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婉 吴琴水
摘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代价是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变得更高,希望环境更加的绿色环保。基于这个愿景,也为使得生态环境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高的生活标准的同时,能够保持自身的持续发展,生态建筑的设计和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把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中,才能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的绿色环保。因此,笔者在杭州丽景山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着力把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还配合具体的实现措施,致力于生态建筑的运用,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发展;措施;方向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09-91-02
前言
我国对生态建筑的开发十分的重视,但是我国的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行生态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设计符合当地情况的建筑,以促进生态建筑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我国的生态建筑还处于发展时期,无论是从概念理解,设计方式和建设手段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促进生态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准确定位生态建筑的前进走向,掌握更加符合建筑生态化的技术,处理好建筑和人文的关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与存在问题
(1)概念:生态建筑在现代社会应用的越来越多,但是生态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而在现在才开始兴起。生态建筑,顾名思义就是把建筑当作一个生态体系,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把建筑在生态系统内进行不同的组合,找到最佳的状态,让建筑能够真正的实现物质能源在内部的充分循环,同时还可以减少耗能,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并且可以形成污染少的,绿色的平衡系统,从而真正的达到了保护自然,消耗能源少,让建筑和自然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百姓提供一个和谐的,绿色的,环保的生存环境。所以,生态建筑是人们基于绿色环保,人与自然统一协调发展的理念而进行设计的一种建筑,使我们的居住环境能够不悖于自然生态的谐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
现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却也极大程度的破坏了环境,带来很多污染。虽然生态建筑的理念已经提出了半个世纪,但是真正的运用这个概念还是在近些年。所以很多设计者并未真正明白何为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也就不能设计出真正的,可以实现内部循环的建筑系统。
其次,有很多的企业并不重视建设生态建筑,同时由于当地政府的不重视,导致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生态建筑的出现,甚至很少的出现。这就导致很多的城市没有建立起生态系统建筑,所以导致城市环境越来越差。因此,想要改变现有的环境状况,就一定要让企业重视生态建筑的作用,同时在建设生态建筑的工程中,企业还可以降低成本,在保护城市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工作效率。
2.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1)加深生态建筑设计的改革
在城市进行规划和改革的时候,就要合理的安排生态建筑,只有在整体规划上都考虑到生态建筑,才能保证生态建设计实现。所以,第一步是要加大对生态建筑设计的改革。让生态建筑设计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更符合人们对自然和居住环境结合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建筑的理念被正确的运用,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减少对自然的消耗,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必须要考虑的,即如何在建筑中形成一个能够保持良性循环的系统。因此,想要内部消耗这些污染,又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就要设计一个平衡生态的调节作用。让自然和建筑在平衡状态下,可以互相利用。同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把保护环境的人文关怀融入到了建筑之中。这样就能够达到建筑和生态真正的平衡,让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
(3)创新生态建筑设计的观念和方法
传统的生态建筑理念和设计观念以及方法都不是很符合现代的生态建筑,所以,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和现代环境的状况等,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做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生态建筑。除了要考虑对环境和自然的保护,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发展也是推动生态建筑的同时要考虑的。因此,要把生态观念和城市建筑发展有效的结合起来,在保证绿色化环保的生态建筑运行的过程中,还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3.案例分析
以本项目为例,从规划布局、山体整治、小区道路、竖向、景观等方面来阐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让建筑在环境中有机生长。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块位于仓前镇上仓路东侧,西南侧与白云深处住宅小区相连,西北部为规划建设中的新湖果岭住宅小区。小区基地内总建筑面积253835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56031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97804平方米,容积率为1.2。
