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个晚辈姻亲叫吴南卿,在州府做参谋,杜甫称他为吴郎。有一年秋天,吴郎要在夔州住一段时间,杜甫决定把夔州的瀼西草堂借给他住,自己则搬去邻近白帝城的茅屋。他以诗代信,给吴郎留下一首名为《简吴郎司法》的信诗。
瀼西草堂的门前有许多枣树。以往每到枣子成熟的季节,附近的穷人就会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但是,吴郎住进草堂以后,就在草堂周围圈上篱笆,不让他们打枣。于是,他们便跑去向杜甫诉苦,称若不是因为常年战乱,他们也不至于穷到打枣充饥的地步。
杜甫觉得吴郎圈篱笆的做法不近人情,便决定给他写封信,劝告一番。这次,信的题目却没写成《又简吴郎》,而是写成《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吴郎本是杜甫的晚辈,理当用“简”,而杜甫却用了平辈和上级之间的“呈”字,整封题作写得委婉动情,不见半句指责,而是用自己对穷人的怜悯之心感化吴郎。
吴郎看到杜甫的信后,意识到自己太小气了,当即拆了草堂门前的篱笆,并亲切邀请邻居们前来打枣。
(据古诗文网 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