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东华 李杰
收稿日期:2024-01-05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整体性研究”(项目编号:XTKT202302)
作者简介:谭东华,女,湖南新化人,中共岳阳市委党校(岳阳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岳阳市基地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李杰,男,湖南岳阳人,中共岳阳市委党校(岳阳行政学院)科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摘要: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深入认识理解其生成逻辑、鲜明特征与理论贡献等若干问题。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对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的哲学思考,也是对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更是对以往优秀哲学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价值论上体现了根本性与贯通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系统性与全局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鲜明特质。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境界、为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为继续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4)03-0031-0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重大命题,首次在2022年7月26日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被郑重提出。随后,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论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1]。客观地说,全党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非易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深化的过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一重要要求,本文旨在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以及理论贡献等问题,以期为推动全党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提供有益的思考和交流。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成逻辑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必须弄明白的前提性问题就是其从何而来又何以生成。对于这一问题,可从现实、历史、理论三个维度进行探源。
(一)现实指向:对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的哲学思考
哲学是时代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必然是所处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是在体现时代精神、解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生成发展起来的。新时代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史无前例,让世界刮目相看。但新时代十年的中国既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既有“登高望远”的豪情,也有“为山九仞”的压力。当今中国国内国际环境之复杂,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比如,当今世界格局东升西降,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动荡与变革交织,团结与分裂碰撞,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世界新的动荡变革期里,如何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已成为我们党今天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又比如,如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求生存”转向“求生态”;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跳出历史周期率,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等等。对于这些进入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的解决,其根本路径就是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思考与回答。因为哲学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世界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洞见,帮助我们理解并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正是在回答新时代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过程中生成发展起来的。
(二)历史追踪:对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根植于实践之中,汲取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生成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实践紧密相连,既是对过往探索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众所皆知,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实践历程里,其间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执政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瞬间解散,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土崩瓦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连续倒塌倾覆,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其中一个根本因素就是这些国家领导人的立场、观点、方法出现了问题。比如,人民立场的偏离、独立自主意识的抛弃、守正创新思想的无视,等等。这些为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深刻教训,也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了具有警示意义的历史镜鉴。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余年历史进程里,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顺应人民期待,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十年里,党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蓬勃发展,焕发出强大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实践与创新发展的历史。总结党百年奋斗的这一伟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集中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2]这“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需倍加珍惜并长期坚持,为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根本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科学概括和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和党百年奋斗历史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并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其世界观、方法论也越来越彰显。
(三)理论寻根:对优秀哲学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其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党历来有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新时代得到了更加鲜明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为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得以生成并不断发展,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比如,总书记遵循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新思想;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新思想;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以矛盾分析为核心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等。这些都充分表明总书记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运用及其创造性发展。
其二,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理论传入中国后,便开始了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先后孕育出毛泽东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涵盖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想,具体体现为邓小平理论中的哲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哲学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哲学思想。概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思想,在遵循“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和灵魂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对这笔财富特别珍惜,创新性地吸收了这些观点和方法的精髓,概括和提炼出了“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延伸与拓展,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具体展开,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其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积淀深厚,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尤为丰富且深邃,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阴阳相生的辩证传统,以及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丰富内容。[3]这些哲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与观点,比如,坚持人民至上,体现“民惟邦本”的思想;坚持自信自立,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体现“知行合一”的思想;坚持胸怀天下,体现“四海一家”“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思想等等。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丰富、逻辑严密,集中体现为“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和胸怀天下等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从个体来看,每一个坚持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各有侧重,但从整体来看,它们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根本性与贯通性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一)在本体论上体现根本性与贯通性的统一
本体论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性问题。“六个必须坚持”是世界观方法论层面的范畴和论断,不是一般的理论观点,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中国和世界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管方向、管长远、管全局的统领性指导意义。同时,“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其内涵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内容中,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各领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灵魂和红线。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体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都蕴含着对系统观念的运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体现等。
(二)在认识论上体现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在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真理和价值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体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强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集中诠释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所具有的根本立场、精神特质、理论品格、实践要求、科学方法和世界情怀,不仅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底蕴,还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大视野,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独特贡献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充分彰显了价值立场。如,强调坚持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坚持中国立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等等。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到“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生动诠释和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
(三)在方法论上体现系统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通用手段,它决定了我们如何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与途径。“六个必须坚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系统谋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现了系统性和全局性的统一,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和思路。比如,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坚持系统观念,强调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坚持胸怀天下,则体现了对全球视野和人类命运的关注,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具有全球意识和战略眼光,以系统观念和全球视野推动事业发展。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系。
(四)在价值论上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六个必须坚持”是中华传统文化“天下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的有机融合,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又具有宽阔的国际胸怀、世界视野;既心系人民,又胸怀天下。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并从中创造性汲取了中国传统哲学蕴含的精髓和精华,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另一方面,“六个必须坚持”不仅解答了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也回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以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博大的世界情怀、世界担当。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价值和普遍意义。
(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重大理论命题的提出与论述,其突出贡献就是打破了我们以往的认识局限与思维习惯。在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可以有具体的形态,但其立场观点方法是一致的,不存在某一个具体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意味着其既贯穿着共同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同时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与时代特征又有中国式的表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特殊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新境界。比如,坚持人民至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价值论,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强调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坚持自信自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内外因辩证分析方法,强调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独有精神气质;坚持守正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认识论,总结党百余年来理论创新经验,强调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彻底理论品格;等等。总之,“六个必须坚持”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新的时代内涵、思想内涵、文明内涵,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深化与拓展。
(二)为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具有哲学的、真理的价值,也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历史价值。当今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并愈发严峻,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等问题越来越凸显。要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需全人类共同行动。为解决世界经济、国际安全、能源环境、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指引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在天下情怀与宽阔胸襟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旗帜鲜明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世界精神成长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中国提出并积极推进共建的“一带一路”,提出并推动落实的“三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举办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等等,一系列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的倡议和行动,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有力实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伴随着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及“三大倡议”的提出,伴随着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伴随着因中国的发展进步给越来越多的国家带来红利与实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也必将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赞许和认同,而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立场观点方法也必将在世界文明史上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理论贡献和实践推动。
(三)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现在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已迈上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虽然我们现在具备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基础,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在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里进行现代化强国建设,无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必须不断推进创新才能完成这一伟业。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长期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还必须在顶层设计上不断创新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内涵。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如何继续推进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总要求,即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这一总要求集中通过“六个必须坚持”的具体内容体现出来,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六个必须坚持”立场观点方法作为理论创新的首要前提特别提出来,这一首要前提的提出就意味着“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指导性思想、规律性要求。有学者将之概括为,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自信自立是理论创新的鲜明态度,守正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的实践要求,系统观念是理论创新的思想方法,胸怀天下是理论创新的视野格局。总之,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系统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与党的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1-01(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 2022-11-17(1).
[3]中国哲学史[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6):6-8.
责任编辑:周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