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背景下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发展探究

2024-06-17 10:51王振豪吴婕甘芳明
新楚文化 2024年11期
关键词:发展探究文化振兴

王振豪 吴婕 甘芳明

【摘要】北路壮剧起源于田林县旧州镇,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成形,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文化发展历史,是广西壮族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地方戏种之一。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田林县北路壮剧因受众少、学唱难度高、方言浓厚、艺人呈老龄化发展趋势等各种因素使得面临传承断代危机。作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戏剧之一,田林县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通过设立北路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北路壮剧博物馆等方式对其加以保护,让田林县壮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本文以调查文化振兴背景下田林县北路壮剧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在保留北路壮剧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究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发展的新出路,以实现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文化振兴。

【关键词】文化振兴;田林县北路壮剧;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1-005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1.015

【基金项目】2023年自治区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文化振兴下田林县北路壮剧发展现状调查”(项目编号:S202313830085)。

北路壮剧是广西传统说唱与表演相结合的产物,并以民间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容丰富多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特有的民族性文化符号。2006年,田林县北路壮剧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知田林县北路壮剧是被国家认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文化和旅游部颁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明确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强非遗代表性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2023年5月8日,田林县壮剧艺术节也在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正式开幕。国家文化政策的颁布、田林县政府举办壮剧文化节等迹象表明,无论是国家还是田林县当地政府都十分重视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的发展,各项政策优势也为田林县北路壮剧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虽然保护力度加大,保护方法变多了,但并未让人民群众真正喜爱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多数人仅仅是因为壮剧的“非遗”名号而去认识北路壮剧,并不是真正认识到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不是真正喜爱壮剧文化,也很少有人愿意投身到北路壮剧的演绎和创作中去。多数青少年也是对戏剧文化持敬而远之的观念,并不愿意去深入了解或学习北路壮剧文化,因此仅仅依靠政策这种外在力量并不能完全实现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文化振兴,要在保留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实现其自身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此可知北路壮剧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一、文化振兴背景下北路壮剧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并相继出台了许多保护政策和措施,田林县北路壮剧也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田林县北路壮剧第十一代艺师黄志元,依靠自己的才识,把握机遇,根据人民大众的喜好创作出新的壮剧曲目,如《一双布鞋》《九品官办宴》《西林教案》等,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剧目,深受群众喜爱,使得壮剧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让田林县北路壮剧再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这次的机遇具有偶然性,是依靠当地政策优势以及非遗传承人黄志元自身的才能为壮剧迎来了这次发展机遇,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北路壮剧学唱难、传承难、传播难等固有弊端,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那此次的发展终将是昙花一现,难以实现壮剧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北路壮剧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

第一,当代非遗传承人的卓越才识。北路壮剧发展至今共产生了十一代北路壮剧艺师,第十一代艺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志元自幼与壮剧结缘,从80年代便开始从事壮剧的剧目创作工作,三十多年来黄志元根据当今群众生活进行编撰壮剧剧目,让田林县北路壮剧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这样更容易引发群众的共鸣。此外,他将壮族民歌、谚语、俚语等脍炙人口的语言编入壮剧中,让壮剧唱词变得朗朗上口,就像唱山歌一样,结合语言特色编入到壮剧曲目中,创编新曲目达八十余篇,改变了壮剧曲目单一的尴尬处境,让田林县北路壮剧迎来了新的发展。在2016年,由黄志元创作的大型壮剧《瑶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50万元资助,分别于当年十月、十一月参加全区戏剧展演和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在非遗传承人黄志元的引领下,北路壮剧迎来了新发展的曙光。田林县北路壮剧这次的发展,凭借的是黄志元独到的眼界和卓越的才识,他深刻认识到田林县北路壮剧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当文化脱离群众时,那么文化将失去生机与活力,因此北路壮剧的创作要和群众紧密联系,致力于做到文化来源于群众,同时也要服务于群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新发展,文化的传承绝对不是非遗传承人个人的义务,文化发展应当在把握当下的同时,加强对下一代田林县北路壮剧团队的培养,为田林县北路壮剧注入新鲜的血液,要打破传统的拜师授艺、家族传承的局限,让田林县北路壮剧的学习大众化、生活化、便捷化,吸收更多的知识阶层加入壮剧团队中来。

