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

2024-06-20 11:05陆锋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4年23期
关键词:女儿节赛龙舟屈原

陆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苏东坡的这首《六幺令·天中节》是吟咏端午节的传世之作,几乎涵盖了北宋时期端午节的全部民间习俗,其中的很多习俗在今天仍在沿用。

端午的起源

古代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来说记载,就现存文献无法直接考证其源流。“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早已有之,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至今仍在沿用。

端午习俗最初可能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了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龙”是百越先民的原始信仰,而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先民们在端午这天举办一些喜庆活动,特别是与龙相应的活动元素,如龙图腾祭、扒龙舟等,或借此吉日进行一些祈福纳降、压邪攘灾的活动等。

端午的别称及由来

端午有“端五”“重五”“重午”之称。“端”在古汉语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人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逐渐成为习俗。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和午同音,五和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重五节”,有些地方则叫“五月节”。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就是登高的好时节,故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天中节:此名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记载:“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女儿节:明代沈榜《宛署杂记》中记载:“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故端午节又称“菖蒲节”。

古诗里的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唐〕文秀《端午》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北宋〕梅尧臣《五月五日》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北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北宋〕张耒《和端午》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南宋〕许及之《贺新郎·旧俗传荆楚》

端午节中蕴含的意义

1.感受历史的魅力

据《楚辞》记载,当时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痛斥楚王的腐败和失德,遭到流放;之后,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为了避免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下河划船,敲锣打鼓以吸引鱼虾,这便有了赛龙舟的传统活动。赛龙舟不仅是锻炼身体的一项运动,也是对屈原精神的一种追忆。为纪念屈原的贡献,人们在端午节这天,通常会悬挂菖蒲和艾草,并举办赛龙舟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精神鼓舞着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故端午节也被视为勇气和坚韧的象征。

2.象征着家庭团聚的寓意

端午节这天,家人们常常一起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共同参与传统的节庆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也增进了家庭的凝聚力。

3.驱邪和祈福的象征

端午节还有驱邪和祈福的象征寓意。据说屈原被投入江中后,百姓们纷纷划船去救他,当时江中有许多凶猛的鱼虫,百姓们为了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恶劣天气和毒虫的侵害,就在江面上投放了很多艾草和香料。后来,这种行为便形成一种风俗,端午节这天,会将艾草、香囊等挂在门上,以辟邪驱瘟、保家平安。这些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有辟邪和祈福的寓意,被认为能够保护人们的身体;同时,人们还会佩戴五彩丝线,以驱逐不吉利的事物,祈求好运和平安。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幸福和平安的追求。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世代相传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将这些寓意融入人们的生活。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和象征意义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励着人们坚守信仰、追求幸福、传承文化。因此,端午节的寓意和文化传承对中国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百舸争流迎端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猜你喜欢
女儿节赛龙舟屈原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啦
女儿节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赛龙舟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送米
女儿节畅想
幸运星女儿节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