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与思政课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2024-06-16 05:24熊文珍
客联 2024年3期
关键词:特色思政资源

熊文珍

摘 要: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进校园、进课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思政教育应积极挖掘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形式,在弘扬特色文化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思政课;教学

文化传播是高校所承担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是所在地的文化集散地和中心[1]。作为在特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特点鲜明的文化体系,地方优秀文化代表着一地的文化与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明显的文化标识。因此,地方优秀文化作为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现实,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挖掘好、运用好地方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意义重大。

一、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走出了不同于其他世界文明体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精神源泉。办好思政课就要不断壮大主流价值,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地方特色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并具有直观性和就近性的特点,能极大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是有利巩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地方优秀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既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是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源。思政课的特色在于它的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凸显思政理论课鲜明的意识形态性。[2]新时代抓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价值中寻求观念共识,而数千年来绵延传承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有利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地方高校思政课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必须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思想纯洁、立场坚定,内容上绝对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此为“守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材料选用上,也要做到思维创新、视野广阔。各地具有特色的优秀文化风俗,以学生对地方文化熟悉度和热情度较高的优势为基础,以地方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内在融合为核心,打通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统一性的关键环节,可以更好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除了能大幅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江西、湖南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有着独特的地域亲和性优势,能有效弥补思政教材因概括性、理论性而带来的柔性不足,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塑造他们积极的价值观。

二、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现状分析

一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有两个表现,一是资源的占有度,二是资源的融入度[3]。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挖掘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参与较少,影响着对资源的占有和学理性阐释,尤其影响对其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把握。同样,即使占有丰富的资源,但如果教师把握不好这些资源和思政教育间的关联性,找不准二者的契合点,不能把资源有效地融入教学中,也很难产生理想的育人效果。目前,思政课坚持使用“马工程”教材,保障了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但在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来丰富教学方面做得还不够。地方高校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政课教师应强化这种服务意识,通过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功新时代的情怀和责任感。

二是优秀文化资源利用方式单一。利用方式单一影响了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播。如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不适应,很多教师没有赋予传统教学方式以新的内容,以及没有利用现代媒介优势,这样即便内容再好,也极易使学生产生课堂倦怠问题。还有就是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完善。大部分高校比较注重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而忽视校内平台建设。即便建有校内平台,也不够完善,不能很好体现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化。

三、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对策分析

一是提高教师驾驭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思政课教师首先要认同地方优秀文化,要通过各种途经全面、系统了解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对地方文化的爱好,增进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自觉担当起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资源的历史使命。其次要系统梳理地方特色优秀文化,形成优秀教学案例,如从地方故事、英雄人物等提炼出生动感人的故事,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还要将地方特色优秀文化有机导入教学体系,把地方特色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与教学联系起来,在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涵养学生积极向上、砥砺奋进的价值观。再次是打造具有本地化特色、符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思政实践活动,实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二是加强地方文化资源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坚持以统编教材为主、地方优秀文化资源为辅的原则。坚持以教材为主的原则,在尊重统编教材内容和思政教学目标基础上,结合地方文化特点进行微调,形成地方特色。避免本末倒置,将思政课演化成地方文化宣传普及课。同时要坚持选取精品,避免盲目使用、过度使用地方文化资源。并不是在所有教学章节中都用,而是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逻辑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运用。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保证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三是注重思政课堂教学改革。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最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单调、刻板、枯燥的说教式教学。将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引入可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帮助。尤其是物质文化遗址场所的介入,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例如江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各类革命遗址,现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

总之,地方文化既是所在城市高校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资源,也是地方高校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对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丰富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焦金波.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版),2020,35(5):87-90.

[2]吴贵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71-73.

[3]赵国付,黄伟.区域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1,35(1):107-110.

猜你喜欢
特色思政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