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妮 王丹 王婉莹
*项目来源: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后疫情时代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探索与实践”(基金编号:XGH21297);第二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陕教函〔2023〕264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21年一流课程(20220003)。
作者简介:杨小妮,副教授。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0.131
摘 要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高课程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基于安全工程专业实习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着眼点,即通用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等板块内容入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其次,聚焦实习教学目标,建立“1—1—5”模式下的思政资源库,主要围绕实习教学过程梳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基于CIPP评价模型,从背景基础、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成果效益四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现阶段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建设目标得分为90.73分,表明建设目标均已达成;但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课程影响也需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安全工程;生产实习;课程思政;思政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0-0131-06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导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安全学科是研究生产、生活和自然等领域中事故、灾难的发展机制和规律并且进行预防与应对的科学体系,肩负着保障人民利益和维护人民安全的重任[4]。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增加至近200所[5],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责任愈加重大。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获得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等,落实“三全育人”。
近年来,安全学科领域内课程思政研究多针对理论课程进行,如安全管理学[6]、建筑施工安全[7]、安全系统工程[8]等,也有学者进行安全学科思政育人模式研究,如佟瑞鹏等[9]提出“两线一格”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想开展实践。此外,学者针对课程思政评价问题,引入CIPP模型,构建安全学科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多所开设安全学科的高校开展评价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一般[10]。
综上,关于实习类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及评价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笔者对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对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成果对同类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1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体系
1.1 实习课程介绍
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掌握生产现场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实习课程有三类,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在学习主要专业课之前,通过参观等活动进行,旨在使学生对未来工作情景有所了解,获得感性认识,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为学习专业课做准备。毕业实习是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也是总结和检验学生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情况,并进一步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做好角色转变做准备。生产实习是指在完成认识实习和学过大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在专业对口的生产场景中,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面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思路,学习企业安全管理思想,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相对而言,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具有时间集中、内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需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联各类知识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1.2 实习教学体系
2019年7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实习教学改革与研究,健全实习教学体系、规范实习安排、加强条件保障和组织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实习工作[11]。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对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梳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因受不可抗力影响,驻厂实习时间有微调,部分实习通过对各类知识应用场景开展调研进行。实习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在实习教学过程文件中有进一步说明,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及时动态更新。其中,知识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进一步强化前期已学理论内容,借助主题讲座,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场景先做铺垫。再者,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网络调研、现场调研等途径,完成集中事故案例交流、周边公共场所消防隐患调研交流等实习工作;也可以强化对专业实验设备如粉尘采样仪的熟悉程度,为现场练习测试做准备。
通过上述方式对前期的理论知识加以初步应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进而通过在实习单位现场实习,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的运用,并通过实习汇报第一时间进行实习效果检验。学生在完成各部分实习任务后,系统地整理和完善实习报告,实现对学生素养目标的达成。借助实习日志等完成过程考核,课后进行多维度评价以促进后期教学。整个实习教学不仅完成教学大纲各项内容,也落实了国家在课程思政及劳动教育方面的各项要求[2,12]。
2 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对标人才培养要求,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着眼点,从通用职业素养和专业职业素养两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各环节予以落实,具体思政元素如图2所示。
3 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及效果评价
3.1 建设思路
一方面,团队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课程思政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团队教师通过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教研学习活动,课下进行课程教学探讨,并与企业保持良好沟通,及时明确人才需求等途径,不断进行个人教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团队教师聚焦实习教学目标,进一步建立思政资源库,主要围绕实习教学过程即前期准备、实习进行、实习效果评价、实习教学持续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也是良好实习效果的有力保障。
3.2 思政资源库建设
教学团队按照“1—1—5”模式开展思政资源库建设。第一个“1”指基于PDCA(Plan,计划;Do,
实施;Check,检查;Act,处理)理念的实习教学模式,做到实习前有计划、实习中有规划、实习后有效果评测、后续有持续改进。第二个“1”指一套完整的实习过程管理文件,除教学大纲和实习规定外,另有实习申请函、实习预习任务表、实习日志记录表、实习汇报邀请函以及实习调查问卷等。“5”是指从事故案例、标准规范明细、主题讲座视频、企业生产现场实录视频和校友事迹5个方面收集思政资源,建立资源库。目前已有15起事故案例、85条标准规范明细、13场主题讲座、3家企业视频以及10位校友事迹。其中,事故案例和企业视频既可以视作思政资源,也可同时作为课程教学资源。
3.3 建设方法
3.3.1 在实习预习中牢固独立思考意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习预习既能确保达成实习目的,又能牢固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安全生产兼具艰巨性和复杂性,能够独立思考,有助于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解决问题。实习预习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避免囫囵吞枣式的理论学习和走马观花式的现场学习。为此,实习开始前,指导教师会前往实习单位进行沟通,根据学情和企业生产实际,制定最佳实习方案,据此布置具体实习预习任务,并以集中讨论方式进行实习预习效果检查。
3.3.2 在实习全过程培养团队精神
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独立思考有助于梳理工作头绪,团队力量能够推进工作完成。在校购买和租借实习劳保用品,按照要求高质量完成小组实习任务,都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指导教师和班委协同做好实习管理,同样需要团队精神;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
