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高质量发展助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2024-06-23 06:52姚晨雨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化

姚晨雨

摘 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增强国家竞争力举足轻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将高质量的文化建设作为实践基础和内驱动力。通过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等多维路径协同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

关键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一论断深刻表明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实现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需要丰裕的物质财富的积累也强调富足的精神生活的支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迫切,也更加凸显了促进精神富足、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紧迫性。文化作为精神生活的实践对象和重要载体,高品质的文化生活对助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必要从文化视角来探究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1 文化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看,中国一直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和平,这种文化传统深刻表明中国人注重个人内在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和谐的构建。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对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凸显。历史实践证明,人类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始终存在,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愈发明显。基于此,可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来认识文化对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

1.1 以文化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涵盖了体力、智力、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生存需求和精神与价值需求等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念就是要使每个个体都能够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得到充分的满足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强调了人作为“文化的人”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高度契合的,都致力于人民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提升。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实践活动构成了属人世界最重要的内容,而这些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则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核心。创造文化的过程不仅是为自身和他人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体获得文化体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人民精神世界的充实丰盈为核心要义,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注重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长,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个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发展自身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是每个个体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1.2 以文聚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精神生活的福祉和成果,当每个个体都能够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满足,全社会就会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社会就会呈现更加稳定和谐的状态。一方面,增强社会凝聚力。由于文化、教育、社会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群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和体验也各不相同。通过各种精神文化活动、艺术表现和思想交流,可以让不同背景的人们建立起共同的情感纽带和社会认同感,进而为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作贡献。另一方面,塑造积极的社会氛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通过文化活动和艺术表现形式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促进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社会互动,从而塑造更加立体化、鲜明化、多元化和富有内涵的社会文化氛围,进一步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3 以文增信,增强国家竞争力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关乎人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对国家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作为国家的根基和灵魂,在国家形象塑造和国家软实力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提高国际地位。当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时,他们更容易获得和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更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这将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国际交往等方面提供支持,带动国家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另一方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越来越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广自己的文化成果和创新实践,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2 制约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困境

文化在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着承载、激发、引导和凝聚的作用,但文化在发展中暴露出许多问题,阻碍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因此,有必要认识文化在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2.1 文化消费市场商业化

当前社会,市场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由于市场崇拜和利益争夺的影响,很多文化价值被商业化,丧失了原有的内在价值和深度,给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带来一定挑战。一方面,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被商业化和炒作化。为了迎合市场,一些创作者以商业利益为导向,盲目追求商业成功,从而导致创作的原创性、独特性和深度被忽视或降低。不仅导致文化作品趋同化,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受到局限,也影响了人们对文化的真正理解和欣赏。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表面享乐和刺激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产品的精神价值形成了冲击。一些电视节目、娱乐项目和在线游戏等消遣娱乐产品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追求短暂的刺激和消遣,忽视了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反思和启发,使得许多文化产品流失了原有的精神内涵和深度,无法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阻碍了人们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共同富裕。

2.2 公共文化服务尚未均等化

无论背景、地域或经济条件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和参与文化活动,这对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至关重要。尽管已经采取了众多措施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但仍然未能真正实现均等化。一是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问题。富裕地区文化设施和资源丰富,人们更容易享受到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一些经济欠发达或偏远地区由于资源匮乏和设施欠缺,人们可能面临文化服务的不平衡性,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文化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而且了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二是教育程度差异。教育程度的差异会影响到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从而决定了他们能否充分参与和理解文化活动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无法充分参与和理解文化活动,从而限制了他们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2.3 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共享不足

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包括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电影、戏剧等,它们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激发灵感、启迪思想、提升审美素养。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盗版和非法分享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共享造成了直接威胁。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文化内容可以轻松地被复制和传播,但也增加了盗版的可能性。盗版和非法分享的存在会削弱文化作品的创作动力和发行流通的动力,侵犯创作者的权益,也限制了作品的合法传播和共享。同时,盗版和非法分享的文化产品通常质量不佳,可能涉及违法和违规内容,给公众带来负面影响和安全隐患。其次,技术和数字鸿沟限制。尽管现代科技使得精神文化发展成果更易于传播和获取,但是一些地区或人群由于技术设备和网络的限制,无法充分享受到数字化的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导致信息和知识的不均衡,进一步影响到了精神文化发展的公平性和广泛性。最后,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精神文化发展成果共享不足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一些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可能价格昂贵,限制了普通人的消费能力。高质量的艺术表演、音乐会、展览等往往需要较高的票价或入场费用,经济条件差的人群可能难以承担参与成本而无法享受这些成果。加剧了文化资源的不平等和文化消费的经济障碍,导致精神生活不平衡,进而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幸福感和精神生活。

3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路径

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我们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现实目标,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多渠道共同推进。

3.1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精神文化供给质量

健全的文化产业体系能够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对于艺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追求,提升人民的精神满足感和幸福感。

首先,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推进文化产业健全发展的必要手段。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如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投资等,帮助文化机构和创意企业实现设立和运营,促进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而且能够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其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以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支持原创作品和创意产品发展。通过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对原创作品和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侵权和盗版行为,确保创作者和创意企业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和声誉保护,从而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创新。还可以建设创新创意孵化平台,为有创意但缺乏资源和经验的个人和团队提供支持,增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最后,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建立起从文化创作到创新研发、生产制作、市场推广和销售、服务和消费等环节的有机衔接与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丰富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措施,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制造业、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活力,使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2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精神文化均等化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和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实现历史使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力度,建设覆盖城乡各个地区的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尤其对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采取更积极、更具实效的措施,以保证这些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服务水平与中心城市相同,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触、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实现精神文化均等化发展。

其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文化企业应该根据群众需求和市场需求,推出体现高品质、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文化素质提升。同时,还要确保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合理性,设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补贴与优惠机制,确保人们能够负担得起。

最后,推进数字文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文化服务成为了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形式。通过建立在线文化平台或网站,提供在线展览、在线阅读、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服务,给普通百姓提供基础的文化维度,打破地域限制,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文化服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持续发展。

3.3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在当代社会,历史和传统不再是简单地重复和模仿,而是与现实对话和交流,创新与传承相结合,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因此,通过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现代化需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滋养。

首先,强化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融入学校的课程中,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和传承,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技能,让更多的人从小就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此外,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传承机构,提供专业的传统文化培训和传承指导。通过组织传统文化活动、比赛和展览等形式,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一批具有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其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艺术形式中,使其更贴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和审美趋向,比如将传统服饰元素融入时尚设计中,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入流行歌曲中等,创造出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产品和服务,让人们在现代艺术的框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

最后,将强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创新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互动的文化体验。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播,还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

[3]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0901(001).

[4]赵丽涛.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J].科学社会主义,2023,(02):122129.

[5]韩康,张占斌.奔向共同富裕[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22:358362.

[6]王轶丹,曹学娜.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J].现代交际,2023,(02):3542+122.

[7]夏海燕.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现的文化路径[J].江苏社会科学,2022,(06):6371+242.

猜你喜欢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文化
共同富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谁远谁近?
现代室内设计的几点思考
诗歌的无用之用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