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溥 杨雨佳
[摘 要]窑洞是黄土高原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自然美、人文美以及丰富的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改变建筑设计理念势在必行。传统窑洞所具有的生态理念、建筑形态以及承载的文化内涵都能给现代建筑设计带来良好的启示。因此,一方面通过对窑洞建筑的改造和提升保护和传承窑洞建筑形式,另一方面将窑洞所蕴含的优秀元素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实践中,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又好又快发展,满足人民居住之需。
[关键词]陕北窑洞;窑洞美学;生态建筑;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0-003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天溥,杨雨佳 .陕北窑洞建筑美学及时代价值探索[J].天工,2024(10):30-32.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陕北窑洞门窗造型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20J038),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黄河流域文化的窑洞建筑艺术研究”(项目编号:SY2021015)。
窑洞建筑是黄土高原特殊的建筑形式,在黄土地上生成,又在黄土地上发展,成为兼具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的综合体。窑洞是一种原生态建筑,也是一种乡土建筑,它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然性,带有天然的自然美属性,另一方面又承载着丰富的人类历史文化,表现出社会属性。可以说,窑洞建筑形态是人类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所创造的建筑样式及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陕北窑洞建筑的美学内涵
(一)陕北窑洞的自然美特征
自然物的物质属性是自然美的本体和基本条件,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欣赏产生审美。窑洞首先表现出鲜明的自然特征,其依赖黄土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就地取材,表现出地域性和乡土性特点。陕北窑洞建筑是陕北人民在对独特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黄土高原深厚的土层及其坚硬的质地,为窑洞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早期人们因地制宜,利用黄土的直立性,挖掘出冬暖夏凉的窑洞,既节约了建筑材料,又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窑洞建筑朴实无华的外观与黄土高原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鲜明的自然美。
陕北窑洞自然美的属性还表现在窑洞的生态优势上。除了建筑材料的环保和可再生的优势外,窑洞室内也表现出良好的生态友好特点。陕北特定的“满堂式”大窗户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效果,窑洞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又与外部环境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居住环境。另外,窑洞特殊的建筑形式和泥土材料带来了独特的功能,一方面,窑洞冬暖夏凉带来较好的节能、环保效能,另一方面,特殊的构造使得窑洞内部保持一种“气场”——温度与湿度的稳定性以及土壤内的特定元素可以带给人们舒适的体验,有利于身心健康。例如,陕北窑洞包含土炕、炕台、窗台以及窑门和通风设计,这种室内设计形式在北方传统民居当中最为常见,土炕宽大,底部有烧煤炭、木屑的火坑取暖,厚实的黄土由于其散热吸热性慢的缘故使得窑洞冬暖夏凉的效果尤为明显。可以说,窑洞的自然属性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形态美以及地理地质条件所带来的宜人效果构成了窑洞自然美的内涵,使得窑洞成为陕北地区最为适宜的建筑形式。
(二)陕北窑洞的人文美特征
陕北窑洞不只是自然的产物,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表现出丰富的人文美特征。美学理论告诉我们,艺术美相较于自然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艺术美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陕北窑洞历经千年沧桑,早已与中华民族历史以及当地传统文化艺术融为一体,成了陕北地区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人将陕北窑洞、安塞腰鼓、陕北窗花剪纸视为陕北三大艺术瑰宝。因此,窑洞建筑必然具有鲜明的文化艺术属性。
首先,陕北窑洞凝聚着建筑形式之美。窑洞建筑造型方正,体现出一种秩序之美。窑洞门窗装饰铺陈有序,窗格图案简约、抽象,又极具象征和符号意义,成为形式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窑洞拱券“天圆地方”,蕴含着古老的宇宙哲学观念,取材于自然的建造形式使得窑洞体现着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感,彰显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理念。
其次,窑洞还是人们文化艺术生活的重要场域。在陕北地区,窑洞不仅是居住场所,更是人们生活的舞台。许多传统的陕北民歌、民间故事和习俗都在窑洞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元素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进而通过陕北窑洞这一建筑载体,真正地实现了陕北人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陕北文化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陕北窑洞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之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而且体现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融合上。当然,陕北窑洞建筑的形式美不能脱离内容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美的本质就在于以感性形式体现出真正的理性内核。室内空间作为建筑空间的核心,窑洞的窑门和窗子设计要和谐统一,同时也要求设计美观大方,这种设计要求正像陕北人民的内心一样,既贴合实际需求,又大方有序。也正是在人们不断的积累和改造下,通过提炼和加工,窑洞逐渐从普通的居住形式转变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点的典型建筑,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做到了化“真、善”为“美”。窑洞建筑将实用价值融入艺术形式美中,例如窑洞窗格既是分割窑洞室内外的基础构件,也是陕北文化展演和表现的重要载体,成为物质形态和文化形态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
(三)陕北窑洞承载着民族精神
窑洞作为陕北人民的传统居所,既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美。更为重要的是,窑洞建筑体现着陕北人民真、善、美的内核,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意义。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陕北窑洞建筑体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性,其建造结构形式体现着中国“天人合一”的道家美学理念。陕北窑洞这种直接“住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种因地制宜的建造理念更是直接将生态保护理念和人的居住条件联系起来,使得陕北人民天生就有着一种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怀。可以说,窑洞带给人们这样的人生哲学,给予了陕北人民朴素的生活智慧,也可以说,窑洞在保障了人们生存生活需要的同时,给予了独属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审美观念和审美精神。人们在建造窑洞时表现出一种情怀,不讲究奢华,反而追求简约与朴素,窑洞内部空间采用了简单的几何形式,自然质朴,实用大方,外形与黄土高原完全融合,造型稚拙、形象古朴、风格粗犷豪放。这种理念无不显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特点。可见,陕北窑洞建筑凝聚着上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也体现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理解,也是深层的哲学理念与艺术思想的有力碰撞。这种对陕北窑洞建筑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探究,有助于人们真正认识到窑洞的巨大价值,使其在当代建筑中发挥应有的参考价值。
