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摘抄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训练中的运用

2024-06-18 18:06:49蒋海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7期
关键词:写作文课外用水

蒋海艳

不少学生写作文时,不是提笔忘言,就是下笔无力,自己写起来言之无物,别人读起来枯燥无味。究其根本原因,因为作文的“源头活水”过于匮乏。新课标非常注重写作过程的搜集材料环节。学写作文,功夫在课外,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课外积累。摘抄积累好比银行存折,存款越多,手头就越宽裕,用起来就越顺手。教学中要注重抓好“引水”、“取水”、“用水”等环节,让摘抄成为小学生作文训练的“源头活水”,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注重摘抄准备,夯实“引水”基础

“引水”是“取水”和“用水”的前提。摘抄是为下一步作文所做的准备环节。要分类统筹,重点突破,围绕作文立意要高、作文素材要新、作文语言要美等要求,努力做到精准积累、有效积累。

(一)服务于作文立意的准备。立意是一篇作文所确立的文意,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化感悟和人生智慧,往往决定着作文质量的好坏。平时摘抄积累立意深刻、新颖的句子和片段,在写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要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摘抄内容,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新鲜事物的意趣,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情感的共鸣,从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中发掘振聋发聩的启示。鼓励学生多学习体会别人的思想感情,锻炼质疑求异的思维品格,在摘抄积累和运用过程中,不断提升立意能力,做到写作中心明确、突出、立意新颖、深刻。

(二)服务于作文素材的准备。“素材”是未经提炼的原始材料,对作文写作的准备环节非常重要,一旦进入写作过程就成为“题材”,构成作文的一部分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想写好作文,平时就要多摘抄积累一些素材,在写作中转化为有用的题材。要注重从书籍杂志、报纸和其它资料中,搜集整理各种现成的资料。摘抄积累资料的原则应是“博取广收,取精用弘”,可以分门别类,如感人类、励志类、亲情类、师生类、景物类、哲理类等等,让学生对作文材料兼收并蓄,消化吸收,具体写作的时候可以快速地找到,并结合主题贴切运用,写起作文来,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三)服务于作文语言的准备。语言是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作文追求语言的精彩,而精彩的语言往往有着深刻的内涵。语文教材中很多选文文辞优美、文采飞扬,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草原》、《丁香节》、《花之歌》,在日常教学中,不能舍近求远,忽视对这些选文的摘抄积累。在重视课本积累的基础上,强化课外摘抄积累,不断提高词汇量,充实好句好段资料库。

二、注重摘抄积累,畅通“取水”渠道

“取水”是贯通“引水”和“用水”的中间环节。摘抄要作好读书笔记,打通多种不同方式摘抄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接下来的写作积累更多“可用之材”。

(一)就“地”选材摘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部分都是名家名篇,在写作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堪称标杆和典范。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可以摘抄部分精典内容和精彩的词句段摘抄下来,尽量从经典名著中去摘抄,保证摘抄的高质量。当然,也不必非得千篇一律摘抄名家名段,看书中任何一处打动学生的地方都可以积累下来。此外,有的学生手中有《好词好句好段》作文宝典,也可以把文章中好的句子、段落、方法等摘录下来。

(二)就“近”选材摘抄。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学生每天接受到不同的语言信息,时时留心生活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途径。要善于积累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如《少年闰土》、《北京的春节》等作品透露出质朴自然的语言神韵。诸如此类作品表现力很强的句子和段落,就应该多收集多摘抄多积累。

(三)见“机”选材摘抄。与同学秋游时,为秋光秋色所动,忽然冒出“秋高气爽”,同学回以“秋色宜人”,学生乘兴应答“天高云淡”,于是一言、我一语,连续说了好几个“秋词”,真是积累词语的好机会:落叶知秋、盈盈秋水、层林尽染、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很多词语仿佛远在天边,忽地一下飞到眼前,似乎在沉睡中忽然被唤醒,这是一个积累词语的大好时机,信手记下,稍加加工打磨,一篇小美文就写成了。

三、注重摘抄运用,扩大“用水”效应

“用水”是“引水”和“取水”的目的。摘抄积累是基础,写作运用是目的。要在积累中使用,在使用中积累,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一)打通“记忆关”。摘抄是一个从识记到理解,最后到应用的过程。摘抄为我所用的前提是,熟记于心,如果只是光眼熟是不行的,要经常翻阅摘抄本,最好达到背诵程度,要经常在摘抄旁边做批注;平时多练习写作,写作文的时候,勤翻阅摘抄本,要学会将平时摘抄的好词佳句用上去。烂熟于心之后,可以试着运用高级的词汇,再模仿运用美句,借鉴写作手法,循循渐进,这样学习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写作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表达方式。

(二)打通“理解关”。摘抄的重点不放在“抄”字上,重点在于分析总结。记录和摘抄只是对书的表层理解,深层次的认知需要思考,比如写书评、向作者提出问题交流讨论等等。在好句好段旁边留下相应的空白,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摘抄的同时,要在书本上进行“评论注解”,写上简单的“心得体会”,切记不要光动笔杆子,一定要分析所摘抄内容好在哪里,学会在摘抄的过程中总结要领,向作者学习高超的语言艺术。

(三)打通“运用关”。把积累的语料通过“写”来激活,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经典优美的句子用在作文开头结尾时,不可以照搬照抄,要适当的进行个人化的修改,可以融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变为自己的东西,平时做的批注就会派上用场。长久以往,就会守正出新,富有活力地使用外化新思想、真情愫的个性化语言,才能达到语言积累运用的最高境界。写作时,恰到好处地嵌入几个意蕴深刻的句子,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作者的思考力和表现力,可以直接提升作文的质量和档次。只有围绕引水、取水、用水等环节强化教学互动,才能让摘抄成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真正激活学生作文训练的“一池春水”。

猜你喜欢
写作文课外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节约洗碗用水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10
转动小脑瓜
写作文等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