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时期泰山封禅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024-06-21 01:11侯晓琳
东方收藏 2024年2期
关键词:封禅泰山

摘要:唐宋时期,帝王封禅特点突出:以封禅之名,彰显应天受命,夸耀功德,巩固统治;夸示四海,彰显国家实力;臣下劝请封禅次数明显增多。唐宋时期帝王封禅的政治性功能更加突出,也积极推动了泰山宗教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唐宋时期;泰山;封禅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礼仪活动。“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人把祭祀看作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封禅是祭祀礼仪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以在泰山上举行的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故常把封禅和泰山联系起来,称为“泰山封禅”。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帝王先后在泰山封禅,其中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几位帝王的封禅,不仅推动了泰山封禅文化的发展,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一、唐宋帝王封禅情况

唐太宗时期,国力日益强大,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封禅逐渐被提出并加以筹备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唐太宗遗憾未能实现泰山封禅的愿望。唐高宗即位后,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有“贞观遗风”,因此文武百官纷纷上书恳请唐高宗依祖例对泰山进行封禅,以示对天地的敬意。显庆四年(659),礼部尚书许敬宗上表请求封禅泰山,在武则天的极力促成下,麟德二年(665)十月,唐高宗与武则天从洛阳出发,“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麟德三年(666)正月初一,唐高宗祭祀昊天上帝于泰山南,并亲封玉册;正月初二,唐高宗一行人登泰山,行献礼,封埋玉册;正月初三,禅社首,祭皇地祇。唐高宗行初献礼,武则天第二个登坛献祭品,越国太妃燕氏行终献礼,执事人都由宦官和宫女担任;正月初四,唐高宗御朝觐坛,接受群臣朝贺。礼毕,唐高宗下诏大赦天下,对随行官员加官进爵,改年号为乾封元年(666)。

唐玄宗即位后,平定后宫乱政,将李唐王朝从武周革命、后宫篡权导致的政局动荡中解救出来,使初唐的安定局面得以保持并继续发展。唐玄宗选贤任能、求贤纳谏、发展生产、安定边疆,因此具备“封泰山、禅梁父、告成功”的资格。“开元盛世”之下,唐玄宗欲效仿秦汉几位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开元十三年(725)十月,唐玄宗从东都出发,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外国使节随行;十一月初六,唐玄宗一行人抵达泰山脚下;十一月初七,唐玄宗在行宫稍作休息;十一月初九,唐玄宗御马登山,宰相与礼官随行,其余官员留在谷口,山下的仪仗侍卫绵延数百里;十一月初十,按照唐玄宗亲自定下的“先奠后燔”程序,祀昊天上帝于山下封台之前坛,群臣则在山下的祭坛上祭祀五方帝和诸神。礼毕,藏玉册、玉牒于封祀坛。然后燔柴,群臣高呼,声音响彻山谷;十一月十一日,唐玄宗在社首山祭祀皇地祇;十一月十二日,唐玄宗在帐殿接受朝觐,大赦天下。封禅大典结束后,唐玄宗为纪念这次封禅,亲自书写《纪泰山铭》,命人刻于泰山山顶大观峰上,俗称“唐摩崖”(图1)。

宋真宗是历史文献记载的最后一位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帝王。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月初四,宋真宗率大队人马从汴京出发,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十月二十日,宋真宗一行人抵达乾封县奉高宫,在被邀请来参加封禅大典的外国观礼团中,大食蕃客李麻勿献玉圭;十月二十四日,举行登封祭天仪式。山顶圜台上设昊天上帝位,上帝位左边放置天书,宋太祖、宋太宗并配。宋真宗服衮冕、饮福酒,向神位三次进献,并亲封玉册、玉牒,命群臣在山下封祀坛祭拜五方帝和诸神。山上圜台与山下封祀坛同时燔柴祭礼;十月二十五,宋真宗至社首山举行禅祭皇地祇仪式;十月二十六,宋真宗在寿昌殿接受朝贺,并大赦天下,封禅大典结束。宋真宗封禅石刻(图2)如今可见。

宋真宗之后,帝王到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二、唐宋封禅制度的特点

不论是唐高宗、唐玄宗,还是宋真宗,他们都对封禅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均推动了泰山封禅文化的发展,他们的封禅有着极大的共性及相似性。

