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

2024-06-21 18:38蒋春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导向解决问题情境

蒋春艳

高中地理富含了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地理知识,属于综合性学科,相比初中,高中地理的难度也更上一层楼,各知识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规律,通过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层层解读课本中的问题链条,推动思维的层层递进,最终使其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尽量将难懂的知识概念转化成易于理解的理论形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课堂理论化过重。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这要求地理教师做好问题设计,从当前学情以及学生学习水平出发,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掌握知识的关联,使其能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当前各大课堂开始逐渐使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种方法强调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并激发学习主动性。从概念来看,这种教学方式需要问题来驱动,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目前各学者对问题导向教学理念的说法并不一致,有的说它是教学策略,强调突出学生主体,通过问题情境的构建,让学生展开多维度、多角度思考,促进思维活动,最终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知识,加强知识点理解;也有学者认为它属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对问题进行探究,利用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实现知识的理解吸收,培养高阶思维;还有学者认为它属于教学方式,也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合理设计问题,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来层层深入了解知识的概念,确保知识被学生了解和吸纳,挖掘学生潜力,推动其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二、高中地理问题导向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一)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以问题导向来实施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合理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其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要分析新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培养、核心素质培养等,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就需要考察本节课能够对哪些素养能力进行培养,并将此作为问题情境创设思路,问题既要有学科知识,同时也要能一定程度渗透素质教育。在了解教学目标后,需要考虑如何创建情境,比如“地球的运动”可以借助地球仪等教学工具,或者提供一些实例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知识;二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解读教材内容,最终设置有深度、广度的问题;三是要充分考虑学情。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置问题,确保学生都能理解,应从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角度考虑,同时也要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而在充分掌握这些情况后,教师可以完成初步的情境建设,这种情境应该是深入浅出地,能够让学生逐步完成由简单到困难的理解能力递进,同时情境创设时也应联系现实生活,特别是地理学科中的知识很多都与人们生活中的人口、地貌、环境等相关,更容易选择生活素材。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立小组展开问题探究

为了实现深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针对一个知识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行想出,应关注问题的自然生成,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探究。这一阶段同时也是对素质能力的培养,由教师来引导,学生来制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行性,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提取和重构。在课堂上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还应结合学情展开分组合作,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分享见解。比如“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课中,通过播放案例来建立问题情境:当前我国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困境,全球变暖后发生了什么?学生在此问题的导向下产生了新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规律、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应该如何改善环境等。这时候引导小组合作查阅资料,收集近几年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温度变化概念的理解,同时结合自己的讲解来探究问题的解决思路。

(三)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助推学生解决问题

在问题导向课堂上,针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应完成加工处理,进而转化成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使其能够充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知识的加工指的是学生对所获信息的进一步解读,以已学知识为思维发展基础,实现新知识的学习和转化,保证问题教学的有效性。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只从中获得了零散的知识,缺乏与其他方面的关联,那么一段时间后就很容易丧失印象,为此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完成知识的加工处理。学生面对问题往往会根据已形成的经验来进行分析和理解,最终解决问题,而之后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将知识重构成陈述性知识,不同组员间也将相互探讨,集思广益,最终将所有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整合,确立共同意见。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提供的问题可以增加难度,但必须符合学生能力范围,并发挥学生自主性特点。如“山岳的形成”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其中复杂的理论知识,开展小组合作,设置任务分别是收集山岳图片、资料;收集竹片、条状橡皮擦道具以及收集火山相关资料等,之后动手实践,利用工具来完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及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特征。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加工,使其掌握相关概念,完成知识点的整合工作。

(四)实施知识成果展示交流,促进学生内部反思

在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力,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正好有助于这一能力的培养,这不是要求学生持否定态度,而是自我成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后,需要通过反思来完善新知识的认知,根据现有和已有经验来促进思维的深层次思考。而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反思,需要从三个阶段来展开,首先是交流质疑,即在感知、分析和解决问题后,学生相互交流,不急于将他们所获得的成果展现出来,而是组员进行意见整合,最终得到结果。其次则是合理论证,组员之间应针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确定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正确,是否会被质疑,要保证结果有理有据。最后是内部反思,此环节学生思考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解决产生的问题,同时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所指定的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等,通过反思来掌握自身的认知冲突,一旦学生出现不同看法,需要对其展开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理解。问题反思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想出更适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或者这一问题是否有另一种解决方案等。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自己也要做好反思工作,比如教师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理论、技能、思维培养,是否在学习中得到一一体现,确定学生是否对学习目标建立正确了解、是否可以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再有目前很多学生不会反思,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比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层次进行反思,确定自己能够回答哪方面的问题,实际上一节课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课堂知识,他们的学习水平低,因此反思成效也不高。而从层次来分析,学生主要确定自己能掌握的部分是否落实,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以自身层次为基础,进而建立应学到什么程度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逐渐提升自我。再比如进行兴趣的反思,学生可以反思此节课是否建立了充分的兴趣,课堂积极性如何等,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水准等有紧密的联系,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这不利于学习,因此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关注课堂的哪些阶段能够调动自己的兴趣,以此为基础来不断培养地理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只有学生找到了学习兴趣,教师才能高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

(五)图式展示,引导学生形成最终知识体系

问题导向教学中,针对得出的结论,学生需要将知识储存到自己的记忆中,保证知识掌握透彻,在完成知识加工和反思后,教学问题将被学生清晰地了解,并形成自身的体会,虽然对此知识有了认知,学生也并不容易完全将其融会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为此教师此阶段应助推这一过程。图式阶段是知识初步形成的必要阶段,教师主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同时也可以给予他们自由讨论的空间,最终教师再询问几个学生,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向班级汇报,给予引导和补充。而针对所构建的小组,教师可以让他们相互提问,互相解读彼此存在的问题,互相发表自己的讲解。课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些结论存在闪光点,应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另外此过程也应再次反思,针对课堂问题的提问,思考学生是否完全解决,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自身是否存在不足,小组合作过程中自己的表现如何等。针对最终所得到的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在建立学生小组后,针对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所做出的工作应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①分析景德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以及相互作用。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认识到所有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存在对应关系等知识点;②通过澳大利亚兔灾案例设计新疆荒漠化治理思路。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同时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索,逐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概念。最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结论展示,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进行总结引导,最终促使他们逐渐完善知识体系。

(六)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问题导向教学工作中还应做好教学评价和实践应用工作,分析教学成果,同时实现对新知识的有效应用。应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展开客观检验,既要确保能够综合评价教学效果,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对应的知识实践练习。

师生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之后再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运用。首先,评价的方式应该尽量多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标,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正,同时此环节应该总结教学收获,构建出这些课所学的知识框架。教师也要做好自我评价,对自己课堂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反思,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推动学生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针对内化吸收的知识,应做到迁移运用,这要求教师做好课后练习以及作业的设计。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地理案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进而完成应用。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确定知识应用的范围,以确定问题是否能够用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同时问题案例还应联系现实生活。迁移可以在原有情境材料中提出新问题,也可以创建新的情境,只有学生进行了深度学习,才能对教师所提出的新问题做出举一反三的判断,最终提高教学成果,确保此次教学真实有效,学生有所收获。

高中地理本身具有综合性特点,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基于高中生学习水平和思维特点设置教学情境。针对问题导向下的教学策略,应注重问题的选择,分析、加工,反思和内化。

猜你喜欢
导向解决问题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偏向”不是好导向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