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

2024-06-21 09:02何岳华
华章 2024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切实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文明素养状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努力探寻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路径。基于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现状,突出高校育人等职能的发挥,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养成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育;大学生;高校育人体系

在当今世界,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以文明、和平、发展为核心。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和紧密。在这种互动中,个人的礼仪展示了其修养和素质,对事业和业务的成功产生直接影响。文明礼仪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个人道德和教育水平的体现。因此,文明礼仪的教育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国民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环节[1]。

作为高文化水平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在推动中国社会文明发展、国家建设以及社会道德文明素质的提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应以高等院校为核心,同时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为了适应大学生的特性,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途径,着力培育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

品质[2]。

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乐于表现,但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未经历受挫考验,逆反心理强、不易沟通。虽个性张扬,但也懦弱、自私;虽个性独立,但也更功利,缺乏自信、耐心、持久性。因此,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些大学生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有的连最基本的礼节礼仪都不懂,特别是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缺乏等。这些不良习惯或恶习,必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所以,学校应对大学生实施纪律规范和思想教育,旨在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生活、卫生和行为习惯,同时塑造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人格。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责任,也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教”与“育”“管”与“育”“服”与“育”深度融合,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中培养大学生文明素养,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矩阵式人才培养体制。具体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重点在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养成教育课程和各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将这种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加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协作意识,辅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以及理解人生的深层意义。

(二)重视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性和对大局的认识。着重于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践自律、自我反思、自我强化和自我提醒,同时着手培养学生的独立处理能力。

(三)着力于培育现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坚信青年的强大是国家强大的基石,青年的兴旺代表国家的繁荣。每个人的梦想共同构成了“中国梦”,在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时,大学生应展现敢于奋斗、创新和承担责任的精神。

(四)为了深化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应利用广播、展示橱窗、报纸、黑板报、微信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将这些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举办更多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突出文明素养的教育

(一)要通过学校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开展文明素养教育,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室,配备优秀思政教师,开设思想道德、文明素养课程,开展规范的教学活动,强化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二)要培养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突出的文明素养的教育。第一,把文明教育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坚持、抓出成效。第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当代大学生情操,实施多种策略以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大学生的文明意识。第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对集体有利的活动。调动积极性,挖掘潜能、发挥才智,通过集体活动提升沟通能力和处世水平,教导学生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技能[3]。

(三)从细节入手,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

1.尊师礼仪

学生应当在见到教师时主动友好地问候,保持自然和礼貌的态度。进入教师的办公室或宿舍前,应先敲门,并在获得允许后进入。在办公室内,学生应避免大声喧哗,不随便移动或触碰物品,与教师交谈时保持适当的礼仪。事情办完后,应向教师表示感谢,并在离开时轻关门。当教师访问宿舍或进行检查时,学生应立刻中止手头活动,起立问好,并提供座位,与教师交流时不应躺在床上,除非生病。

2.课堂礼仪

学生应穿着得体。在课前,学生应坐在教室内等候教师开始授课。如遇特殊情况导致迟到,须在获得教师许可后才能进入教室。课堂上,学生应保持正确坐姿,专注听课,避免制造噪声或无故打断教师讲话,同时确保手机关机。

3.仪态仪表礼仪

着装应干净、简约且得体,严格禁止仅穿短裤、背心或拖鞋出现在课堂、办公区域及其他公共场所。行为举止需优雅,以展现大学生应有的气质和教养。

(四)礼仪文化知识

宣传并推广礼仪文化知识,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学习礼仪的队伍中来,让大学生学礼、知礼、讲礼、守礼,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交往艺术,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过硬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能力,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丰富校园的文化活动