(一)借“封禅”之名,彰显应天受命,夸耀功德,巩固统治

封禅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与对天地的信仰有关,是表示“报功告成,祈求国泰民安、政权稳固”的重大仪式。泰山封禅意味着“受命于天、功及天下”,这也是历代帝王热衷到泰山封禅的原因。

唐高宗封禅,是在“公卿数请封禅”及武后“密赞之”之下进行的。武则天如此热衷于封禅是有原因的,众所周知,武则天早在成为皇后前就干预朝政,登上皇后宝座后,她的权力欲望也愈加膨胀。显庆五年(660)后,唐高宗因患病,委托武后处理部分政务,开始形成高宗、武后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自秦汉以来,封禅是君权合法性、合理性的权威证明,作为受命于天的皇帝,到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仪式无疑是身份与功德的显示。为了使自己的地位因获上天的承认而更加稳固,武后便极力促成封禅。麟德二年(665)十月,唐高宗封禅便在武后的操纵下拉开了序幕。在祭祀过程中,武后公开反对传统的以宗室公卿充“亚献”之礼,改由她亲自参与主持,“于是祭地祇、梁甫,皆以皇后为亚献,诸王大妃为终献”。妇女参与封禅活动,这在封建社会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暴露了武则天欲借泰山封禅夸耀功德、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

唐玄宗封禅,其目的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武则天晚年,公主、皇子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政局动荡不安。武则天代唐建周,打断了李唐王朝的统治进程。武则天通过迁都、改元变制、建立武氏宗庙、封禅等一系列礼仪制度的变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唐玄宗为了稳定政局、重塑李唐权威,首先也需要从变革礼仪制度开始。而封禅礼仪则是国家礼仪中最庄重、地位最崇高的一种,唐玄宗希望通过举行象征受命于天的封禅大典,将“易姓而起”即改朝换代的信息昭告天下,以达到重新确立李唐王朝政权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目的。唐玄宗封禅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前代帝王封禅时的玉牒皆秘而不宣,唐玄宗则宣称“朕今此行,皆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宜将玉牒出示百僚,使知朕意”。唐玄宗的泰山封禅之行,多了一份巩固皇权、造福百姓的政治因素。

前代帝王封禅是在文治武功盛极一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宋真宗却是在国家长期积贫积弱并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的背景下举行泰山封禅的,其目的也是为了强化自己皇位的正统性,树立帝王的权威。宋真宗的皇位来之不易,是经过反复斗争得来的。因此,宋真宗即位后,便采取各种措施证实自己就是“天命所归”,而泰山封禅是统治者宣传受命于天、国泰民安最重要的仪式,这是刺激宋真宗封禅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帝王封禅有严格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有“符瑞”,即要有上天给予的可报功的征兆之物。宋真宗时期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符瑞”,所以为了封禅泰山,宋真宗直接参与炮制了“天书从天而降”的戏码。另外,“澶渊之盟”后,大臣王钦若为诋毁寇准,将“澶渊之盟”比之春秋“城下之盟”。为洗刷宋代君臣耻辱,王钦若向宋真宗献计,只有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因此,宋真宗封禅大典的举行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政治色彩,目的就是统一思想认识、重振民族精神,转移人们对“澶渊之盟”的视线,宣扬赵宋王朝的天命正统,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借封禅之行,夸示四海,彰显国家实力

与秦汉帝王封禅相比,唐宋时期的封禅不仅规模大、人数多,且目的之一都是为了弘扬国威,向周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节展示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唐玄宗的泰山封禅更是中国古代封禅史上的巅峰之作。

历代帝王的封禅活动不仅程序繁琐,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封禅大典是无法进行的。因此,唐高宗和唐玄宗欲借封禅,向边境少数民族和周边诸国展示大唐帝国的国富兵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

宋真宗的泰山封禅规模与汉唐封禅相比丝毫不逊色,参与封禅的随行人员至少上万人。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得赵宋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发生转变,削弱了中原政权的中心地位。宋真宗希望通过封禅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维护中原王朝的独尊地位,借机向外国使节及周边政权宣扬赵宋王朝的雄厚实力。

