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红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引以为傲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家长们对孩子的物质方面是有求必应,如各种各样的的玩具,琳琅满目的文具,大把的零花钱……孩子天天都享用这一切,不知父母在背后的辛勤付出,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花钱如流水、浪费等习惯,勤俭节约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学习故事,懂得勤俭的重要性。
古代有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两字一人一半,老大分了“勤”字,老二分了“俭”字。老大把“勤”字当作家训,却不知节省,天天都是大鱼大肉,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浪费粮食,经常将吃一半的面条白白倒了,从不吃剩饭剩菜,经常吃一半,扔一半,天长日久,坐吃山空。老二把 “俭”字供奉,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只知省吃俭用,却从不辛勤劳作,日子过得紧巴巴。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两字贴在自家门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勤俭的人。
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懂得了勤俭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处处要做到勤劳节俭,逐渐树立勤俭的意识。
二、挖掘教材,向名人学习
小学语文和其他课程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勤俭的故事。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向名人学习。如《周总理的睡衣》一文介绍了周总理的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又补。周总理作为一国的总理,他不是一件睡衣也买不起,而是他懂得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他要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雷锋的故事》一文中,雷锋处处节约,他的衣服、裤子、袜子等总是破了又补,鞋子总是穿到鞋底都快穿洞了才换新的,喝水的杯子经常是有缺口了还舍不得换新的,有时候为了节省理发的钱,他买来理发的剪子,自己理发。
三、家校合力,帮助学生树立勤俭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现在很多家长溺爱、攀比、舍不得孩子吃苦,导致孩子只知享乐,不会做家务,不懂节俭。我们要改变家长这种教育观念,让家长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多让孩子参加劳动,不要只会享受,只有家校合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的精神。
1.要求家长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家务劳动,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
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洗鞋、洗衣服,打扫房间、整理书包等,放手让孩子做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农村的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播种、拔草、施肥等农活。让家长们懂得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孩子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奋的人。
我们班举行了“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道理。有一个孩子写道:
今天我当家,一大早,我就去菜市场逛了一圈,我来到肉摊,看到排骨十分新鲜,我就买了三条排骨,到了鱼摊前,我又挑了一条活蹦乱跳的草鱼,我还买了一把青菜,又挑了妈妈平常最喜欢吃苹果,爸爸最喜欢吃香蕉。看看手中的一百元大钞就只剩下几张几角的了,哎,我自己最喜欢吃的车厘子还是别买了吧!回到家,我有点心虚地问妈妈一个月工资多少钱?妈妈说她一个月才三四千,我大吃一惊,心想,我今天把妈妈一天的工资全花完了。妈妈看出我的不安,安慰我说:“孩子,只要勤劳,花了钱我们再去赚就是。”
吃完早餐,我跟妈妈到她的工厂剪线头,整个上午,我一直不停地剪线头,才剪了两百多件,拿着老板给我的二十多块钱,我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我能帮家里赚零花钱了,后悔的是不应该大手大脚的花钱。我暗暗发誓,要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还有学生写道:
今天我当家,我想着妈妈上班太辛苦,今天就帮妈妈煲一个骨头汤补补身子吧!我看着火,一步都不离开,两个小时过去,老火汤飘出了浓浓的香味,我赶紧盛了一碗给妈妈,我们一家人喝着汤,开心极了。中午的时候,我接到煤气公司的电话,催我们家去交煤气费,我一看,妈妈早上给我的一百元钱,只剩二十元了,不够交煤气费,哎,我还是去捡瓶子卖点钱吧!我顶着烈阳,捡了整整一个下午的瓶子,才卖了五元钱。妈妈说:“孩子,我们花钱要有计划,要学会节省才行。”
2. 参加各种义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养成勤劳的品质。
劳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参与社区的义务劳动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
我们班有孩子在参与小区大扫除义务劳动后写到: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小区叔叔阿姨们的带领下一起大扫除。大伙有的扫地,有的抹栏杆,有的扫落叶……开始的时候我扫得飞尘满天,很是呛人,原来是风朝着西边刮,我们要顺着风向西边打扫,才能扫得干净,灰尘也不会扑到脸上。我拿起扫帚,接着打扫,豆大的汗珠浸透了我的衣服,但我看到其他人干得热火朝天,想到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小区是我家,大家要爱他”,我一直坚持扫完。看着我们的劳动果实——整齐干净的小区,大家开心的笑了。
3.要求家长控制孩子的零花钱
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指导孩子哪些地方是不需要花钱的,哪些是必须花的,让孩子懂得钱要花在刀刃上。
有的孩子每天的零花钱都用来买那些三无食品,还有的孩子用来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家长要从正面引导,让他们懂得不要乱花钱,三无食品是不健康的,不能买。玩具要买有益的于我们健康成长的。
四、参与实践,切身体会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劳动的艰辛,懂得勤劳才有收获,才能树立了勤俭意识,才能让勤俭节约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我班有同学放暑假的时候家长带他到乡下奶奶家收割稻谷,他在日记中写道:
今年夏收,爸爸带我回奶奶家帮忙收割稻子。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晒着我的脸上、身上,一会儿,我的皮肤就变红了,我又痛又痒,衣服被汗水浸透了,整个人都是酸臭味,太辛苦了!现在我总算明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还有同学写到:星期天,我和妈妈在果园摘桔子,刚开始,我很开心,一边摘一边吃,快到中午了,老妈也把饭给做好了。我可真是饿坏了,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就扒完了一碗饭。下午,妈妈继续摘桔子,我一口气把那些桔子全部给弄到车上去,可把我给累坏了,尝一个桔子也不觉得甜,不知不觉到了晚上七点多,我累得晚饭都没吃,感觉整个人都要散了,往床上一倒就睡着了。第二天,一直睡到了八点多,只觉得浑身都酸,还想睡。哎!赚钱真不易呀!我不由得想起妈妈常说的一句话:钱在黄莲树下。
培养学生勤俭的品质任重道远,作为老师要坚持不懈,从一点一滴做起,多与家长、社区沟通,定会事半功倍。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勤学,勤做事,生活节俭,有远大的志向,品德高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