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细纹刻纸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发展

2024-06-21 16:23刘晓男孙国军
关键词:艺术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刘晓男 孙国军

摘 要:细纹刻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赤峰市元宝山细纹刻纸承袭古典刻纸艺术,融入现当代艺术元素,用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与质朴和精致并重的图像造型,呈现出对自然、生活和价值观的美好追求。本文介绍了元宝山细纹刻纸的发展概况,从作品设计元素及色彩构图方面与乐清刻纸、蔚县剪纸进行比对,分析该刻纸流派的艺术特征,阐明该遗产的价值。最后提出未来要严守作品质量,探索技艺发展,重视产业化与市场推广,以促进元宝山细纹刻纸持续发展。

关键词:剪纸;细纹刻纸;艺术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5-0051-04

刻纸是剪纸门类之一,起源于元代,使用刻刀刻制出精美作品。目前我国以刻纸技艺为主的流派有浙江乐清刻纸、河北蔚县剪纸、江苏金坛刻纸等。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细纹刻纸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元宝山细纹刻纸发展概况

(一)起源

赤峰地区的剪纸艺术已有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清代晚期,大量来自中原的移民迁移到北方草原地区,各地文化汇聚于此,实现了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历程中,不同风格的剪纸相互结合,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具有北方草原特色的赤峰剪纸艺术。赤峰剪纸最初流传于市区附近地区,是在各种节日或特殊场合剪贴而成的吉祥装饰,俗称“窗花”“门笺”,见之于窗棂上的窗花、门上的葫芦及鞋头、枕头、窗帘上的花样,在农村尤为流行[1]。后用彩纸剪刻各种花卉、动物或人像,20世纪初赤峰剪纸盛极一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剪纸逐渐普及,在赤峰地区开枝散叶,发展出了克什克腾剪纸、敖汉剪纸、蒙古族纸艺、元宝山细纹刻纸、宁城剪纸等一系列流派[2]。

(二)制作工艺流程

据《赤峰市元宝山区志》记载,人们起初选用红、橙、黄、绿等各色彩纸,运用掏、挖、剜、剔、扎、撕、挑等不同技巧制作剪纸,随着技艺的发展,元宝山区逐渐以其细纹刻纸而闻名[3]。元宝山区细纹刻纸工艺主要以宣纸作为制作材料,绒纸、彩光纸等占比不多。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角度的斜尖刀、圆口刀等多种刻刀,以及蜡盘、垫板、装裱相关材料。制作步骤如下:

1.构思起稿

创作一张剪纸作品首先需要拷贝底稿,最初通常用糨糊将现成的底稿固定在一张纸上,点油灯熏,油烟一熏底稿就完成了。现在基本用铅笔画刻纸作品的底稿,在纸上标记出哪些地方需要留空,哪些地方需要留下。在画底稿时要注意画面的阴阳协调关系,以便后期进行刻制。画底稿时需要先把握整体,再到局部,底稿画得不细致可能会影响到整幅作品的效果。

2.刻制

将经过反复修改设计好的底稿放在纸上,纸下放蜡盘和垫板,蜡盘用于保护刻刀,平整的垫板则用于保护底稿。刻制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取合适的刻刀及手法,刻制要注意将刻刀垂直、轻扎、慢拔,拔刀不能拔出纸面。先刻制整体再刻制局部,这种刻制顺序在局部和整体存在不协调的情况下有利于进行全局调整。刻制完初稿后要对其进行适当修改,看其艺术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3.装裱

元宝山细纹刻纸大多为单色刻纸,传统的还有套色、衬色的刻纸,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选择不同的设色方式。作品完成后要对其进行装裱。装裱有传统、现代两种工艺,传统工艺使用糨糊装裱,现代装裱有喷胶和胶膜两种工艺。需要尽快装裱出来一般选用现代装裱工艺,需要永久收藏作品则选用传统装裱工艺。

二、元宝山细纹刻纸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元素

元宝山细纹刻纸的艺术特点重在“细”与“刻”,线条是其最基本的构成之一,点、线、面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刻纸精细的线条既有利于随时调整,又能够达到粗中有细的效果,繁而不杂,多而不乱。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其作品线条相对较少,乐清细纹刻纸则以对刀工的追求见长,是典型的南方细腻型剪纸风格。由于南北方文化生态的差异,元宝山细纹刻纸的线条并不像乐清细纹刻纸一样工于精细,其采用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刻制手法,错视效果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画面更加丰富且富有动感。元宝山细纹刻纸通过对线条的重复、渐变和对比等方面的控制,能够展现不同的形象和场景,表现作品的层次感和深度感,平衡构图,增加作品的装饰性和艺术性,这也是它能在赤峰众多剪纸流派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元宝山细纹刻纸纹样题材来源广泛,其第五批代表性传承人赵守杰从小学习细纹刻纸,从教近四十年,在他的传承下该技艺的题材既承袭传统,又有所创新。目前主要创作题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基调,包括山水风景、花鸟昆虫、历史故事、革命故事、民族团结、古典名著、草原文化等,带有赤峰市地域文化特色。化物象为意象,借物喻义,主要通过谐音、寓意两种形式表现。如用骏马、蜜蜂和灵猿图案创作的作品表现“马上封侯”的含义。作品里设计两只喜鹊表示喜上眉梢属于寓意表现形式。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演绎,以寓意形式传递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既夸张又严谨。核心主题是展现自然、人的本性和美好的生活。代表性作品有《生命之歌》系列、《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系列、《京剧脸谱》系列等。

