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国家对卫生健康行业投入的逐步加大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公立医院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凸显。现阶段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问题入手,分析深层原因,提出具体对策,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立医院 专项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233-02
随着国家对卫生健康行业投入的逐步加大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专项资金作为公立医院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一、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具体内容及管理要求
(一)具体内容
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包括上级人民政府拨付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卫生事业发展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财政专项资金,医院以市场委托方式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取得的非政府计划安排的横向经费以及由医院自筹具有明确用途的项目资金等。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一般包括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卫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巡诊公共服务,以及由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批准立项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方面。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群众就医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横向经费以及由医院自筹具有明确用途的项目资金对医院重点发展项目给予支持,促进医院科研能力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和快速发展。
(二)管理要求
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近年来,国家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日趋严格和细化,要求对预算指标进行全生命周期过程记录,加强监管和约束。另外,随着公立医院近年来取消药耗加成、医保支付改革以及运营面临客观因素导致的困境等,需要结合医院规划及计划目标,加强横向经费和自筹项目资金的管理,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医疗技术发展,打造重点学科,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专项资金涉及范围广、种类多,公立医院同时还具有复杂的日常业务活动,导致管理难度较大,现阶段与管理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在管理过程中如何结合实际,提高资金管控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尤为重要。
二、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关于印发卫生健康领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1〕14号)指出,到2022年底,全国各级卫生健康、中医药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如“申报项目积极、使用资金粗放、后续监管缺位、绩效评价有限”,组织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绩效目标理解不透彻,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关注不够,不能有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等。究其原因,部分医院及经办人员多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缺少系统思维,重视资金拨付是否到位,但却疏于其他环节的管理,对于资金管理要求没有深入解读,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项资金合理使用。
(二)监管与评价存在困难
专项资金纵横拨付环节及经办岗位较多,公立医院在管理专项资金的过程中,对于专项资金缺乏有效的系统性和精细化管理,可能导致出现各类问题,且不易监管与评价。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医院要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包括决策情况、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产出情况、效益情况、满意度情况及其他情况,评价指标内涵应当明确、具体、可衡量。大部分医院自评报告由财务部门或者业务部门整理,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较难做到客观公正,使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我约束。部分医院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机构基于利益考量或受专业局限性制约,评价内容较为单一,多集中于资金使用方面,对于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不到位,评价工具不完善,不能完整、客观披露项目全貌。上级有关部门在各省份区域绩效评价工作基础上通过核查、抽查或者评审等方式开展评价工作,力度有待加强。财政专项资金覆盖面广,层级多,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里的资金流向可以实现数据溯源便捷性、准确性,未在系统中体现的数据末端工作内涵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有些医院在资产购置过程中,缺少充分的资产配置可行性论证,只关注资金是否到位,对于使用项目资金购置的资产后续管理不够重视,管理责任不清晰,设备使用率偏低,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未能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
(三)业财融合不到位
我国公立医院大多采用扁平化组织架构,部门之间边界清晰,跨界思维欠缺,导致管理能力以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财务部门更多地扮演的是事后记账与监督的角色,较少事前介入和事中管控,与实际业务脱节且滞后,而且大多只管控专项资金用途,无法核实真实性,导致专项资金管理出现疏漏。
以项目申报与预算编制为例,医院一般委派归口管理的业务部门作为项目责任部门,由业务部门进行项目申报,不了解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对项目没有进行认真分析,缺乏可行性研究,与医院发展规划及实际情况契合度不够,仓促填报。财务部门预算编制时对于项目具体内容不了解,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到位,测算精细度不够,导致资金需求与业务方案、工作任务偏离,实际执行时出现偏差。
以横向科研课题为例,涉及到财务部门、归口职能部门以及临床项目组,特点是资金量大、参与人员多。通常临床项目组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由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的组织、实施等,但由于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大都为一线业务人员,无暇关注管理细节,归口职能部门一般安排人员兼任项目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只有在项目组报销时才能了解少量信息,财务部门、归口职能部门以及项目组之间处于松散管理状态,对项目的监管没有实时性和连续性,因此,需要建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加强项目监管,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四)资金管理不规范
