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主题性创作如何破局

2024-06-19 07:22应金飞
中国美术报 2024年18期
关键词:主题性高质新质

应金飞

数字化时代,数字信息的工具属性不仅为主题性创作开辟出了新空间,更反向为文化自信的新式外扩提供了重要的拓展窗口。

创新是永远的未来,自知是永恒的底气。相较个体性创作,主题性创作对立意、内容、技术、形式、传播等维度的要求更综合也更高质。当下的艺术世界已经不仅是个体小世界的“有感而发”,更是与时代潮汐休戚相关的“有为之学”。新局势必然有新要求,杂糅个体、集体、群体等多重主体的主题性创作必然成为新时代文化产业中最具创新力量和想象空间的系统领域,在题材内容、形式语言和公共传播等多级赛道里持续内生新质发展能量。

这些新演变正逐渐成为艺术创新和时代创造的新焦点。如主题抉择在融入历史感情和深度思考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形式语言在强化对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视觉表达的基础上兼顾公共性。所以,数字时代的主题性创作绝不是简单的场景再现或人物描摹,更不是传统技艺的简要复制或题材拷贝,而是综合了创作者的时代印记和社会当代观照的多维建构,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深度链接,也是一次以个人为名、实质艺术为民的社会行动。在此基础上诞生的系列作品,必然具备敏锐触达的通感基因和四通八达的绵延本性,既是国家的视觉财富,也同步激发创新力量的多次诞生与多重发展,向世界展现着东方智性的新质能量。

形式需先行,精准掌控制高点。虽然主题性创作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本性,但新时代优质能量的迸发更需要“一击即中”的视觉感染力。面对信息泛滥的现实语境,视觉作品的风格类型需要更丰富,传统表现技艺需要更升级,数字手段和智能工具的技术优势需要得到更充分发挥。主题性创作的形式呈现只有真正契合时尚潮流,融入时代形态和特性思维,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视觉引导性和引领性。

内容为基础,高效把握主动权。主题性创作只有在立意阶段具备全局观,在本体认识论的基础上兼顾全球视角和问题意识,统筹推进创作与呈现、传播诸要素的高效协同,秉持文明互鉴的基本理念,延伸传统主题范围的内涵与外延,才能真正在视觉上唤起民族自知,从心理上唤醒民族自信,真实产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和未来趋势的高质主题。

人民为中心,高质传播新理论。相较而言,主题性创作因题材的主旋律和承载内容的特定性,是自带社会传播责任的。又因创作的当代性而天然具备文艺批评的实效性,这与当代艺术规避主旋律的惯性截然相反,因此在宣传领域具有高质能量,这不仅表现为画面本身带来的单维影响,更包含背后蕴藏的文化力量和时代机遇。所以,数字时代主题创作的高质完成,不是简单地将创作成果抛给民众,而是有效把控传播力转化,让艺术力量及时转为社会创造能量,让作品持续生长,让绘画融入生活,实现艺术叙事的在场性,完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闭环。

形式语言的高质成熟,更是个人风格的长久锻成。创作者只有长久关注真正具有时代气息和中国气质的美,坚定守正创新,在文明互鉴的感知基础上,结合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和瞬息万变的全球变迁,才有可能通过“新技术”“新形式”打开“新视野”。这不是对历史心血来潮式的激情,也不是艺术直觉先验式的记录,而是对艺术、文化、社会、历史、文明等多领域长期思辨与反复实验的综合结果,是以哲学探讨精神深浸艺术创作实践的必然答案。

数字时代,主题性创作的力量何在?传播力何为?这类命题亟须我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审美方式与创造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谱,凝结着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追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只有交相辉映,中华文明的发展才会获得不竭动力与深度自信,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创作者必须充分运用艺术感性和新工具,才可能创作出与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真正的高质主题作品,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高质艺术能量。

(作者系浙江美术馆馆长)

猜你喜欢
主题性高质新质
寻找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刍议
小我融入大我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