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全国各省份在中央的号召和引领之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纷纷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澎湃、向新而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陆续奔赴全国各地,采访调研各地方、各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4 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迈进第三个十年。在这一关键节点,东北正在续写全面振兴的新篇章,他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破局点在哪里?
以吉林省为例,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吉林工业化起步早,是我国汽车、化工、电影产业的“摇篮”,创造了众多全国“第一”,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
从工业看,一汽汽车、长客高铁、长光卫星等“吉林制造”享誉全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吉林工业持续向好。
从农业看,吉林有近1亿亩黑土地,粮食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800亿斤,今年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吉林有底气、有想法。
从创新看,吉林有66所高等院校、106个科研机构和众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走科技创新道路,吉林创新驱动的潜力巨大。
当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吉林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抢占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也奔赴吉林,探寻吉林的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又正奔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