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媛
摘 要:文章立足于自然教育理念,以自然博物馆为载体,探究了自然博物馆和自然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自然博物馆在发挥自然教育功能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方面的实践路径。烟台自然博物馆具有广阔的室外的景观展览区,依托自然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室外资源,将馆内知识科普与馆外体验实践相结合,是自然博物馆发挥自然教育功能的新实践。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科普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9.022
0 引言
随着科技与城市的迅猛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也导致城市人群与自然环境的情感交互逐步削弱,城市人群“自然缺失症”愈发严重。而自然博物馆是让人们了解自然、认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地方,也是让人们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奇、享受探索的乐趣,并在全天候中获得新鲜的体验的地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自然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然教育功能,成为自然博物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1 自然教育理念的内涵
自然教育是以大自然为载体,引导公众认识自然和尊重自然的有效方式,它对整个社会的认识水平、对自然的保护意识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①。自然博物馆是天然的自然教育载体,对于提高公众对自然科学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达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目的,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人们愈发关注户外教学,因此,新时代下的“自然教育理念”便应运而生。所谓“自然教育理念”,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融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实现教育的有效性②。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一书中提出十七条教学原则,其中包括“自然和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世界”,由此可见陈鹤琴先生对自然教育在儿童发展方面的认同。
2 自然博物馆在发挥自然教育功能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2.1 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博物馆的整体数量以每年80座增加,自然博物馆的增长幅度是十分可观的。除此之外,自然博物馆藏品种类也在逐渐丰富,它通常包括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两大部分,目前已经构建起以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地学类博物馆、自然科学专题博物馆等类为主体的自然博物馆体系,将自然保护区、植物园、地质公园以及水族馆等纳入整个自然博物馆中。在主题选择上,自然博物馆展览突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旋律,建构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教育背景,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人们认识现在和未来所处的环境,展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2 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较短,虽然进步明显,但是尚有不足。目前大部分自然博物馆的辅导教育主要采用的形式还是展项讲解,对户外资源利用不够,户外教学辅导与室内展项讲解没有做到很好的融合。通过对多家自然博物馆的调查可以看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够强、实践创新不够、与特色文化的融合度不高是当前自然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容同质化以及展现方式单一,这是影响自然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同人群对于自然教育的认知和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也要求自然博物馆在推广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要同社会教育相结合,做到室内教学与户外教育的协调统一,增加公众的参与感,打破区域限制。
二是实践创新不够。主要沿袭传统课堂教学和科普宣传形式,自然教育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自然教育设施不足,方式陈旧。
三是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大部分自然博物馆还处于藏品展示的阶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程度较低,这种文化程度挖掘不够的情况还体现在地区自然博物馆之间的信息闭塞,没有形成统一的自然教育体系。
3 烟台自然博物馆的基本概况
烟台自然博物馆依山傍海,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一个以矿产为重点、以黄金为特色、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交相辉映的主题博物馆③。烟台自然博物馆主体建筑以海浪、岩石为景观元素来演绎这座山海名城。馆内藏品丰富,门类齐全。内设主题序厅、地球厅、化石厅、矿产厅、黄金厅、生物厅、观赏石馆、甲骨文之父王懿荣馆、美术馆、内画馆、古钱币馆、根雕馆等14个厅馆④。
烟台自然博物馆在室外的景观展览区、海边观赏石区,展出了硅化木、花梨木、玄武岩、钟乳石、灵璧石等特色自然资源,展现了具有烟台地方特色的地质、历史和人文资源。馆标雕塑、自然之门主题雕塑分布在绿树草坪间。结缘山原是海防碉堡遗址顺势改造而成。大院东南是10件由产自广西的巨型钟乳石组成的钟乳石林。“七仙女下凡”树木林由两棵金丝楠木、一棵黄金樟树、四棵黄金楠组成,均产自广西桂林,素有“死后百年不倒,倒了百年不烂”之美誉。室外广场上陈设着两棵产自中国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巨型硅化木,长41米,最大直径1.75米,是中国第一硅化木。院内南侧陈列的名贵巨型花梨木,树龄360余年,产自缅甸,干长12米,周长5.8米,重量32吨。院内陈列产自中国新疆和缅甸的52棵硅化木,硅化木林分为三个团组,相映成趣。主题建筑北侧是王懿荣诗海,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是烟台福山人,烟台自然博物馆精选其30首诗,书写刻石成“海”(图1~图8)。
4 自然教育的实践路径
4.1 理念为本,树立自然教育理念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自然博物馆承担的功能不应只局限在收藏、研究、展教方面,自然博物馆的发展理念、功能定位及使命任务亟待转变和革新,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和社会需求。
4.1.1 “过去职能”转为“未来引导”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自然博物馆的功能性定位应当向未来迈出一步。烟台自然博物馆陈列的展品十分丰富,不光有物品的展示,还结合了现代科技进行动态展示,希望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事物的思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博物馆不光是要能够记录过去历史的变化以及演绎,更要能够面向未来,指引未来的发展。
4.1.2 从“宣教者”转为“价值引导者”
