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一个侧面

2024-06-21 02:21:50李钧
书屋 2024年6期
关键词:韩愈朱熹哲学

李钧

曾纪鑫文化历史散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以黑格尔《历史哲学》、马克思《中国纪事》、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等为参照,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做出了自己的深度思考。他此前的作品集《历史的刀锋:11个人的中国史》《千古大变局:影响近代中国的十一个关键人物》等“站在启蒙主义立场上,以西方现代理性来反思和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他写历史写文化不是为了礼赞,而是为封建文化送上了一曲挽歌”。如果说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国篇”从道德、法律、宗教、政体、科学等方面论述了古代中国的弊端,认为中国人民族性的“显著特点是,属于‘精神的一切,都离他们很远。这包括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伦理、道德、情绪、宗教、科学和艺术”,那么曾纪鑫一方面以新历史主义的知识考古揭示真相,另一方面则探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让人们醒悟。尤其在对近代史人物的研究中,他探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首义失败的原因,近似福泽谕吉的看法:“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革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恰如立于墙壁之前寸步难移,不是踌躇不前,就是想前进一寸,反而后退一尺。”这就指出了中国近代创巨痛深的原因所在,也确证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曾纪鑫新近的文化历史散文跳出了“反思的历史”,走向了历史中的“艺术、宗教与哲学”,走近了“纯粹自我沉思”的澄明。以其新出版的文化历史散文集《从汴京到赵家堡》为例,所收十四篇作品的题旨在时间与空间上跨度巨大,从唐代韩愈到现代萧红,从朱熹理学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从书院文化到沙县小吃,看似没有关联,其实仍延续了其文化散文与行走散文的文体路向,贯穿着“学、行、思”相结合的创作风格,也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期待。比如《从汴京到赵家堡——一个王朝的兴盛与衰亡》“大题小作”,通过对宋王朝历史的追述与反思,探究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吊诡缘由。《从剃头到理发》“小题大做”,以“头发的故事”揭出中国人的人性密码。《布衣上疏可回天》写平民犯上言政,舍身求法而身陷囹圄,从而揭示皇权专制的局限性。《辛亥首义》指出辛亥革命仍然是“招牌换过,一切从旧”的起义,揭出了袁世凯复辟的文化根源:正如高一涵《非君师主义》所言,“中国革命是以种族思想争来的,不是以共和思想争来的,所以皇帝虽退位,而人人脑中的皇帝尚未退位”。黎元洪固然不知三民主义和民主政治,孙中山却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等文中大倡忠孝,认为“国民在民国之内,要能够把忠孝二字讲到极点,国家便自然可以强盛”。……曾纪鑫遂感叹:“只有当公民充分享有自由权利,具备完全的独立人格,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真正的民主与法制才有可能出现。”并以代入方式展开联想:“设若我碰巧置身其中,做了清王朝的一个臣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我是一个男人,前额一定剃得光光,后面必定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走起路来,总是滑稽地左甩右摆;如果我是一个女人,我的嫩脚从小就会束上一根又长又臭的白布,裹成一双变异的纤纤小脚限制着我的行动,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中了此一生;如果我是一名太监,我从小就得遭受阉割,一辈子做一个畸形人;如果我是一个大臣,晋见皇上我将三跪九叩诚惶诚恐,面对下属我将厉言疾色狐假虎威……想来想去,不管我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都是一个变异的可怜角色,得不到半点幸福,见不到半点希望。这时,一种恐惧的战栗,总是无法抑制地掠过我的全身,深入我的骨髓。”《严复的起点与归宿》则对严复这位近代启蒙思想家以吸食鸦片、纳娶小妾终了的悲剧深表惋惜……可以说这些文章从某种程度上是对胡适《我们走那条路?》指出的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等加以展开,其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对于历史教训的总结,常能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紧,脑中一震。

