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演进与探索

2024-06-19 09:01董阳刘雅琦
人民周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科技事业救国科学技术

董阳 刘雅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思想发轫:科学救国与科学救民的理性自觉

诞生于“以民主和科学为中心口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科学救国”理念,既充分发挥科学的“思想武器”功能,“用它来同封建宗法思想的黑暗和愚昧作斗争”,也重视“发展科学在振兴实业中的作用,要用科学和实业来救治旧中国的积弱和贫穷”。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意识到“科学救国”的作用,更深层次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对于“救民”的深刻内涵。周恩来在其1922年的《共产主义与中国》中指出,“科学为全人类效力,而人类才得脱去物质上的束缚,发展自如”,革命成功后的劳动阶级政府应当重用“科学家来帮助无产者开发实业,振兴学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深刻阐释了农民群体与科学技术脱节问题。以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的“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重要思想,将“科学救国”与“科学救民”相统一,实现国家和民众的自立自强。

中国共产党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探索

土地革命时期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保证大规模革命战争的物质供应,中国共产党开启了自力更生发展科技事业的探索。一是建立了兵工为主的军事技术体系,为武装斗争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二是形成了研用一体的农业技术体系,提倡与改进农业生产,克服了缺衣少粮困难。三是创建了平战结合的医疗卫生体系,各根据地创办了规模、水平不等的医院,开办中央卫生材料厂等制药厂,自产自供医疗物资。四是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培训出第一批无线电通信人才,成功安装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逐步建立起无线电通信体系。

抗战时期自主、全面地发展科学技术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将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点任务。一是形成了科教融合的研究体系,建立延安自然科学院,完善中国医科大学等学校学科体系,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二是构建了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成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团结广大科学技术人员为建设抗日根据地服务”。三是完善了科技事业的制度保障,先后印发《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和技术工作的决定》《关于建设厅技术干部待遇标准的命令》等政策。四是强化了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成功在陕北种植棉花,试验引进一系列高产粮食品种,成功发明马兰草造纸、试验炼制玻璃等,创造一批“延安奇迹”。

新中国科技事业自觉赶超的发展探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新中国的科研体系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一是谋划科技事业的顶层设计。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各省区市的科研机构陆续设立,形成“科技举国体制”和“以任务带学科”的科技发展模式。二是建立科技研究的人才队伍。1956年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毛泽东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三是涌现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先后爆炸成功,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有效增强了国力,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

改革开放时期的自主创新实践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者是劳动者的重要论点,从此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一是加速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体制改革。1982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并于1985年全面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二是实施强化综合国力的科教兴国战略。党中央、国务院于1995年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三是建设支撑自主创新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科技工作方针,系统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全面启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在量子信息、铁基超导、中微子震荡、干细胞等方面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二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支撑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蓬勃兴起。三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有力保障和维护国家战略利益。抢占战略高技术制高点,“天宫”“神舟”“嫦娥”“长征”“北斗”系列重要成果有力彰显了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更多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在癌症、白血病、耐药菌防治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垄断,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为了“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科技自立自强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筋骨”支撑,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真正用好科技创新这个有力杠杆,以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演进脉络

一是从“自发”走向“自觉”。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纷纷自发组织成立科学技术团体,开展科学救国运动。与之不同,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确信“科学这个推动历史、改造社会的巨大力量,也是救治中国、改造中国的革命力量”。一言以蔽之,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公式”就是“革命+科学”,从而推动“科学救国”从“自发”转为“自觉”。

二是从“精英”走向“大众”。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解,不仅局限于国家和民族的自立自强,更加关注人的自立自强,不仅局限于知识精英群体自身对于科学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更加致力于帮助工农等无产阶级掌握、运用科学技术,从而将“救国”与“救民”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都重视科学技术与经济、军事实践的结合。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面向迫切需求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还是抗战时期致力于推动边区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的科研体系建设,抑或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以来开展的一系列探索实践,都是旨在将“科技自立自强”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制度安排中,融入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中。

四是从“落后”走向“引领”。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国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则成为中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唯一选择,旨在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当前,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应当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董阳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研究员,刘雅琦单位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猜你喜欢
科技事业救国科学技术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老科学家的爱国观探析及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科技事业的思想和政策
浅谈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学技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