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题目中的阅读调查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了两种倾向:有人主张“读书”,即传统纸质书阅读;有人赞成“读屏”,即电子阅读。这里我们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词:读书、读屏、阅读。
我们在写作之前,首先对这三个关键词要有充分的理解与深刻的认识。读书,即传统的纸质书阅读;读屏,即电子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电子阅读离不开众多的“屏”: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电子词典屏幕等等,所以我们把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简称为“读屏”。这些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读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电子书、有声书、讲书视频等多形态的数字化阅读载体不断涌现,我们的阅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阅读是一个总称,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题目中提供的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较为清晰,读书与读屏都属于阅读,只是所用的方式不同而已。从本质上来说两者没有优劣之分,而是各有优势。
再看题目中的两种观点,显然后一种观点更为合理。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优先选择第二种观点,在文中探讨两种阅读方式融合的原因、方式等等。
参考立意:读书静心,读屏启智;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紧跟时代步伐;用心阅读,无论书与屏。
佳作展示一
时代开拓方式,阅读更应坚守本心
◎晏 爽
阅读无处不在,在长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中,在经典著作中,更在现代人们时刻不离的屏幕之中。“读屏”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有人认为,读屏如此方便,不用看传统的纸质图书;还有人认为,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不应被取代。
其实,不管是读屏还是读书,重点不在“屏”还是“书”上,只在一个“读”上,只不过是阅读的途径不同而已,其阅读的本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所以在阅读方式越来越多元的时代,我们更应坚守阅读的本心。
坚守阅读的本心,就应摒弃一切杂念,排除一切干扰,在阅读中求知、求真、求善、求美。出门在外,旅途间隙,打开手机利用碎片时间,或读传统经典,或览当代智慧鸿文。亦可打通五感,聆听有声书籍,欣赏讲书视频。总之,我们要在如今的快生活中,静下心来,沉潜下来,沉浸到阅读的快乐中去,回归美丽、清新的精神家园,享受人生静美。毛泽东少年时就热爱阅读,他在恬静的田间地头读书,在喧嚣的街市中读书。读书,让他对中国革命始终饱含自信,对中国革命形势总能做出清醒的判断,这可能就是读书所造就出的“气定神闲”吧。我们只要坚守阅读的本心,就一定能收获美好,成就自我。
坚守阅读的本心,就应在不同的状态下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内容,为生活提质增效。当我们被学习、工作或生活的烦恼压得喘不过气时,不妨打开手机,或听一段睿智犀利的说书,或看一集《百家讲坛》,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当我们需要增强人文修养,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时,我们无疑应该选择那些装帧精美的经典古籍,循着书香去感受古人的浩然正气、独善其身、悠然豁达。当我们研究科学知识时,不妨查阅教科书,巩固学科基础理论,当然也可在网络上查找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到底是读“屏”还是读“书”,要视心情而言,看内容而定,只要我们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阅读,就能享受阅读的红利。
坚守阅读的本心,需要我们睁大双眼,认真辨别;打开双耳,努力聆听;擦拭本心,充满热爱。我们的时代,千钧书库、厚重书籍皆被纳于方寸之间,指间的舞动取代翻动,时代为我们开拓了阅读的新方式,努力奋进的当代青年更应坚守阅读的本心,用阅读武装自己,迎接美好的未来。
【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将“读屏”理解为阅读的新方式,认为它与“读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人们不应纠结于阅读方式,而更应坚守阅读的本心。作文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做了回答,并提出中心论点。紧接着从两方面展开论述。最后结尾段做出总结,呼吁青年“用阅读武装自己,迎接美好的未来”。作文中心明确,有一定的思辨性、启发性。
佳作展示二
适时而动,择优而行
◎张啸天
古人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推崇读书,书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所有期待,吸引着万千学子不畏日月漫长、不惧生活清贫,十年寒窗苦读。而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生活精彩无限、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于是读“屏”之风盛行。因为屏中天地宽广无限,甚至屏中时空可以任意穿梭。
对此,有人沉沦,有人担忧。
沉沦者享受碎片化阅读、轻阅读、浅阅读带来的广、快、新,不去深入研究,不去小心求证,甚至人云亦云、推波助澜,徜徉网络,沉浸于屏幕,不亦乐乎。担忧者认为在追求快速和便捷的阅读过程中,可能会被大量的无效信息所裹挟、被一些缺乏深度的平庸书籍所填塞,因此,他们拒绝低趣味、低营养的屏幕阅读。
当今时代我们能够完全摒弃读“屏”吗?显然很难。读“屏”是新时代提供给我们的便利,是社会发展带给我们的机遇。所以合理利用读屏带来的快与新,让自己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而动,充分享受时代红利,这才是正确的选择。屏幕中,你可以纵览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你也可以查阅厚重的牛津词典和西方典籍;你可以博览“银河九千”享受中国浪漫,你也可以神游“雾都”伦敦,探索西方理性;当然你还可以观看“天问一号”登陆火星,探秘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我们无法将书籍时刻揣在兜里,却可将手机时刻带在身上,这就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便利。
无论是“读屏”还是“读书”,“读”为主,“式”为辅。采取何“式”来读,就需我们择优而行。读书似乎具有天然的雅趣,白纸黑字、幽幽墨香氤氲出梅兰竹菊的高洁,映衬出古代先贤的儒雅脱俗。所以品读传统文化,读书定比读屏更胜一筹。研究现代科技、统计参考大数据、了解学术前沿……当然是读屏更为方便快捷了。南宋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以此“三到”规范“读屏”“读书”,均可获益匪浅。《人民日报》发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读书也好,读屏也罢,唯有热爱阅读,精神才能挺立;把阅读当成生活方式,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时代赋予了我们选择的可能,我们应以最优的方式,获取阅读最大的好处。
读屏是新时代的机遇,读书是亘古永存的箴言。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的我们,阅读不停,奋斗不止,适时而动,择优而行。
【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第一段列出古人对“书”的推崇和今人对“屏”的偏爱,第二段提出今人对“屏”的两种错误态度,紧接着给出解决方案:“适时而动,择优而行”。作者分别从“读书”和“读屏”的优势进行阐释,不偏不倚,给出中肯的意见。结尾号召处在新时代的我们要适时而动,择优而行,再次点题。行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