我们不能将“教学”和“教育”画上等号。对于自然博物馆的宣教功能来说,更多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承载,一次深入人心的自然教育宣传活动,将会给观众带来心灵上乃至价值观方面的洗涤。这也就意味着,烟台自然博物馆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为目的,以满足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为宗旨,在推进自然教育功能发展的过程中,不再以单纯的科学知识来进行科普,而是朝着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层方向演进。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潮潮起潮落,各种思想相互辉映。自然博物馆应不再局限于对标本的诠释,还应关注环境状况和社会发展,关注贫困、弱势群体,更要因地制宜,结合社会问题,开展丰富多彩面向公众的展教活动,要在不断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坚持传播科学、传承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关系改善,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⑤。
4.1.3 从室内展项讲解转为室内室外辅导双结合
目前大部分自然博物馆的辅导教育主要采用的形式还是展项讲解,对户外资源利用不够,户外教学辅导与室内展项讲解没有做到很好的融合。例如在对儿童教育方面,除了做好馆内展项的基本讲解外,还要引导孩子走到户外,走进自然,还应当启发孩子反思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为孩子提供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效果,启发人们更好地呵护我们的大地家园,从价值观领域引导孩子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观念。
4.2 精心设计,高质量打造户外景观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少年儿童对自然环境要素认知要求》,其中明确表示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增加孩童对环境科学的知识,提高生物知识的普及率,因此自然教育提倡将教育的“阵地”变为“大自然”。自然环境为自然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丰富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知识绿洲”,树丛、溪流、鱼鸟都是很好的沉浸式体验自然的教育景观,也是公众认识和持续了解自然、提高植物多样性认知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自主探索和认知体验的重要客体。走进烟台自然博物馆,公众立马就能获得沉浸式体验,在公众享受大自然美丽的同时,科普辅导员还可以向其渗透保护环境的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公众亲近自然的兴趣,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资源、能源消费观,起到了良好的自然教育功能。
4.3 开拓创新,开发系列课程
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烟台自然博物馆根据目前“终身学习”的理念,有针对性地推出了阶段系列课程,让自然教育博物馆在开展户外自然教育的时候能够以多种面貌呈现在人们视野中。与此同时,系列课程开发的重点是放在了关乎儿童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方面,自然博物馆在育人功能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儿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体验性、互动性强的自然教育活动,重建孩子与大自然的联结,是自然教育探索的目标。
4.3.1 在教育手段形式方面不断创新
针对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习课程的开发,打造属于博物馆独有的自然教育平台与户外研学环境,打造具有自然特色的第二课堂。融合植物观察进行户外环境教育,比如“探索植物奥秘”“昆虫你我知”等。引进许多趣味性强的自然环保游戏,比如“大自然寻宝”等。还可以开展科普环保系列文艺专场演出、科普情景剧演出。在日常节假日推出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讲座,组织中小学生集体参观。除此之外,在每年的环境节日中,烟台自然博物馆都会举办相应主题的活动。例如在水资源日,将水的外循环以及内循环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来到活动现场的人们仿佛置身于水幕之中,这种教育手段的不断创新也是博物馆不断发展的一个秘诀。
4.3.2 教育管理机制的分级创立
不同阶段的人群对于自然教育的需求不尽相同,拓展现代自然博物馆的自然教育功能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分级教育管理机制。博物馆首先根据游客不同的年龄段以及客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在对小学生群体采取的是自然价值观的塑造和普及方式,通过采取动态的展现方式,让小学生人群能够被快速吸引,达到学寓于乐之中。而针对初中生以及高中生的自然教育模式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普及的重点不再是对自然资源的基本感知方面,而是希望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现场接触和了解,来启发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针对大学生、成年人或者家庭群体这部分游客,可以采取多角度交流、多方面游乐,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将自然教育和博物馆的户外实践相结合,从而满足多阶层群体的自然教育需求。
4.4 协同共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2016年我国颁布的《博物馆条例》除了要求博物馆将教育职能放在首位以外,还强调博物馆应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合作,不再停留在人们认知和理论的宏观层面,而是通过法令性文件指明了具体的实施方向和措施⑥。由政府把控方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协同共建的自然博物馆发展方式已经初步建立。例如为了提升烟台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广泛性、高效性,烟台自然博物馆与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大学生以及高校科研工作者等人群进行广泛合作,希望通过双方信息的相互共享,实践的相互协同来充分发挥自然博物馆的育人职能。这种协同共建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发展模式还体现在与机构、团体的合作上。例如在中小学领域,烟台自然博物馆可以同烟台当地的中小学机构广泛进行合作,将户外自然实践和室内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中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课程体系当中。除此之外,烟台自然博物馆也和本地的科研机构以及大学建立广泛合作,形成了高校与博物馆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有效地增强了烟台自然博物馆的科研能力以及科普水平。
5 小结
在当下中国的教育体系当中,课堂教学无疑占据了主导地位,但这并不能否认户外教学对学生乃至成年人成长的作用。将自然博物馆的馆外活动同现场教学相结合,充分贴近自然,因材施教,切实发挥出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带来正向的引导。在本文中,烟台自然博物馆作为地区自然博物馆的代表,它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作出的诸多努力让我们看到了自然博物馆在新时代下推动自然教育的方法,无论是推动思维的变革、户外景观的高质量布局还是全民的参与,烟台自然博物馆的这些方法无疑会给正处于发展过程当中的中国自然博物馆带来一定的启发,为中国自然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注释
①李娅,余磊,窦亚权.中国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路径:基于国外的启示与经验借鉴[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4):113-118.
②陈莹.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户外游戏中本土资源的应用[J].家长,2022(36):102-104.
③周利霞.烟台自然博物馆宣传教育与服务工作探析[J].教育界:下旬,2014(5):[页码不详].
④栾明杰.自然博物馆科普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5):12.
⑤严洪明.当代自然博物馆角色变化[J].自然博物,2014,1(00):75-79.
⑥兰国英.自然博物馆研发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自然博物馆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S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