(二)色彩构图

1.色彩运用

蔚县剪纸追求染色与刻制有机结合,以酒和水调色,分局部用毛笔点染[4],色彩饱和度高,对比强烈。乐清刻纸以红白两色为主,采用反差大的颜色衬托作品。元宝山细纹刻纸在色彩应用方面也显示出了发展的潜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用的是彩纸、蜡光纸,在设色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如今很多人会选用多彩宣纸或彩色宣纸来完成作品,这样就能制作出单色、套色、衬色的细纹刻纸作品。衬色细纹刻纸作品以阴刻技法为主,在作品下一层底衬,如处理黑白灰关系的立体效果,要先贴上明度最低的颜色,明度最高的颜色最后贴,追求鲜明的效果。染色刻纸即用白纸刻制作品,刻制完成后进行染色,可以呈现多层次的颜色。

在承袭传统单色剪纸的同时,元宝山细纹刻纸也进行了创新。为了凸显作品中的某些特点或传达特定的情感,适当融入辅助色调,这是细纹刻纸与绘画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完美结合。制作风景刻纸时,可能会采用暖色调和冷色调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例如利用不同的绿色来展现树叶的色调。通过这种方式将区域的文化特色和视觉艺术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对自然对象的形象描绘,又融合了审美的意味。

2.构图形式

蔚县剪纸所有图案纹样被整齐排列在固定的几何圈中,包括了方形、圆形和其他不规则形式构图[5]。乐清细纹刻纸采用环绕式框架构图方式,框架层次多样,采用对称性图案、几何形图案作为装饰,精工细刻[6]。元宝山细纹刻纸作品在构图上借鉴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明暗、结构等艺术元素,融合工笔国画的线条美,采用中心式框架构图,主题突出,视其艺术效果选择性进行留白,使作品看起来更具美观与多样性。元宝山细纹刻纸对几何形对称纹样的追求并不突出,仅有一部分铺满画面的作品,不追求视觉上的工整美,而是保留了一些传统剪纸的风格。与蔚县剪纸相比,元宝山细纹刻纸在纹样和刀法上更为精细;与乐清刻纸程式化的构图特征相比,元宝山细纹刻纸多了北方剪纸的质朴,在创作上有更多的发挥空间[7]。

总体来看,元宝山细纹刻纸是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的产物,它吸收了书法篆刻、版画、国画和工笔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在题材纹样上强调写实与图案装饰的有机融合,结合现代生活拓宽题材来源并紧紧抓住形象的核心特点,大胆地进行选择和取舍,形成了自身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主题明确、形式美观、造型简约的艺术效果。

三、元宝山细纹刻纸价值分析

民间剪纸手工的艺术表达以纸张的镂空艺术为视觉载体,将区域的文化属性和视觉艺术属性融汇在一起,使得剪纸作品兼具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能够与人产生深刻联系,对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产生推动作用,这也是其能够持续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8]。从艺术价值来看,元宝山细纹刻纸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通过纤细的线条、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构图,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理念中的平衡、和谐和美感。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元宝山细纹刻纸承载了社会价值观和民俗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淌在指尖的刻纸是炎黄子孙血脉里民俗梦的缩影之一。其刻画的图案和纹样可以记录下美好的回忆、传递祝福和情感,让人们认识、理解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这些意蕴使得细纹刻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文价值的表达。通过刻纸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和传承民间故事、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等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增强凝聚力。另外这一工艺技能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精湛的手工技巧和对细节的高度关注,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细纹刻纸的社会应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其技艺和创作方法作为艺术教育的形式之一能够帮助人们培养审美能力和手工技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尤为突出。传承人赵守杰将细纹刻纸引入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其作品不断获奖也极大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以中小学作为基地进行剪纸教学更具有普及性[9]。青少年儿童参与非遗传承能实现对其价值观、文明礼仪的正确引领。其次,元宝山细纹刻纸的制作方法和设计样式也被应用于商品设计和装饰领域,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享受,如将其镂空工艺与红灯笼相结合,为象征吉祥的大红灯笼增添了艺术气息。最后,元宝山细纹刻纸还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艺术之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

