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自己的人生剧本

2024-06-23 14:30:28李世佳
中学生天地(A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动觉马斯洛心理学家

成绩不上不下一定是普通人吗?在自我成长和追寻自我的道路上,我们为什么需要获得他人的重视?如果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那我们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普通”

现在学校里使用的成绩评定方法,大多沿用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和西奥多·西蒙在1905年开发的比奈-西蒙量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其结果符合统计学的正态分布,以平均100分为例,大约95%的人得分在70—130之间,只有5%的人低于70分或高于130分。学校的每一次考试都可以看作一次智力测验,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会落在最广泛的中间区域,也就是所谓的“普通”区域。

但是,考试成绩和智力并不能画等号。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将智力扩展到了8种类型,包括语言、逻辑-数学、空间、身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观察。作家、诗人和律师需要语言智力,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需要逻辑-数学智力,建筑师、航海家和画家需要空间智力,舞蹈家、运动员和外科医生需要身体-动觉智力……不同的职业往往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甚至可能需要多种智力类型。

学校考试主要考察课本知识,因此分数只能体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作为智力类型的代表。没有必要因为一两次成绩的“不上不下”,就认为自己身上毫无亮点。

退一万步说,即使你的所有能力都落在中间段,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是大部分人都在的区域。我很赞同一位同学说的:“做个普通人不好吗?调整心态,总有人奔跑,总有人站在路边鼓掌。”

他人的认可重要吗

成绩只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认可。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1902年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指出我们都是以他人的反应为参照,来逐渐构建自我的概念。具体而言,我们的自我感知是通过想象自己在他人眼中的样子,想象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以及我们对这种感知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如骄傲或羞愧)而形成的。

对于青少年来说,自我感知依然在发展,因此我们会格外在意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进一步提出,我们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自我的主体,和我们先天的气质或偏好有关,另一个则是通过社会交往学习到的社会化的自我,这让我们无法不在意他人的态度和认可,而他人的态度也会严重影响自我认同。

我们每个人都很需要得到他人的接纳。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我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需求的驱动,包括爱与归属感需求、自尊需求,这些需求指引着我们寻求友谊、亲情和爱情,也让我们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不过,马斯洛将自尊需求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较低的自尊需求,是指获得声望或他人认可,另一类是较高的自尊需求,它代表着自我满足感和自我尊重。也就是说,真正的自尊应该是尊重自己,认可自己,接纳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期待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正像嘉琳同学说的:“每个人都想得到周围人的肯定,但你首先是你自己。”

做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其实,“小透明”何尝不是一种自由,万众瞩目又何尝不是一种压力呢?有时候,“忽视”代表着老师对你很放心,对你独立学习能力的认可;而我们也不需要去迎合和讨好所有人,去获得所有人的关注。找到我们最在乎的朋友们,关注和认可他们,也获得他们的关注和认可,这就够了。

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本来就有比较高的要求,把这种被他人认可的渴望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努力学习,努力发掘优点和长处,找到自己擅长的智力类型,那么在这条奋斗的道路上,你就会变得光彩熠熠。

但是,你也可以选择拥抱这种宝贵的“小透明”经历,不为他人的眼光和态度所累,静下心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其实除了智力,我们还有情商,还有善良,还有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这些优点都会让我们在别人的眼中熠熠生辉。

李世佳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动觉马斯洛心理学家
小学歌唱教学“动觉—听觉—视觉”学习模式实践探索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冰雪运动(2021年2期)2021-08-14 01:54:38
谁更难过
意林(2020年22期)2020-12-04 08:14:52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百家讲坛(2019年17期)2019-01-08 03:17:31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下)
美国心理学家:让孩子成功要做7件事(上)
运动领域中动觉的研究综述
气沉丹田、丹田呼吸和腹式呼吸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