(三)臣下劝请封禅次数明显增多

皇帝在举行泰山封禅之前,群臣一般都会上表奏请封禅。秦汉时期,大臣劝请封禅次数不多。相比之下,唐宋大臣奏请封禅的次数则大大增加。

《旧唐书·礼仪志》载:“高宗即位,公卿数次请封禅,则天既立为皇后,又密赞之。”麟德二年(665)十月,武后和司礼太常伯留祥道先后上书奏请唐高宗封禅。唐玄宗时期,泰山封禅劝请次数达五次之多。开元初年,吏部上书崔日用上书奏请封禅之事,唐玄宗以谦虚的态度拒绝了他的提议。之后的几年,唐玄宗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出现“开元盛世”。开元十二年(724),百官纷纷奏请封禅之事,仅当年的十二月,就有大臣先后四次上书请封禅。前几次的奏请,唐玄宗都拒绝了,但以中书令张说为代表的大臣再次上奏请封禅,将唐玄宗推上了封禅之路,唐玄宗最终应允泰山封禅。

宋真宗时期,泰山封禅之请也有数次。景德四年(1007)十一月的第一次封禅之请,殿中侍御史赵湘上书请封禅,宋真宗以“朕之不德,安能轻议”婉拒了封禅之请。大中祥符元年(1008)三月,兖州父老吕良等千余人亲赴京师请求宋真宗封禅泰山:“今天降符瑞,宜告成岱岳,以报天地。”宋真宗以“此大事不可轻议”拒绝了提议,并下令送钱帛遣送回乡。接着,兖州知府上表再次请封禅,宋真宗还是没有应允。几天过后,兖州等地的进士又一次上书请求封禅,宰相王旦率文武百官等人上表请封禅,泰山封禅之行才最终被宣告举行。

三、唐宋封禅制度的历史意义

唐宋时期是封禅制度恢复并有所发展的时期,而宋真宗封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封禅,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强化政治统治,扬威四海

自古以来,帝王即位都自诩为奉应天命。唐宋帝王的泰山封禅,政治性功能更加突出。唐高宗借封禅向天地告成功来证明李唐天下的正统性与合理性;唐玄宗封禅则是对武周政权的一次拨乱反正,将政权重新拉到李唐的轨道上来,强化李唐政权的正统性;宋真宗则希望通过封禅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降低因签订“澶渊之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封禅的另一种政治功能就是宣扬国威、夸示四海,显示大国形象。唐朝封禅邀请少数民族及邻近国家一同参加封禅大典,加强了同他们的友好关系,展示了大国的实力。而宋真宗的封禅虽一直为人诟病,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当时的外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封禅过后的许多年,宋辽一直和平相处。

(二)武则天参与封禅,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秦汉时期帝王、唐玄宗以及宋真宗等多次泰山封禅,没有一位妇女参与其中,而唐高宗时期的封禅,皇后武则天不仅参与,而且居于“亚献”的地位。不止她一个人,而是由她率领众嫔妃参加。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之下,武则天参与泰山封禅应该是一个困难且艰苦的过程,但却是泰山封禅史上的一个壮举,显示了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表明女子可以同男子一样获得应有的权利。

(三)促进了泰山宗教文化的发展

封禅是古代帝王举行的最为神圣的祭祀礼仪活动,宗教意识色彩浓厚。唐宋时期的帝王封禅展现了儒佛道彼此兼容、共同发展的文化风采,使泰山文化更加绚丽多姿。虽然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但是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都推行了儒佛道兼容发展的文化政策,从而使唐宋时期泰山宗教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四、结语

泰山封禅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一部分,代表了古代中国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信仰。但总的来说,泰山封禅蕴含着大一统的理念,这对于古代中国历来追求统一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海霞.论秦汉时期泰山封禅制度的特点与文化意义[J].改革与开放,2011(16):196-197.

[2]周郢.试论泰山“政治山”地位的形成[J].泰山学院学报,2020,42(01):28-38.

[3]刘慧.泰山信仰论[J].民俗研究,2015(02):105-114.

作者简介:

侯晓琳(1987—),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博物类。

猜你喜欢
封禅泰山
“因事立体”的封禅文
“封禅”与“登极”:中国传统政治宣誓制度的“天道”视域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汉武帝封禅
泰山封禅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泰山的形成
泰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