第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田林县素有“中国壮剧之乡”之称,2023年5月8日晚,田林县壮剧艺术节隆重开幕,这是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和百色市“百香百色”文化旅游品牌宣传推介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田林县壮剧艺术节以“壮家有戏秀美田林”为主题,对田林县北路壮剧艺术的起源、变迁、发展趋势以及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等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呈现一台由序《开台戏》及《田林有戏》《壮家有戏》《壮戏飞扬》三个篇章组成的精彩晚会,充分展现田林县北路壮剧独特的唱腔、戏剧形式和近年来其创新发展的成果。北路壮剧在田林县长期大力保护、开发和推介下,已发展有三十六声腔,上演剧目多达300余个(数据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在当地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下,田林县北路壮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壮剧文化节更是展示了壮剧的独特风采,通过举办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节,营造社会文化氛围,让壮剧文化充分展现在大众视野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渲染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氛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壮剧文化。但北路壮剧受众少、学唱难度高、方言浓厚等固有弊端并未得到改变,其方言特征也会成为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想要让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走出田林县,走出广西,走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不然短暂的发展终将会成为昙花一现。

(二)传承问题

北路壮剧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完善,曾形成许多壮剧戏班,并以戏班和家族言传身教为北路壮剧主要传承模式,该模式传承下,壮剧演唱很容易受到艺人主观意识的不同而导致剧目传承出现偏差,因此还未建立起完善的传承体系。加上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很少有人为日常生计而困扰,以往将孩子送入戏班谋生混口饭吃的局面也已经完全发生改变,导致现如今壮剧戏班凋零,缺乏创新型人才,难以创作出一些脍炙人口的、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优秀壮剧曲目,使得北路壮剧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加上现如今生活的快节奏发展,也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壮剧,一些老一辈壮剧艺人有的因老龄化而放弃从事壮剧工作,或者因生活问题不得不改行选择其他职业来谋生。现如今,田林县老一辈壮剧艺人的凋零,加上新青年一代对壮剧缺乏兴趣,一旦传承人改行或学习者不愿继续发展,就会面临“艺在人身,艺随人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北路壮剧如果不能在当今时代实现自身的创新性发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那么这类戏种终将成为历史。

二、北路壮剧的未来展望

在时代发展潮流中,要打造田林县北路壮剧特色文化产业,开创“壮剧+旅游”的特色文化传承模式,将田林县北路壮剧元素融入实体产品中去,避免壮剧文化展现形式的过于单一,并开发田林县北路壮剧背后的神秘故事,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壮剧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拓展田林县北路壮剧的表现形式,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多样化的文化展现形式更能够满足群众的多样文化需求,拓宽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文化传播渠道,以文创以及影视作品多方面进行文化传播。此外,要发挥互联网新媒体文化传播优势,从多个角度实现北路壮剧的新发展。最后,要实现田林县北路壮剧的创新性发展,壮剧的“汉化”是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不然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的传播将止步于广西当地。

第一,文旅结合,打造“壮剧+旅游”文化发展新模式。田林县北路壮剧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具有很高的旅游文化开发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响应国家号召,借助打造壮美广西的文化政策优势,推动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的新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以促进田林县当地乡村旅游、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旅游在传播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赋能的重要手段。田林县北路壮剧想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打造“壮剧+旅游”文化发展新模式,将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进行实体化,如打造壮剧体验馆,为游客提供壮剧服饰和舞台,让游客亲自体验上台演唱壮剧,拉近游客与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的距离,给予游客更好的壮剧文化体验。同时也可以借助将田林县壮剧文化节打造成为当地特有地方节日,让壮剧文化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策划打造一批壮剧文化旅游精品路线,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将田林县北路壮剧融入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旅游等项目中,进一步发展当地特色的旅游文化。设计田林县北路壮剧吉祥物,以及其他壮剧相关的产品,将北路壮剧元素融入各种生活用品中。通过打造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旅游”新业态,以旅游促进壮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以特色的北路壮剧文化符号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文化旅游的良性循环。

