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云
摘 要:航天装备已形成供应链合作模式,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也升级成了对供应链的质量管理,质量风险是阻碍航天装备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介绍了航天装备供应链特点以及构成,探讨了质量风险因素分类并提出应对方法,以期达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高装备的可靠性、降低研制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航天装备;供应链;质量风险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15
1 航天装备供应链概述
航天装备供应链上的主要参与主体有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分系统供应商、主制造商以及用户。以航天固体发动机为例,分解其产品结构,其主要部件组成包括:推进剂药柱、燃烧室、喷管、点火装置和连接密封等,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固体发动机供应链结构图
作为大型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产品,相较于一般产品,航天装备供应链结构更复杂,供应链特点表现为以下3点:一是供应链成员数量巨大,且由不同地域、不同性质的企业组成,供应商属性跨航天、兵器、电子等多个行业;二是形成了“多供应商—主制造商”的供应链分工体系,供应链分层分级管理,下游对上游进行管理,上游为下游提供产品和服务;三是与其他一般消费品供应链相比,很少设有零售代理商,产品都是由研究院直接交付。
2 航天装备供应链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是指质量事件带来的不良结果以及可能发生的概率。立足于供应链研究质量风险,就不能只研究质量事件在单一地点造成的不良后果,还要考虑风险在供应链上的传递与波动。针对装备产业,《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B5852)给出了关于装备研制风险的定义:在一定的技术水平、费用和时间要求下,对装备研制过程中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及引发的后果严重性的度量。关于质量风险的特点,蒋家东对此做出过专门分析:第一,质量风险具有传递性,从原材料一直传递到最终客户;第二,质量风险具有延时性,质量风险存在到质量问题爆发之间有一段过渡期;第三,在质量风险控制问题上,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互相博弈。
2.1 质量风险管理现状
质量风险管理包含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评价到质量风险应对的全过程。在具体的管理方法上,必须运用专业的质量管理工具。
在航空航天领域,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组织(IAQG)、美国波音公司、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空航天质量组(EAQG)等都对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IAQG推荐的标准《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中建立了一套航天装备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风险的来源,将供应链质量风险的分类成:道德风险、设计能力风险、制造能力风险、改进活动风险、准时交付质量风险、财务风险。对于如何评估供应链质量风险以及如何控制供应链风险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2.2 质量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的任务是收集整理出风险源的信息。常见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等,质量风险识别的核心是识别出将要出现什么质量问题,科学系统的整合既有信息和经验,识别产品研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人机料法环测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对复杂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的识别存在以下几个角度:从装备采购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将装备供应链分为研制、生产、运输交付、维修等几个环节;按风险来源不同,分为企业信用导致的质量风险、生产过程的质量风险、与产品需求挂钩的质量风险;按供应链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可分为供应链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按供应链运作过程,将供应链划分为计划、采购、制造、配送、售后等几个流程,从而分析其中存在的质量风险。
通过对近几年航天装备质量问题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故障原因分析,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围绕客户需求而发生的原材料质量、产品质量及供应链结构质量这几个质量问题域上,即可以从产品和供应链结构两个方面对质量风险进行识别。
2.3 质量风险评价
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量化得出各类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不良后果。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模糊风险综合评价等。评价过程要围绕“问题发生的后果”进行,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风险评价准则进行比较,通过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分析,同时考虑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方面的因素,将质量风险对项目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按照风险事件的后果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果一般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
3 航天装备供应链质量风险应对
质量风险应对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布置应对措施需要注意:一是明确风险源或者风险类别,二是明确负责问题的主体单位或责任人,三是评估预测应对措施会带来什么副作用,是否会引发其他问题。从产品和供应链维度分析质量风险,可分为产品设计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供应链物流、供应链信息4个风险方面,具体应对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3.1 设计阶段质量风险应对
将设计过程的专家知识、经验等以案例的形式保存到数据库中,有利于数据的积累、管理、传承和再利用。可利用国内外航天事故统计的可靠性数据库和现有的项目设计过程风险评估资料,收集整理。查阅和了解近期或以前发生的航天事故,对现行国际航天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解,从而得出设计过程经常存在哪些风险点,借助于这些数据为应急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2 生产阶段质量风险应对
虽然装备研制进入生产阶段,产品基本定型,但定型产品的质量保证还要依靠工艺质量和元器件质量。如一些加工过程不可逆转,一旦成型,等到总装或者使用时才发现问题,损失已不可挽回。
供应商要做好装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跟踪卡编写工作。及时并如实填写跟踪卡、随机性能的测试结果,真实反映装备生产过程。质量管理人员在对产品检验验收前,要与生产方、设计方、客户确定好鉴定检测细则、鉴定检测手段,验收过程表格化管理,提前纠正生产中的质量偏差。
3.3 物流风险应对
航天装备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上下贯通,畅通高效。
优化物流资源管理,一方面可开展航天装备编目工作,协调物品编码主管部门和有关机构,开展通用物资器材编目标准及数据建设,为物流仓储科学选址布局、运输择路径;另一方面完善通用物资与专用物资的配套,利用智能设备快速判断物流需求优先等级并直接进行分级处置。
建设航天物流人才队伍,企业与院校合作,对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培训,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工作内容和程序方法;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技术合作,广泛吸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物流人才或者加强交流合作;发掘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体系建设经验,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
3.4 信息风险应对
推进整体供应链的沟通体系建设,明确责任、配套关系和执行规范;实施供应链的分级分层管理,在分析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对有特性相仿的基础产品实施同一化管理,对关键产品实施追踪式全过程管理,达到同一等级产品标准规范横向一致、同一批次产品标准规范上下贯通的效果。
4 总结
供应链质量管理已成为供应链企业日益重视的问题,产品质量是制造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由于航天装备企业产品质量自身形成过程的复杂特点,影响产品质量总体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有很多。深度把控质量风险,提高航天装备质量,建立高效敏捷的航天装备供应链体系是该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郭辰昉.航天型号装备研制供应链风险评估探索及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22,(08):2529.
[2]权晓波,刘溪聪,郝卫,等.航天预研项目大型试验质量风险及管控[J].航天工业管理,2022,(06):1822.
[3]方志耕,张娜,张晓雯,等.大型复杂装备质量风险控制“博弈—鱼刺图”模型研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C].中国安徽合肥,2014.
[4]汪金洲.复杂产品协同研制供应链网络质量风险传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5]黄栋,周景冉.基于改进FMEA的装备采购供应链质量风险评估[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22,34(02):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