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2024-06-19 08:58:27周常江陆燕迎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

周常江 陆燕迎

摘 要: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可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引领绿色农业发展,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共赢的双重目标。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从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入手,找准关键症结,提出可行性方案,同时构筑与之相适宜的生产关系,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2024年年初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首次对新质生产力概念进行完整论述。新质生产力概括来说就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催生出来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关键是质优,特点是创新,最终实现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的优化和组合,实现生产力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实践,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质生产力,既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一)新质生产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结果

2014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始孕育兴起,历经近10年的蓬勃发展,给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表明“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这种革命和变革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孕育成熟,新质生产力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质生产力集中体现了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是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对生产力规律的探索与遵循,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之后,新质生产力成为中央和地方部署各项工作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关键领域。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服务国家建设大局的重要作用。农业具有“压舱石”的重要作用,发展高质量高效能农业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稳住农业基本盘,才能源源不断地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输送动力能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与实际应用。当前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科技作为支撑,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传统农业生产主要是粗放型经营模式,受制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导致整体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所获经济效益也不高。借助基因编辑技术、合成生物技术、数字智能技术等技术转化应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快速推动农业新一轮产业的变革,并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转化。

(三)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之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实现城乡要素流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处于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是落后产业,也可以通过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质是以农业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等手段,提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农业要素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旨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由量变到质变,加快推进农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量高,但附加值低、成本高、产业链延伸不足,最终导致竞争力较弱,全要素生产率大多处于较低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研发新品种、研发新型农业机械、改良土壤、创新新型农艺技术,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现实性转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未来农业将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是推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价值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加快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数字乡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现实力量,为建设和美乡村提供有力保障。

(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具体说,一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目标是创新和发展农业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和高效的生产工具,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增强持续生产效能。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农业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要素的有效协同,将先进生产技术贯穿于生产全过程,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粮食生产的范围空间,为粮食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产业支撑。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提升灾害防控水平,强化应急管理能力。灾害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既包含自然灾害,也包含人为灾害,其中自然灾害是监控和防控的重中之重。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强化气象监控和预警能力,及时掌握灾害发生情况,提前制订灾害防控方案,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组织有序的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从智能化农业机械到生物技术的应用,再到智慧农业生产管理,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会为农业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一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工劳动并对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效率较低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而引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小劳动强度,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应用,引入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口感好的新品种,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延伸和优化农业产业链。现代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农产品生产,而是一个涵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产业链条。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链条的整合和优化,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和效率,提升产业链条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引领发展绿色农业的内在要求

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过度施肥、过度使用农药等问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一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绿色农业生产模式以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包含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等,以期达到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发展有机农业、智慧农业和循环农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二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采取更具有生态型的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协调的关键。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提升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生态灌溉技术水平,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提升农田生态工程技术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共赢。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要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发和使用,避免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同时采取农业科学技术实施土地生态修复,在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基础上恢复原有生态样态。

(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乡村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建设农业现代化,不仅涉及农业生产,也涉及和美乡村建设和乡村高效治理。这就需要将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数字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动能,实现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一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是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的关键,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合理的生产供应、全过程追溯和生产流通信息共享,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三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能推动农村生活服务数字化。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乡村生活服务的便利化。通过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建立农村生活服务平台,一方面整合农村医疗、教育、交通、通信等资源,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解决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和医疗服务不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建立资源丰富的电子文化作品库,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高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保障。探究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基本构成理论,以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这三个基本构成为着力点,构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维六度”。同时,还要构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更好释放生产力发展空间。

(一)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型劳动者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体性因素。与传统的劳动者不同,新型农业劳动者不仅需要熟练操作传统的劳动工具,还需要熟练使用新型劳动工具,掌握新技术、建立新思维。新型劳动者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高素质创新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第一,要坚持巩固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重塑高素质“新农人”的培训,采用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方式,对农业劳动者分类分批分层次提供差异化技术培训,以确保培训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效果。第二,充分发挥农业类院校对农业人才的培养作用。加大与当地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农业发展急需的科学技术人才。同时,可逐步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青年拔尖人才、科技特派员服务农业农村,有序引导各类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下乡服务。

(二)用好新型劳动工具,积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机器人、物联网、自动化装备等新型劳动工具的使用。智能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包括智能作物监控,无人机耕作、智能设施农业与设备管理等,这也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式。同时,数字技术将驱动产业链要素优化配置,赋能农业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因此,激活农业生产的高效动能,需要用好这些新型劳动工具。

第一,研发并推广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并强化公益性指导服务。农业生产各领域对智能农业机械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机行业供给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加快特色作物专用机械供给,补齐微小型农机具创制短板,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同时,智能农机的推广离不开行业头部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服务扶持,国家层面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培育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创新程度高的农业机械企业。第二,借助数字技术大力扶持和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农业的核心是数据,提升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一方面需要提前部署相关农业生产数字化工程,如现代数字种业发展工程、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与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工程等。另一方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把智能田间监测预警、农业大数据平台、农业设施数字化建设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过程的智慧化管理水平。

(三)培育新型劳动对象,拓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领域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将催生出新型劳动对象,拓展农业生产的纵向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突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约束性条件,拓展农业生产的横向发展空间。

第一,拓展农业生产的纵向发展空间,关键在于种业发展。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种业振兴是关键之举。要以加快推进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为突破,加大对现代生物育种领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国家级育种繁育基地和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升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快促进生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成果在更大生产范围内运用,让更多新品种走进田间地头,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第二,拓展农业生产的横向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土地资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更高效利用土地。一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和抗灾能力。另一方面,开辟和改造盐碱、沙漠等荒地,推进“以种适地”和“以地试种”相结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综合治理,鼓励利用盐碱地、沙荒地等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的空间范围。

(四)塑造新型生产关系,打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随着时代发展和农村改革,传统的农村体制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逐步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使土地生产要素更加有效地流动起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确保农民合法利益,稳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村产业,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同时,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有关部门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勇于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

参考文献:

[1]祝惠春.资本市场向新而行[N].经济日报,2024-04-01(007).

[2]赵新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何处着力?[N].农民日报,2024-04-25(008).

[3]简新华,聂长飞.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及其作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解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4(6):29-36.

[4]吕捷,赵丽茹,李红艳.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三农”理论发展与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3,27(1):115-124.

[5]夏显力,陈哲,张慧利,等.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9(12):2-15.

[6]王琴梅,杨军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6):61-72.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EB/OL].2(024-02-03)[2024-04-11].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2/content_6929934.htm.

[责任编辑:李伟杰]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学习与研究(2024年1期)2024-01-23 08:11:21
以科创基地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山东国资(2023年9期)2024-01-02 13:49:10
何为“新质生产力”?
领导月读(2023年10期)2023-12-23 15:47:36
支持科技创新成财政提质增效新出口 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投资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有多重要
新民周刊(2023年37期)2023-10-28 01:15:30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40:0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