更值得注意的是,曾纪鑫新著尝试超越历史理性,进入关于艺术、宗教(信仰)与哲学等“绝对精神”层面的追问。《韩愈被贬潮州》首先写“韩愈现象”:潮州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达官贵人,但仅在此任职八个月的韩愈却千古流芳,甚至在民间被神化。然后分析了原因所在:“韩愈因排佛被贬,百姓不论是非,看重的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民间不以成败论英雄……官职是世俗的、暂时的,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却是道德文章。韩愈不仅是一位古文大师,还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推动者,苏东坡对他评价甚高:‘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道德文章兼具,无怪乎人们奉若神明。”这就抵达了“韩愈现象”的核心,也就是韩文公祠那条大匾所言“名以文传”,从而接近了黑格尔“绝对精神三个层次”之第一层次,即作为“理念的感性显示”或“绝对精神的直观意识”的文学艺术所具有的历史超越性。

《朱熹的首仕与归宿》同时涉及黑格尔“绝对精神三个层次”之第二、第三层次,即作为理念表象的宗教和具有“思维的彻底明晰性”的哲学。朱熹曾“访禅问学,出入佛老,以心观心,以心会理,最后又逃禅归儒,完成了从‘主悟到‘主静,再到‘主敬的学术历程”;他与门人研经读史,穷究性理之学,探求济世良方,寻找人生奥秘,“在吸收佛道精华的基础上完善理学,由‘以心会理到‘即事穷理。正因朱熹兼收并蓄,‘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才使得他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除读书之多、著书之多、书中所涉问题之多无人企及外,我敢说,朱熹还是中国古代唯一有别于传统思维模式,将抽象与思辨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构建了庞大知识结构与认识体系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朱熹以义理与道德作为出发点,结合佛老,本可以开创一种生命哲学,但最终“逃禅归儒”,放弃了形而上思考而归于实践伦理,成为“三从四德”的始作俑者,令人感叹:“朱熹理学诞生之时,有着一股强劲的生命活力,当其上升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作为凌驾于一切学问、理论、流派之上的统一思想七百多年之久,可以想见的是,会给华夏民族造成怎样的束缚、狭隘与短视。”此学案照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宗教与哲学层面的缺憾,而曾纪鑫的思考则让人联想到福泽谕吉对中国道德主义传统的批评:“假使现在还想以内在的无形道德,施于外在有形的政治,想用古老的方法处理现代的事务,想用感情来统御人民,这未免太糊涂了!这种不考虑时间和地点的情况,恰似想在陆地行舟,盛夏穿皮裘一般,事实上是根本行不通的。事实证明数千年一直到今天,从没有过由于遵行孔孟之道而天下大治的事例。”更有甚者,道学和理学培养了大量“严重的伪君子,(他们)不但听到道德之说能够理解其意义,而且,自己还能高谈道德,或注解经书,或谈论天道、宗教,其理论可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类小人可以说是利用无形的道德没有测验的准绳,而出入道德之门,乘机贩卖私货的。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证明了道德的效能是不能控制人的”。“儒教在后世愈传愈坏,逐渐降低了人的智德,恶人和愚者越来越多,一代又一代地相传到末世的今天……他们如此迷信古代崇拜古代,而自己丝毫不动脑筋,真是所谓精神奴隶(mental slave)。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神为古代的道理服务,生在今天的世界而甘受古人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停滞不前的一种因素,这可以说是儒学的罪过。”黑格尔则说:“宗教,指‘精神回归自身之内,专门构想自己的主要性质、本质的‘存在。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从自身与国家的关系中抽身出来,将自己从世俗权力下解放出来。中国就不是这样,宗教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朱熹也许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和宗教探索的一个“高峰”,可惜没有达到“神圣精神”的高度,也没有完成纯粹哲学的体系建构。

正是关于“绝对精神”的追思,使得曾纪鑫已比多数文化历史散文家走得更远。而我想提醒他的是,在将来的创作中须着意从艺术、宗教与哲学层面切入历史叙事,并加以清理、分析和评论,从而呈现自己的历史哲学,达至“思维的彻底明晰性”。

猜你喜欢
韩愈朱熹哲学
晚春
菱的哲学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58
晚春
儿童绘本(2019年6期)2019-04-15 01:28:26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武夷山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2
“朱子深衣”与朱熹
海峡姐妹(2016年4期)2016-02-27 15:18:14
聪明的韩愈
晾衣哲学
视野(2009年20期)2009-04-09 06: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