3.3.3 在校友事迹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安全工作涉及不断更迭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方面,空洞的道德说教往往收效甚微,而先进校友事迹更能教化人心。例如:有的校友将学习笔记记录能力迁移到工作日志记录中,个人因此赢得最佳安全工作日志奖项,日志在所在单位被观摩;有的校友在最短年限内考取注册安全工程师,并成功接待在校生在本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实现人才培养反哺母校发
展;有的校友凭借其“备战高考的学习热情”投入工作并取得成绩,最终在单位脱颖而出;等等,这些都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终身学习的鲜活案例。
3.3.4 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依法治安
生产实际中,员工偶尔会误认为安全工作就是“挑毛病”;由于安全效益的滞后性,领导觉得安全工作不产生直接效益,进而导致安全管理者敷衍塞责。而近距离接触生产现场风险因素,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安全关乎员工家庭幸福乃至社会稳定,即便未来工作中压力重重,也要严格依法治安,践行安全第一,从而培养学生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心中有戒、心中有责,坚持依法治安,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3.3.5 在事故案例学习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安全生产的首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据统计[13],2022年全年全国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2.1万余人死亡,这些数字的背后代表着多少家庭的破裂。通过集中事故案例分享交流,学生反映“最大感受就是这些事故都不应该发生”,也意识到“事故发生主要源于人”及“好的安全管理在于人”,激励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时刻绷紧安全无小事这根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
3.3.6 在实习汇报中强化团队精神
与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现实条件。实习教学中增设实习汇报环节,在现场实习结束后直接进行。具体是由实习小组对不同板块的实习内容进行整理汇报,特别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点评交流。各组员分工明确,既回顾补充实习内容,又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与企业人员深度交谈,如围绕不安全心理等话题的深入交流,有助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整个过程让课程思政既润物无声又回味无穷。
3.3.7 在实习教学模式创新中践行PDCA理念
基于企业对隐患通常从排查、整改、验收到持续改进进行闭环管理,教学团队提出并采用基于PDCA理念的实习教学模式。在16级实习中首次提出PDCA实习教学模式,在严格按照PDCA管理理念开展实习教学的基础上,也将其中最主要的持续改进落到实处。如在17级实习时改进分散实习管理,18级实习时引入自设命题实习环节,用这种“以身作则”的行为加深学生对PDCA理念的认同,也是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在19级融合线上实习,体现出全体师生同心抗疫、爱国力行的家国情怀。
3.4 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
3.4.1 CIPP评价模型计算
在诸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评价相关研究中,部分是针对其他学科课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权重[14-16],佟瑞鹏等[10]提出的基于成果评价(CIPP)的课程思政评价模型是针对安全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而提出的,在评价本门课程建设效果时适用性更突出,因而选择该模型。该评价模型包含背景基础、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成果效益4个一级指标,学科定位等11个二级指标,落实立德树人等30个三级指标,权重结果见文献[10]。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Wn为各级指标权重;Rn为各级指标得
分;n为不同指标对应层级,取1,2,3。
在进行课程建设效果评价时,主要选择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成果审核的教师进行打分,共计6人。在教学团队充分汇报完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后,由各位教师根据三级指标的建设目标达成度进行打分,具体描述为:很好达成[90,100],较好达成[80,90),一般达成[70,80),勉强达成[60,70),未达成[0,60)。原始打分结果见表1。经计算,一级和二级指标得分如表2所示,最终得分90.73分。
3.4.2 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2评价得分结果计算可知,最终评分为90.73分,表明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目标达成效果良好。一级指标中除了资源配置得分相对较低,其他得分均在90分以上,表明该课程在前期各项工作开展到位,教学过程组织合理,人才培养效果明显。在此对教学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现阶段,整体实习教学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各项文件要求,然而针对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工作正处于全面深入推进状态,在对标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方面难免出现制度保障不足、专项经费体现不明等问题,需要在后期持续加强完善。另外,课程影响这一指标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在同行认可及借鉴、辐射推广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如考虑联合其他专业打造课程思政宣传主题,定期推出课程思政建设案例等,促进课程建设交流的同时,不断优化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结束语
1)建立实习课程教学体系,并对标人才培养要求,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为着眼点,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板块内容入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2)聚焦实习教学目标,建立“1—1—5”模式下的思政资源库,主要围绕实习教学过程,即前期准备、实习进行、实习效果评价、实习教学持续改进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梳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
3)基于CIPP评价模型,从背景基础、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成果效益四个方面对现阶段课程思政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整体建设目标得分为90.73分,表明建设目标均已达成。但在资源配置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课程影响也需进一步提升。
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
通知[A/OL].(2020-06-05)][2023-10-10].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
462437.html?eqid=bc4ffc2f00025ba40000000364292d2e.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22-10-25)[2023-10-10].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
tent_5721685.htm.
[4] 范维澄,苗鸿雁,袁亮,等.我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
“十四五”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21,
35(6):864-870.
[5] 许素睿,梁梵洁,谢振华,等.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一体化建设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1,31(5):70-76.
[6] 宫运华,徐晴晴,李云涛.安全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安全,2023,44(4):68-72.
[7] 魏利华,王媛媛,鲁昆仑,等.“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3,
9(1):49-52.
[8] 黄智勇,金国锋,高敏娜,等.系统安全工程课程开展
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4):
113-115,119.
[9] 佟瑞鹏,王露露,尘兴邦,等.高校安全学科“两线一格”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22,32(10):1-7.
[10] 佟瑞鹏,王乐瑶,王露露,等.基于CIPP的安全学科
课程思政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2,32(12):
19-24.
[11]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
意见[A/OL].(2019-07-24)[2023-10-10].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7/t20190724_
392130.html.
[1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OL].(2020-03-26)[2023-10-10].https://
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A/OL].(2023-02-28)[2023-10-10].http://www.stats.
gov.cn/xxgk/sjfb/zxfb2020/202302/t20230228_
1919001.html.
[14] 杨宾宾,王俊芹,宗义湘.基于柯氏模型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9):94-96.
[15] 潘蕊,薛菲.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
思政成效评价体系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3,9(9):
15-18.
[16] 郝霖霖,孔斌,刘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12):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