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悠 高翔 周晓锦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应落实课程方案要求,加强学科间关联,强化实践性要求,推动课程综合化实施。跨学科单元作业作为一种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抓住跨学科学习“建立关联”的核心价值,通过重塑“指向关联”的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流程,基于活动观设计“促进关联”的跨学科作业,能够确保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结构化知识,逐步养成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素养。
关 键 词 跨学科;单元作业;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
引用格式 李悠悠,高翔,周晓锦.以关联为核心的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17):
63-67.
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针对三个不同学段如何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具体教学建议。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2]
小学英语跨学科单元作业是指围绕特定主题,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基本依据,统筹目标、内容、资源、方式和评价等要素[3],自主开发并设计形成的,能够促进英语同某个学科或者多个学科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关联整合,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单元内所有作业的集合。跨学科单元作业实质是一种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把握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特征“关联”设计作业,能够让作业成为提升学生跨学科素养,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提高探究水平,并进一步提升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有效抓手。
一、建立关联:跨学科单元作业的核心价值
关联是指在活动内部和活动外部相关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种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的核心是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4]。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实现认知突破和多门学科的“再结构”,其核心在于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观念形成关联。基于关联概念的理解,不难看出跨学科学习的内涵指向关联。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肩负育人的功能。作业内容是促进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教师应将孤立、零散、无序的跨学科知识进行逻辑关联和意义关联,促进跨学科结构化知识的形成,逐步养成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标准。跨学科作业的完成过程是一种学科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基于已有的不同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分析和思考,建立对问题的初步理解;运用整体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进行推理和判断,形成解决方案;运用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并完成任务。教师应该以促进知识的整合与综合应用为导向,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多学科方法和思维的融合,提升学生多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建立已有认知结构和经验的联系,加强知识与实际问题、知识与生活等方面关联为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作业主题创设、作业内容、作业完成过程可知,“整体关联”是跨学科单元作业的核心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关联是跨学科作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基于“整体关联”的思想准确定位跨学科作业的目标,指导作业设计,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思维框架,提升跨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作业。
二、指向关联:重塑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流程
本文所指的跨学科单元作业基于教材的自然单元或重组单元开发而成。根据王月芬等专家的观点,单元作业设计基本遵循“单元教材分析—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及作业目标制定—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评价”的流程。跨学科单元作业的终极功能是促使学生能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和心态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教师须创设主题情境才能让学生沉浸到真实社会生活中。此外,通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外显的表现如学生的所言、所行,能够对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水平作出推测和判断。情境是连接作业目标与作业的桥梁,显然,基于教材和学情分析、制定单元作业目标后,应该先行创设跨学科作业主题情境,让学习者在跨学科情境的驱动下自觉沉浸到情境中学习。创新构建的跨学科单元作业的设计流程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主要包括:“分析教学要素”“制定作业目标”“创设主题情境”“设计关联作业”“制定评价方案”五大环节,如图1所示。
1.分析教学要素
分析教学要素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初始环节,综合考虑多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够保障作业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全面了解主题单元下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特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认知能力,初步确定适合进行学科整合的两门或者多门学科内容,进而查找并提取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学业要求,定位跨学科作业的起点。
2.制定作业目标
制定作业目标是为设计作业内容提供方向,这一环节要基于分析阶段的研究,先行确定单元目标进而制定单元作业目标。跨学科单元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关联”,因此,必须从作业内容的“学科整合程度”、作业完成过程中“学习投入程度”和指向学习结果的“问题解决程度”制定出指向关联、精确可测的跨学科作业目标。