四、元宝山细纹刻纸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脉络

元宝山细纹刻纸非家族传承,第一代、第二代传承人马玉荣、李素霞是老一辈的民间艺人,此时,刻纸技艺还未占据主流。元宝山细纹刻纸在赵守杰一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赵守杰在自身学习经验、专业知识、从教背景的基础上,将细纹刻纸引进校园,既满足了孩子们素质教育的需要,又宣扬了该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关于细纹刻纸的技艺,并培养了第四代、第五代传承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代代传承人开拓了细纹刻纸的创作道路,为其传承和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二)发展成就

近年来元宝山细纹刻纸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作品多次在省市、国家级活动中获奖;在教学基地方面开展艺术工作坊、建立多个实践基地;在活动项目方面开展了“细纹刻纸”传承活动、申报了自治区级教科研项目、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展览。刻纸校本课程开发近9年来,细纹刻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其学校所覆盖的地区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基本掌握刻制技艺的已经接近600人。元宝山细纹刻纸在这片大地上开枝散叶,成功走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五家镇中心校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其所在县被国务院批为农村特色艺术教育示范县。

(三)发展方向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指出应传承特色技艺,改造剪纸、陶艺等传统工艺,用标准化技术提升剪纸、编织等乡土产品,弘扬特色文化,开发地域性特色产品[10]。将元宝山细纹刻纸产业化运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需要。但在实践中,将其产业化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当代艺术市场的竞争和认可困难;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被边缘化的风险;剪纸作品市场需求有限;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等问题。因此,明确元宝山细纹刻纸的发展方向是有必要的。首先,要严守作品质量,探索技艺发展。据元宝山细纹刻纸传承人反思,为什么现在创作的作品很容易雷同,但老一辈人所产出的剪纸作品却能够流传至今?这是因为上一代人用抽象性的表现形式把头脑想象的形象反映到所创造的作品中,表现的是内心对自然界、对生活中物象的理解,而不是用美术、视觉的观点去理解剪纸。虽题材相似,但因创作时的心境不同,所倾注的情感存在差异,所以每幅作品都各有特色。老一辈艺人从内心、思想情感方面真正地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是靠记忆。剪纸营销始于作品,当代剪纸发展存在华丽有余、质朴不足的问题,精神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缺失。未来的传承人或创作者应吸收先辈们创作的心态和对镂空艺术本质性的理解,在进行传统技艺传承的同时注重发展,探索新的刻纸工艺和艺术表现形式,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审美趋势。其次,要关注市场推广与产业化发展,促进元宝山细纹刻纸持续发展。为推进刻纸市场化,应参与一系列展览及非遗进景区的活动。游客参与非遗制作为景区增加了非遗元素和文化底蕴,也让细纹刻纸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增强了人们对于这一非遗项目的记忆和关注,而地方记忆正是在实践层面进行非遗剪纸保护及发展的立足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元宝山细纹刻纸传承人还提出未来要根据本地区特点,结合旅游产品,集合赤峰地区民间剪纸流派共同创作一套表现赤峰地区历史渊源的作品,让人们一看到就可以回忆历史或形成旅游纪念品的符号,拓展刻纸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同时也要注重产业化发展,重视产品包装形象塑造,善于整合现代传媒和销售平台资源,发展剪纸衍生品,都是剪纸产业化发展中可以吸收的经验[11];在当代社会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建立健全的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做到保护传统与创新发展相平衡,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现代消费者对剪纸艺术产生兴趣,从而推动剪纸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从整体来看,中原地区剪纸发展辐射四周,南方剪纸的发展早于北方。元宝山细纹刻纸是赤峰地区剪纸吸收其他地区剪纸文化的产物,虽起步较晚,但其继承前人成果后走出了一条持续创新和发展的路径。当前元宝山细纹刻纸既区别于传统的门笺、窗花等装饰手工艺,也有别于学院派的工艺技巧,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现代文化环境下,元宝山细纹刻纸不断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以适应大众审美需求,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赤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赤峰市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2749.

〔2〕陈玉华.赤峰民间剪纸[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3〕赵芝怀.赤峰市元宝山区志[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705.

〔4〕朱可可.南北剪纸差异对比——以乐清细纹刻纸与蔚县剪纸为例[J].西部皮革,2020,42(4):92.

〔5〕薄松年主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蔚县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38-41.

〔6〕詹乐.乐清细纹刻纸形式语言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7〕黄本亮.乐清细纹刻纸的文化内涵及图式演变[J].装饰,2017(1):101-103.

〔8〕耿建蕾.以剪纸为例分析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造纸,2023,42(10):188-189.

〔9〕叶旭华.剪纸艺术走进中小学的课题研究报告[C]//乔晓光.交流与协作——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文集.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248.

〔10〕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2020(8):63-73.

〔11〕黄本亮.从民间出走到返归乡土——百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嬗变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剪纸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