培训,促进双向交流和学习。
(四)开设行业认证课程,提供创业支持
学校可以与行业协会或认证机构合作,开设相关的行业认证课程,帮助学生获得行业认可的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可与企业合作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导师指导和创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五)开展校企联合研讨会,实施双向评价机制
可以定期举办校企联合研讨会、校企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和学校教师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议题,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实习表现等,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教学和实践内容,提高育人效果。
四、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
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的反思
(一)进行定期的成果评估
定期评估校企协同育人体系的效果,收集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也可根据学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等指标评估合作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合作策略。
(二)进行实时的经验总结
学校可以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邀请其他学校分享成功经验和案例,推广有效做法,为其他学院提供借鉴,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典型的产教融合组织形态,是校企紧密对接、相互嵌入的利益共同体,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目的。目前,在食品专业上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成了当今高校教育的热点,产业学院正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由“数量”向“质量”转变。通过对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进行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培养适应现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加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融合,以更好地满足食品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