3.创设主题情境
创设主题情境统领跨学科单元作业这一环节,教师要基于内容分析与作业目标,选择与学生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主题,为英语跨学科学习提供语境范畴。通过情境引领、统整和重构作业内容,能够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促进学生相关知识的整合,实现有意义学习。
4.设计关联作业
设计关联作业是跨学科单元作业设计的核心环节。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通过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和外在层次关联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反思,最终建构意义和内化知识,显然,关联性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在特征之一。强调关联,以关联为核心,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能够为教师设计高质量的跨学科作业提供有效抓手。
5.制定评价方案
制定单元评价方案是单元作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所形成和建立的关联。教师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其他评价方式为辅,设计多元评价体系并形成可行方案,通过评价的实施增强学生联系多学科考虑问题的意识,激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的意愿,以评价促进学生跨学科素养水平的发展。
三、促进关联:基于活动观设计跨学科作业
学习活动观引导下的跨学科作业既是一种科学的作业观,也是一种有效的作业组织形式。通过小步子循环的方式设计作业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跨学科的问题。本文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一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 M3 Chinese Festivals为例,基于单元教材解析、单元教学目标理解,我们设计成层层进阶的学习任务群,具体设置如下(见表1)。
1.学习理解类跨学科作业的关联策略
学习理解类跨学科作业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看、演、写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取、梳理并概括作业传递的多学科主题知识,并建立多学科语言和文化知识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导图梳理,知识归类,形成框架
思维导图是一种反映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方式,核心是对知识体系的系统梳理、提炼以及表达,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能够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将学生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有联系的、可联想的记忆链条[5]。在第一板块“异国他乡‘邀明月”作业中,任务(1)设计了一道读写结合的综合技能题:“请根据所获得信息完善中秋节的基本信息导图并填写关键词”。学生为了完成这一综合任务,必须结合所学主题知识,补充阅读课外书籍、查阅相关材料,从中提取并梳理中秋节的历史由来、庆祝时间、庆祝活动、传统食物和习俗等关键信息。任务(2)是借助导图全方位和系统性地描述中秋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横向联结与主题有关的历史起源、语文诗歌和地理等相关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多元的中秋主题知识框架。
(2)任务整合,关联知识,生成意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与修订、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综合运用与项目主题相关的核心知识,需要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究,对已有步骤进行反思,修正、优化实施方案,有时还需要重新开始某些步骤,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6]。
任务(3)是一个任务整合的项目式活动,要求学生基于任务(1)(2)梳理出来的知识框架,设计一份精美的中秋节活动邀请函并发挥丰富想象美化邀请函。任务整合能够帮助学生调用所有的资源解决问题,达到深度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态度和价值观的素养目标[7]。填写邀请函时,需要学生们调动自身生活经验,结合所查阅的中秋节传统习俗资料,从时间、地点、活动等多个方面统筹策划中秋节派对并妥善安排相关事宜。接着,依据邀请函的标准格式,使用英语语言清晰、完整有序地填写。为了能够设计出符合主题的精美邀请函,学生需要查阅各种有关中秋节的民俗文化资料,运用美术创意思维和技能技巧开展创作活动。整合性的任务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调用各学科相关知识,一方面丰富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从不同维度感悟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把艺术创造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赋予中华文化新的生命活力。
2.应用实践类跨学科作业的关联策略
应用实践类跨学科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基于学习理解阶段掌握的结构化知识,通过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多种实践活动深化知识理解[8],为熟练运用所学语言形式以及使用知识结构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1)引导探究,调动思维,感悟文化
当学生被引导去探究某个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因为对未知的好奇和渴望解决问题的冲动而被激发起内在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是驱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寻找答案的重要力量。探究性学习通常需要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信息的获取上,而是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影响等方面。这种深度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第二板块“花前月下‘博状元”作业中,教师可设计“了解闽南中秋博饼规则”的任务,通过教师的创意改造,使之成为一道集读、写、算一体的趣味综合题。学生先要反复阅读并尝试理解“博饼”的游戏规则。接着在表格中留白的骰子上标上合适的点数,再通过加减乘除的组合运算,得出与日期一致的结果。这个环节须注意所标点数不能与规则相冲突,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博饼等级对应骰子组合,以及同一等级中骰子的不同排列组合。最后,为了找出不同博饼级别对应的月饼数量,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分析法找到数列规律,从而推理出精确的数量。完成这道综合题时,需要学生仔细阅读,结合数学思维,认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高度灵活的跨学科作业中,训练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博饼活动带来的乐趣,感悟闽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实践体验,内化知识,深化意涵
