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刘颖 牟乔
摘要:目的:文章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具体创作等相关问题,力求尽可能揭示其传承价值和推动其创新实践,从而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和弘扬、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以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方法:收集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归类和整理,并进一步细化研究。结果:加强对文化自信的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明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创作研究要点,推动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创新发展。结论: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推动文化传承及传播、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应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古诗词艺术歌曲。
关键词:文化自信;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历程;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0 引言
中国艺术歌曲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借鉴西方声乐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分支,以古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加之现代作曲家对中国古诗词的理解,以现代作曲手法创作而成。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呈现过程中,声乐演唱者及艺术指导(钢琴伴奏)人员均要准确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在明晰其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融入感情色彩,使歌曲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我国第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由青主于1920年创作而成。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此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逐渐成熟,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艺术化的体现[1]。而“声乐艺术指导”一词则最早出现在吕晓明1995年发表于《音乐学习与研究》中的《谈声乐艺术指导与教学》一文,且在1998年召开的钢琴艺术指导学术研讨会上被确立并沿用至今。
1 国内研究现状
因暂未发现国外学者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演唱及艺术指导的相关研究,故本文围绕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展开探讨。通过校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平台检索,发现音乐与舞蹈学科中,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及艺术指导相关文献共有200余篇,其中多数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研究,较少涉及对其艺术指导的探索,鲜少有同时探索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及艺术指导的研究。并且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层面侧重演唱分析、歌曲美学特征、作曲家个人以及教学方面;艺术指导研究层面侧重音乐本体分析、曲式结构分析以及舞台表演方面。
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研究:李雪梅《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与教学研究》、黄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李娜《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和审美价值》、蒋鸣《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古代衍变与近代发展》、邸婧璇《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吟诵特征探究》、宗琦《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长相思>的演唱分析》等[2]。
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指导研究:李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贾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研究》、朱长莉《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特征》、崔莹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艺术》、龚子蔚《古典诗词歌曲钢琴伴奏编配的教学研究》等。
当前研究更多讨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或艺术指导方面,二者结合的研究中也较多涉及某一具体作品的研究,暂未发现二者并置的整体研究专著。同样,相关文献虽有对文化自信的关注,但未有放置于整体文化自信视域的专项研究。在此基础上,暂未发现与本课题相关的省社科规划已立同类项目,因此本课题具有极大的探究空间、较强的创新性、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本文研究对象是古诗词艺术歌曲,重点关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如何提升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如何更好地创新、推广和传承。
2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1 学术价值
基于古诗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探讨如何在传播、推广层面体现文化自信,可以为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探索如何强化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技术支撑,如此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2 应用价值
一是在音乐教育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古诗词文化素养,同时促进综合素养的培育;二是为高校音乐表演提供实用的指导,促进其高质量发展;三是有利于高校音乐表演(声乐及艺术指导)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四是可拓宽当前音乐创作领域。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技巧,能够激发音乐创作的灵感和创新能力,为音乐创作提供思路和参考,推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3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古诗词作为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瑰宝,备受人们喜爱。将古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创作出艺术歌曲,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性传承[3]。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时期——古代诗词歌曲;发展时期——唐宋词调;繁荣时期——明清
戏曲;转型时期——近代艺术歌曲;创新时期——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
从古代诗词歌曲到唐宋词调,再到明清戏曲,再到近代的艺术歌曲,直至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每一个阶段都饱含着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碰撞与融合[4]。未来,古诗词艺术歌曲还将继续探索与创新,为听众带来更美妙的听觉享受[5]。
4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当前更应基于文化自信视域进一步创新发展和推广,以提高知名度,扩大传播范围,进一步吸引人们关注。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转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音乐家们开始尝试将古诗词与近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到了20世纪5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迎来第一个发展高潮,诞生了许多经典作品,如《在水一方》《月满西楼》等,流传至今[6]。
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合了古诗词的文学底蕴和音乐的艺术魅力,因此歌曲在传达情感、塑造意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往往能够唤起人们对自然、人生、情感的共鸣,给人以美的享受。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重唱、合唱等,同时还有各种乐器的伴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新媒体时代,可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手段等创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和传播模式,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推动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新的时代更上一层楼。
一是融合现代元素:在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时,可以尝试将古诗词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使歌曲更具时代感,体现时代精神。
二是运用新技术:可以运用现代录音、混音等技术手段和设备,将古诗词艺术歌曲制作得更加精致,提高其艺术价值。
三是拓宽传播渠道:通过自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扩大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种艺术形式。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对其加大创新、传播力度,其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进而增强国人文化自信。
5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和创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和创作是一项充满挑战且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这一领域,并勇于创新这一艺术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开始与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跨界融合。例如,一些音乐人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古诗词歌曲中,使这些歌曲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具现代感。此外,古诗词歌曲还可以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数字化时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数字技术,这些歌曲可以更便捷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了解和欣赏这种艺术形式。同时,数字化时代,还可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古诗词歌曲,例如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学校可以将这些歌曲融入课程设计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也可以举办古诗词艺术歌曲比赛、音乐会等活动,加深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实践创新的同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论研究也不容忽视。通过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演唱技巧等,可以更好地挖掘其艺术价值,并为创作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理论研究还可以推动古诗词歌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应该在国际舞台上得到更全面的展示,有利于增强国人文化自信。通过参加国际音乐比赛、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和欣赏这些歌曲,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国际交流还可以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和动力。
具体说来,要进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和创作,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古诗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历史事件和人文精神。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内涵。首先可深入阅读古诗词,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理解其主题、意象和情感[7]。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其次学习音乐理论与创作技巧,如旋律创作、和声理论、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再次分析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了解二者在表达情感、营造氛围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思考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注重聆听古诗词艺术歌曲实例,如《水调歌头》《阳关三叠》等,分析它们的创作手法、音乐特点和表现效果。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以上工作完成后,可以尝试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从简单的曲调开始,逐渐加大难度。创作过程中,注意保持古诗词的原意和意境。
此外,还应当与其他研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者和专家交流,分享经验和想法。如此可以拓宽视野,获得新的灵感。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尝试与其他音乐家或诗人合作,共同创作古诗词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和创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半途而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6 结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歌曲也在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期望为这一领域的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总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未来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多方努力。唯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以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从而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秀敏.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演唱专业中的教学研究[J].乐府新声,2012,30(4):158-161.
[2] 曾广海.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及演唱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3] 刘茜.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依字行腔”[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4] 杨晶.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5] 李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奏分析[J].中国文艺家,2018(4):25-26,28.
[6] 李娜.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7] 荆蕾.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J].艺术品鉴,2017(3):286,280.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2024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及其艺术指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YSD233
作者简介:王佳 (1981—),女,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刘颖 (1981—),女,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牟乔 (1981—),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