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研究

2024-06-18 12:50:52高喜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7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中学生心理健康

高喜明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发挥网络优势,将网络优势和传统教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平台应用广泛。中学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正在处于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互联网的普及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引言:

21世纪,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为各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能够促进行业的创新、融合与转型升级,也为各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它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冲击和改造,将教育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必将实现教育产业的升级和变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互联网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它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成为了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中学生群体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心理健康教育改革需求增加等因素,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了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个别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方式。这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必须要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主要从互联网视域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提出了互联网视域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实施策略以及主要特征。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人生的青春期是一个充满了变数和挑战的阶段,尤其是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高度敏感的阶段,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的挑战。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中学生情感与人际交往、压力应对、自我认知及发展等心理素质的过程。它不仅仅关乎个体的心理健康,更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因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群体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学生们承受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在繁重的课业中保持平衡,而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成功学习的基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们可以学会调节情绪、管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青少年时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理解和尊重,培养友善、包容的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其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更能够对中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青春期是形成个体自我认知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自身优点和缺点。同时,它也能够引导中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塑造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逐渐完善自我。最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青春期正是心理问题易发的阶段,如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正确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及时寻求帮助并进行适当的调解。这种预防和干预的方式,有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加重,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总而言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中学生适应身心发展的变化,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并不断完善和推进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

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竞争压力使得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严格的学习要求。他们需要在繁重的学科任务中不断追求高分,而忽略了自身的情感和心理需求。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常常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次,信息爆炸的时代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中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但同时也迎来了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问题。虽然有一些学校在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但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中学生可能会受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形象等方面产生不良的情感和认知,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此外,中学阶段是青春期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极为迅猛。他们在这个时期经历着身体上的变化、性格的形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多重压力。中学生常常面临自我认同、自尊心等心理问题,许多人会在这个阶段产生自卑、自闭等心理障碍。然而,当前的教育体系往往忽略了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导致相关教育资源的匮乏。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我们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怀。首先,学校应在课堂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心理成长的规律。同时,学校还可以引入一些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和学习压力。这些课程可以通过讲述案例、开展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温暖的环境,以及积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情和爱意。同时,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

除了学校和家庭的支持,社会和政府也应加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可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社会各界也可以发起一些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和讲座,提高中学生和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困难,但我们仍然有着改善的空间和机会。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挑战,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依托“互联网+”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视频课程、案例分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便捷性,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学生。

因此,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时空限制,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作为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教室里的教学内容通过摄像设备转化为视频资料,然后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只要登录相应的网站,就可以找到并反复观看。同时,在网络平台上开设了一个互动留言评论的功能,学生可以在每一期的学习内容下面留言、过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留言,设计或调整后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动。从传统教室到网络教室的转型中,我们看到了网络资源的使用优势,同时,教师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的互动交流情况。例如,心理辅导,就能缓解同学们在学习上的压力。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相关的专题内容,把它们做成课件,然后把它们发布到网上。其主要内容有:产生学习压力的原因,如何处理压力,如何将压力转变为学习动力。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长期保留、随时搜索学习的特性,所以,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对照网络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二)依托“互联网+”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优化,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方便中学生查阅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还可以在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角,方便学生随时咨询。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建立学生微信群,家长群等,方便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

此外,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开发手机 APP软件、微信公众号等。手机 APP软件具有应用简单、功能全面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手机 APP软件进行自我放松、休闲娱乐等,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微信公众号具有信息传播快、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特点。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发相关微信公众号,向学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世界微笑日”“世界阅读日”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和心理疏导,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情感交流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依托“互联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匿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中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暴露自己的隐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安全、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反映出来,帮助他们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减少他们在学校里的负面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向学生和家长分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学生有什么问题或需要帮助时,可以在互联网上提出申请。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及时地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心理咨询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平台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创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个安全、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学生自杀、心理崩溃等问题。这不仅给中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今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借鉴,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开展网络平台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优势和互联网优势相结合。建立一种全新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房一鸣.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学生健康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2]宋甜甜. 中学生新冠疫情信息获取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同教养方式下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D].聊城大学,2022.

[3]黄敏锐,靳月琴,严沛菊.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对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6):2355-2357.

[4]黄一竹. 《解密中学生:他们为何对家长关闭心门》(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重庆师范大学,2021.

[5]刘小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联网+”模式构建研究[J].家长,2020(36):4-5.

[6]苏红峰,丁飞菲.探讨网络时代中学生自我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2):51.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6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