第二,创新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展现形式,实现文化多样性。田林县北路壮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壮族人民的文化瑰宝,但现如今的文化展现形式仅为戏剧演出展示为主,仅仅能满足消费群众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要实现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的新发展,就要实现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首先,壮剧的创作来源便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在群众中挖掘现代故事,这样才能创作引发群众的共鸣壮剧佳作。除此之外,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应呈现多样化发展,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戏剧表演,可以适当向影视以及文创等方面发展。通过影视讲解田林县北路壮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赋予北路壮剧神秘的故事情节,创作一些群众日常所需的文创产品,如壮剧玩偶、带有田林县北路壮剧元素的钥匙扣等文创产品,将田林县北路壮剧文化的精神内涵赋予影视中或者文创,面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说唱的形式。

第三,借助新媒体快车,迎合时代要求。当今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田林县北路壮剧可以通过新媒体网络传播方式进行文化传播来提升壮剧的知名度,许多非遗和民俗文化依靠互联网机遇获得了创新性发展,在互联网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现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势头正盛,新媒体行业市场也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新方式层出不穷,各类网络平台、短视频等新应用应接不暇。新媒体这个新业态,围绕互联网重塑了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基于这种背景,壮剧文化的传播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呈现,如借助如抖音、快手、小红书、bilibili等短视频APP进行壮剧文化传播,通过互联网拉近壮剧群众的距离,让群众认识壮剧的途径多样化、便捷化。

第四,实现壮剧的汉化,扩大受众群体。田林县北路壮剧使用壮话说唱的表演形式制约了壮剧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受众只局限于当地,文化影响力仅仅局限于田林县以及周边地区,拥有的社会影响力和受众群体远低于京剧、豫剧等戏种。因为壮剧有着很强的排外性,如果简单地换成普通话或者其他语言,北路壮剧将失去本身所特有的韵律,因此对于北路壮剧的汉化则需要专门的精通壮语和汉语的高端人才来进行,在保障田林北路壮剧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不改变的同时,也要保证剧目曲调韵律的流畅。要加强与汉族戏曲专家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汉化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田林县北路壮剧的“汉化”,为北路壮剧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田林县北路壮剧如果不能实现向汉语的转化,那么它的传播范围将会大大受限,那么也将只能偏居一隅之地。同时面对全民普通话的普及,壮剧的发展将更加难以为继,因此,要实现壮剧在新时代的发展,对壮剧曲目进行汉化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壮剧的汉化,需要汉、壮两族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交流合作,是两族文化的碰撞融合,也将为壮剧迎来新生,同时也有助于壮剧文化扩大受众群体,为壮剧文化走出广西创造条件。

三、结语

田林县北路壮剧短暂的发展并未改变其固有弊端,他的发展要面向现代化、面向群众、面向未来,要坚持壮剧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壮剧戏目,同时文化的发展不能与主流教育相背离,要加强打造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让学校成为非遗文化传承地,学生成为非遗传承人,只有把壮剧文化与教育结合,才能使之永葆生机活力。同时也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对壮剧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方式,扩大壮剧传播范围,实现壮剧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之注入新时代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许瑞,杨庭静,覃昌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北路壮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百色市田林县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0(07):167-170.

[2]陈炜,高艳玲.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壮剧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91-96.

[3]杨秀昭,孙婕.论北路壮剧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02):87-92

[4]王金凤,李广宏.旅游演艺视野下广西田林壮剧旅游开发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5,28(04):6-8.

[5]梁家胜,梁兰化.广西田林县“北路壮剧”展演场域和传承路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0(02):28-32.

作者简介:

王振豪(1999.11-),男,汉族,河南虞城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吴婕(2002.10-),女,汉族,福建连江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甘芳明(1993.04-),通讯作者,女,壮族,广西扶绥人,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探究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逻辑与治理反思
弘扬德孝文化 助推文化振兴
浅谈如何加强乡村文化振兴
关于新时代的思考
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与企业会计理念发展研究
信息化测绘时代工程测量发展探究
试分析新环境下电力通信的发展
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发展研究
二三线城市早期教育行业发展探究
“文艺复兴”的经验启示与辽宁的“文化振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