校园内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提升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关键方式。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熏陶他们的情感、挖掘他们的智慧,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他们的文明素养。同时,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思想工作、文明素养融入各项活动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重点应放在道德建设上,以提高学生在家庭、个人、社会和职业层面的道德标准。强化与社会、企业和行业的联系,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传承和推广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道德文化,让文明习俗深入人心。这不仅展现了大学生的活力,也有助于树立他们的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4]。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升专业素质的主要措施,由教研室和团学组织具体实施,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参与组织,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合与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优秀品质,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践行职业精神,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成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绽放青春活力的园地,也为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应积极举办以礼仪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礼仪是做人的基础”这一理念,并认识到礼仪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礼仪的养成需要通过学习、培养和实践才能成为个人的行为习惯。每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学习和传承礼仪,自然融入民族和社会团体中。一旦个人文明礼仪习惯养成,它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在进行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此来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并实现自我教育的目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道路、班级和宿舍的清洁工作。比如,清理草地上的垃圾和打扫宿舍及班级的卫生,当学生费力去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时,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养。

利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组织开展暑期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与基层群众得实惠的双赢。鼓励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借助社会实践的机会进行学习、提升能力,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美丽新中国的建设实践中。

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大学生走入田间,在汗流浃背中,体验劳作的辛苦,体会餐桌上的一蔬一菜来之不易,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强化责任,用行动展现青年担当。

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敬老孝亲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或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让学生到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等需要帮助的群体家里,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广“无私奉献、友好互爱、相互帮助、不断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

利用寒暑假积极开展“我在故乡学党史”等教育活动,打通学生在学习时间上的“最后一公里”,让学生回到故乡之后继续加强党史学习,安排学生党员参与在家乡的革命历史纪念地和博物馆等地进行红色地标签到活动,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通过打卡故乡的红色地标回顾党史,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学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5]。

文明素养教育应分阶段实施,并形成长效机制。我们可以归纳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体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感恩之心,“争当一名好儿女”。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视父母家人的疼爱为理所当然,缺乏感恩之心,我们要加强尊老爱幼、孝亲感恩教育与家庭美德培养,开展“孝道文化节”系列宣传活动,组织道德大宣讲,进行一次“孝亲-感恩”小品比赛,集中算一次“亲情账”等;同时学校要积极倡导文明之举,“争当一名好学生”,开展宿舍文明、课堂文明、候车文明、网络文明、恋爱文明、勤俭节约教育、个人品德等的培养教育,这一阶段通常放在大学一年级这个时间段。第二阶段,社会道德培养,“争当一名好公民”。大力加强团结友善教育、自立自强教育、爱国守法教育,开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全民节能减排,减少城市垃圾”行动,开展“遵法守法,与法同行”主题教育活动及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一阶段通常放在大学二年级这个时间段。第三阶段,职业道德培养,“争当一名好员工”。开展乐于奉献、助人为乐教育、诚信敬业教育,学校可多组织“模拟面试”、简历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开展“名企讲堂”等系列讲座宣传,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等主题班会等,这一阶段通常放在大学三年级这个时间段。另外,大学最后一年,学生基本面临着实习,建议学校要多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文明素养教育的分阶段实施,能够促进文明礼仪素养的长效机制的形成。

结束语

文明礼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德,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和礼仪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职责和义务,更是大学生不容推卸的责任。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教育是其文明行为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精神文明的构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明素质作为个人在竞争中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通过文明素养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高校应把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围绕各校“文明素养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利用养成课、沟通礼仪课、党课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学生从说到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养成“讲礼仪、善沟通、有素养”的品格,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敬业爱岗、举止文明的广受企业和社会好评的好公民、好员工。

参考文献

[1]杜建雄,任尉香.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路径[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24(3):34-37.

[2]冯秀环.高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21(14):78-79+42.

[3]李刚.基于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226-227.

[4]徐静.基于建设和谐高校校园视角下的文明素养培育[J].就业与保障,2020(10):162-163.

[5]梁宇.心理教育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价值与途径[J].智库时代,2019(37):257-258.

作者简介:何岳华(1983— ),男,汉族,福建厦门人,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本科。

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