本项目基地地貌为典型的丘陵地,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的侧坡,并有三个朝向上仓路的小山丘。现有植物多为低矮灌木及杂乱小树。
如何更好的结合现有景观环境;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山体景观的关系,尽量减少土方量,如何运用生态建筑的理念,将建筑与环境相融合,做到合理的土方平衡,处理好临上仓路的城市界面,合理降低建设方的成本等,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2)总体布局
基地形状总体南北长(最长处700多米)东西窄(最宽处290米)。基地北侧最窄,南边略宽,中部相对宽广。南北两区内部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中部地势高差较大。结合此地势地形特点,在规划上分为北、南两个区域。在这两个区域分别规划为山地排房和高层。这样的规划方式,既有机结合了地形特点,又创造了丰富的建筑空间层次。
这样的规划层次有很多优势,有效丰富了临上仓路的城市界面。北部布置低层排房可以减少本地块建筑对相邻地块的间距和日照影响,并且大大降低建筑对上仓路的压迫感,低层建筑可以更好的与山体景观相融合。高层布置在南面,可以避免对上仓路西北面新建民宅的日照影响。
中部结合东高西低的地势,规划为4排依山而上的排房组团。每个组团之间错落布置,营造丰富新颖的建筑空间。排房组团的设计借鉴了传统的四合院落理念,布置了20多个BLOCK形式的排房组团,形成多层次的组团公共活动空间、坊里空间和私家院落空间,不同于常规矩形院落的两点透视,给人耳目一新的、亲切的围合空间。同时通过公共空间与坊里空问、私家院落的相互交融渗透,给人丰富的空间感受。
我们将每个BLOCK组团旋转45度布置,既顺应了地块走势,契合了地形结构,也解决了排房单体的采光和日照。同时四条BLOCK组团通过错落布置,增加了组团问的通透感,形成典型的山地规划模式。通过二条跌落的人工水系的引入,将水景引入山景之中,创造出依山傍水的景观氛围。
南部结合上仓路走势布置了一个高层组团,同时适当增加高层建筑相对上苍路的退让距离,并呈错落布置,减少了高层建筑对城市界面的压迫感。高层组团通过10幢错落布置的高层单体围合出一个大型中心庭院,丰富了高层组团的景观资源。
小区的主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中部临上仓路侧,高层组团与排房组团之间,直接连接至小区内部的主干道。在此设主出入口对于基地来讲,位置比较适中,到小区内各点远近比较合理。临上苍路南北各设一处小区次出入口,以满足业主进出方便和应急要求。
在主出入口处设置了一幢配套公建楼,结合小区主入口广场,建筑形式采用对称环抱设计,层层退台的建筑体量创造出亲切宜人的入口界面。形成小区出入口的标志性建筑。
为顺应地形,减少土方量,将小区临上仓路一侧的地平适当抬高5-9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能减小道路对小区的影响,同时符合山体建筑的特点,拓宽了建筑视野。同时能营造出多层次的城市界面,丰富了城市道路周边的景观。
(3)山体整治及土方分析
整个地块的地形较为复杂,原有山地地形杂乱,小山包较多,
地块的西南部较为平坦,我们将其中地势突变较大的地方经行少量开挖,将土方填入地形较为低洼的部位,将这个部分梳理成一个平整的场地,通过2层地下车库的设置,使场地完成面地坪与上仓路面标高有约9米的高差。在此地块内布置高层,建筑与用地红线之间的退让较大,在退让线与用地红线之间经行多层次的台地处理,合理解决了高差景观问题。
地块中部地形较为复杂,为西低东高的侧坡,并存在多处山包。我们通过土方的开挖及回填,将这个地块处理成四个较为平整的台地。临上仓路的台地比上仓路面提高了约5米。通过地下车库及排房组团的设置,合理消化了高差。每个BLOCK组团内部也设计了1.2米的高差,既顺应了山势,同时也丰富了BLOCK组团的内部景观,将精致台地景观引入组团内院。
总的来说,规划设计上充分尊重地形地貌,合理开挖回填,尽量土方平衡。通过合理适量的地形梳理,营造一个新颖、有一定特点的高档山地住宅小区。
(4)小区道路交通
小区的主出入口开设在地块西南部的上仓路上,通过一条小区主干道延伸至小区内部并连接至地块北部的次出入口。小区主干道设置为7米的车行道并在单边设1米的人行道,在主干道二侧设有四处地下室出入口,方便住户就近进入地下车库停车,避免人车混流。同时地块的南侧临上仓路还开设了一处地下室出入口,方便高层住户直接进入地下室。西南部高层地块通过一条6米宽的环形的车道连接至小区主干道,形成了完整的车行交通系统。
中部地块通过修建集中地下室,解决了停车问题,做到了人车分流。排房组团问通过2米宽的人行道路进行横向及纵向的沟通,最终接至小区主干道的人行道上,形成多层次、立体的人行交通体系。
(5)总平面竖向设计
基地西侧的上仓路较为平缓,在基地周边的路段,路面标高为黄海高程10-15米,基地南部的高层组团地块通过两层地下车库的设计和山体的修整,地面完成标高为黄海高程20.0米。中部地块通过山体的修整和地下室的修建,自西向东顺应地势形,分别形成标高为黄海高程约为20.米、25米、29米、32米左右的四个台地,每个台地内部西南略低,西北略高。既顺应山势,同时也能合理解决场地排水问题。
(6)小区景观绿化
本项目地块被山体环绕,周边景观资源优势十分突出。
我们在小区主出入口处设置了一处入口广场,丰富了主出入口处的景观,同时提升小区的品质。小区的主干道两侧精心设计了临路景观带,让住户在回家的途中能享受到优美的景观资源。
排房组团地块,通过围合的建筑形式,形成一个个的组团中心景观院落,同时各个block之间通过台地景观的处理手法,结合人工水景,与中心景观院落相互渗透,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景观体系。
西南部高层组团围合出的中心庭院,丰富了高层组团的景观环境,并与沿路中心景观带紧密结合。高层的架空层,结合住宅门厅设置了多种休闲小品,并将绿化自然延伸至架空层内,增加住户回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高层地块沿上仓路侧,退让红线与用地红线之间设计了一条景观长廊,为小区内住户提供散步及运动的场所,居高临下,能享受到宽阔的景观视野。
同时我们在景观设计中结合景观小品设置了多处公共娱乐设施,并在高层组团的东侧设置了两处羽毛球场,为小区内居民提供锻炼、散布、休憩的场所。
景观设计要遵从植物的地域性,多采用当地植物,创造植物特色。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配置植物,依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布局,实现高,中,低的植物层次多样,色彩丰富。多用色叶树种,丰富四季的季象变化,配合色彩的分析设计,组织植物色彩,利用植物创造对景,框景等景观手法。
4.结束语
生态建筑、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不只是现阶段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亦是未来建筑的必然选择。所以如何把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中,并且能够在建筑建设和发展中,让生态理念得到具体充分的体现,这样才能在保证城市高速运转消耗的时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保证百姓的生活质量。因此,生态建筑的设计发展,是时代进步的的标志,也是人来为了改变现有的生活状况而进行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