二、陕北窑洞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陕北窑洞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以及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对于当代建筑和环境设计产业来说,在追求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应该汲取陕北窑洞建筑所蕴含的自然和人文思想,通过新时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无论是人还是物,其自身能展现出来的最美的形态就是融于天地之间的自然美,而陕北窑洞建筑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融入自然的同时,为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陕北窑洞的传统价值与保护措施
总的来说,陕北窑洞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融合性、实用美、传统工艺传承、生态环保意识等多种价值和精神意蕴。这些特点使得陕北窑洞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在今天,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窑洞建筑在功能与审美上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对窑洞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可通过对陕北窑洞进行功能提升以及设计改造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在新建窑洞时,要因地制宜,设计、选址都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协调统一,增强场地的便利性和可达性,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其次,与当代开放式理念相结合,增强建筑空间的流动性,使建筑与环境协调统一。
再次,重视建筑的审美价值与地域文化,满足现代人们情感上的体验和心理需要,在窑洞建筑中更为深刻地体现出人文关怀,提升建筑装饰的整体美学价值,在设计形式上尽力体现个性化的装饰细节,以贴合不同人的生活和需要。
最后,要继续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建筑与人的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特别在节能、环保上体现出优越性,既要尽量节约建筑资源,又要在使用过程中减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如在继承传统窑洞建筑材料的可塑性和冬暖夏凉的优势下,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将窑洞打造成具有传统特征和应用现代技术的高品质居住形式。
(二)陕北窑洞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与使用价值探索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多方面传承、保护和改良传统窑洞,陕北窑洞的诸多优势也可以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其设计形式、建筑材料、建造技艺以及生态思想等都有很多参考价值。陕北窑洞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居方式之一,其历史贡献以及社会意义非凡,现代城市楼房的寿命普遍在70年左右,但是窑洞只要一直有人住,寿命平均在百年以上,砖石拱窑甚至可以达到千年以上。窑洞在功能以及形式上有许多优点,值得现代建筑学习和借鉴。窑洞民居与自然相融的能力很强,其建造设计特性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在减灾抗灾方面更有优越性,由于窑洞民居特殊的建筑结构形式和黄土良好的稳定性特点,遭受的自然灾害破坏力不及其他建筑的六分之一,大量窑洞在地震、火灾中毫发无损。现代建筑可借鉴窑洞建筑的朴素实用、取材于自然而融于自然、宜于人类生存的设计理念,学习窑洞利用土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诸多优点,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建筑。此外,陕北窑洞建筑体现出人们对黄土深厚的爱和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窑洞作为陕北文化的载体,基本上可以说是陕北人的精神家园,是一种精神归宿,从早期至今一直积淀和生发的黄土情,总是能直接或间接地赋予窑洞更多的温情和内涵,这是人民之所以对窑洞产生浓烈感情的原因所在,人们将窑洞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宿。而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来讲,通过建筑表现使其成为人们心中某种情感的依赖和容纳身心的港湾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窑洞建筑的生态优势及积攒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足以让人类世代享用,而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和人文性却能带给现实的人最直接和真实的慰藉,让人们获得更充实的情感支持和幸福体验,这可能就是窑洞在当下具有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总结
窑洞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美以及民族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今世界经济、文化、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有着极强的需求,使建筑发生重大变革。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满足社会和百姓的需要,如何看待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艺术也愈发关键,不少优秀建筑师和艺术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在保留传统建筑文化和传统建筑形式以及探寻科技化、生态化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毫无疑问,陕北窑洞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一条积极的道路,在探究其美学价值的同时也必将带给人们一种超越自然又回归自然的纯真美感,这种审美感受来源于陕北人民千百年来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更来源于中国人自古以来勤奋和善于思考的实践,而这种蕴含在建筑中的设计精神和人文情怀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价值。一方面,人们通过改良窑洞建筑设计,优化窑洞建筑结构,提升建筑功能和艺术美感,使其跟上社会发展需要,重新回归大众;另一方面,人们利用传统窑洞建筑理念来解决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建筑环保问题,将建筑功能的现代需求与生态友好一并考虑,促进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有效结合,推动现代建筑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雨佳.陕北窑洞与窗格造型[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2]王文权,王会青.高原民居[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艾丹,张倩.新乡土主义建筑美学对窑洞建筑现代设计创新的启示[J]. 美术教育研究,2022(12):87-88.
[4]张斯朦,王莉.延安窑洞建筑的美学特征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10):100-102.
[5]王军,史萌.陕北窑洞文化的传承意义及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建设,2022(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