实践性作业是指教师为学生发展需要,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通过学生身体力行、积极思考进行的学习任务。在设计作业时,应围绕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生活化知识的应用展开,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板块的任务(2)是一个动手实践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任务(1)探究得出的成果,制作出大小不同、数量不等、形状各异的月相形月饼作为博饼游戏的奖品。
在设计不同尺寸的月饼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中有关圆的面积的计算知识,通过圆的半径精准测算出月饼的尺寸;学生需要关联科学中月相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还要考虑艺术效果,结合美术的色彩搭配、图形设计等,运用联想、想象的方式进行构想,设计出有创意的月相图案。此外,学生还需要阅读月饼制作的英文配图说明书,掌握做月饼需要使用的工具、原料和关键步骤,最后和家人一起制作出形状各异的美味月饼。
实践体验型作业,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科学、数学、美术、劳动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解决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感悟中秋月圆赏月的奥秘和其中蕴藏的文化意涵,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3.迁移创新类跨学科作业的关联策略
迁移创新类跨学科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多学科文化知识、思维方法,借助语言和活动综合应用于新的情境,以此判断学生是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
(1)归纳总结,连贯语义,形成逻辑
归纳总结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它要求个体将复杂的信息、观点或数据提炼为简洁、清晰、有条理的结论。运用分析思维对信息起先分类、识别出信息中的关键元素和联系,以便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运用逻辑思维排序和推理,以便得出有条理和连贯的结论。运用整合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对信息进行重新组织和表达,确保归纳总结的全面性和一致性,以便更好地传达给听众或读者。
在第三板块“月满乾坤‘演故事”作业中,任务(1)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具体、准确、有序地介绍Lingling中秋节的美好经历。这道口语表达题需要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语言,依据不同的语境,转变句式结构,从时间、人物、地点、活动等方面重新规划梳理,概括总结出美好的中秋节经历。在口语表达时,学生需要基于新形成的知识结构框架,连贯语义,正确使用语言,采用结构化的口语表达呈现。在介绍完中秋节后,学生可基于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创编“新嫦娥奔月”的故事,并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完成作业的过程即学生重组已有知识结构形成新知识结构的过程,更是深入理解中秋节的主题内容、体会节日给生活带来的快乐与美好、感悟朋友之间关心与爱护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主题意义。
(2)创新情境,知行合一,培育素养
语言学习需要与具体情境、真实生活相链接,鼓励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同样倡导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实践和创新。通过模拟和引入真实生活场景,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语言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情境创设确定了核心素养表现的可能性,也决定了核心素养生成的现实性。只有创设真实且适宜的跨学科问题情境,才能发挥情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在功能。最后的作业任务是一道书面表达的综合性技能题,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帮助Lingling给远在中国的好友Daming写一封电子邮件,从第一人称视角讲述Lingling在英国过中秋节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需要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阶段所学习的有关中秋节主题的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引导他们积极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有关中秋节的个人观点和态度,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从而联系自身的生活感悟,激发珍惜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真实情感。
总之,以关联为核心设计跨学科单元作业,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主题有机整合作业内容,形成多维度学习关联场域,同时通过层层递进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主动关联多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逐步形成结构化知识框架,培养整体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教师只有掌握以关联为核心的跨学科单元作业命制方法和策略,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育人价值的高质量的跨学科作业,从而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49-50.
[3] 钱军伟.跨学科主题类作业:内涵意蕴、功能定位与设计要义[J].语文建设,2022(22):17-20+39.
[4] 文子怡,林红,敖娜仁图雅,等.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下以关联为核心的活动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3,46(08):1-6.
[5] 景佳梅.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6] 蒋玉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的要素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0(04):58-61.
[7] 王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2016,37(09):83-92+125.
[9] 杨靓.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4(11):57-60.
[责任编辑: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