财政专项资金相关文件对资金拨付流程、具体用途、目的等有明确规定,但是资金使用过程中,财务人员因能力问题或沟通问题等仍然会面临一些界定不清或者模糊的情况。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比较典型的问题,如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前松后紧、会计核算不正确等。
专项资金具有时效性,医院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绩效目标,将专项资金使用完毕。但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来自多个渠道,包括中央、省级、市级、同级财政,有些资金分批下达,有些项目又细分为多个小项目,医院对资金拨付情况较难掌握,给资金使用带来困难。另外,有些专项资金在申报审批通过后,资金下拨过程较长,实际可使用时间过晚,甚至跨年度,对项目实施造成一定影响。医院财务部门与上级部门以及本单位业务部门信息不对称,需要及时沟通,医院日常财务工作繁琐,若经办人员关注程度不够,衔接不到位,则会导致财务核算困难以及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等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故而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应设专账核算。项目的种类与数量都较多,有些项目使用的卫生材料、试剂、设备等与医院日常业务共用,完全区分清楚难度很大,给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以及精确核算带来压力。有些问题是由于不清楚如何进行财务处理或不熟悉会计科目,与日常业务混淆,专项资金项目支出未体现,未专账核算,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项目开展。
另外,由于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于支出范围的界定不尽相同,例如,有的资金支出范围规定可以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有的规定可以用于职工参与项目工作而发生的加班费用,而具体经办人员未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本应在专项资金中支出的费用却由自有资金列支,医院运营额外增加了负担,同时导致专项资金结余过大,项目结束后,资金结余还要按规定返还财政。
(五)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事后报销,财务部门较难掌握资金使用进度,且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人员较多使用手工表格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登记、跟踪等,工作量大,周期长,影响准确性,不能及时响应业务部门的查询需求,不利于专项资金的管理及项目实施。
三、建议
(一)完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
根据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公立医院应切实强化绩效管理,提高编制绩效目标的准确性、科学性,加强过程监管,有效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避免浪费,及时将财政专项资金结余及时返还财政。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探索多部门联合、大数据筛查等多种监管方式,而非限于项目核查、抽查等,同时制定以结果为导向的资金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区分主客观因素,对完成效果不佳的单位应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以利于工作改进,对真正将工作落实到位的单位予以适当激励。医院应搭建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管理框架,优化流程,建立健全覆盖全过程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环节控制,细化管理内容,业务部门落实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部门结合预算加强对支出范围、原始凭证及附件的审核;按要求做好日常监管与监控,合理安排支出进度,及时纠偏,优化完善;加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力度,对于经费使用、结项情况摸清底数,规范资金使用,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形成闭环管理。
(二)加强全方位沟通
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成因与沟通不到位有关,包括医院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或合作单位的沟通,医院财务人员与本单位业务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在资金分配及拨付方面,医院应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反映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专项资金管理中医院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围绕绩效目标达成这一主线,完善内部协调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从全局观念出发,协同配合,形成联动机制。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方案制定中,可以帮助提升业务流程的合理化和规范化,业务人员主动了解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积极配合财务工作的开展,可以更精准把握专项资金管理要点,优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节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以横向科研课题为例,医院应明确归口职能部门、财务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归口职能部门负责总体协调与管理,指导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监测项目实施进展及绩效评价,财务部门负责指导项目负责人进行预算编制,三方定期召开碰头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小结,对问题进行反馈,便于改进工作。通过建立深度融合、高效沟通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医院资源,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三)加强财务人员能力建设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培训或轮训,切实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队伍建设,为医院提供学习平台和机会,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带动基层业财融合;组建专家库,通过“以审代训”“互评互查”等方式,全面提升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同时医院财务人员应继续强化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熟练掌握各个会计科目的使用,依照指标设置二级科目,建立辅助核算,摘要精炼、明晰,力求准确、规范进行账务处理,真实反映医院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有利于数据统计、监管及评价。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医院推动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医院自身管理的需要。一是做好专项资金管理架构设计,涵盖立项、预算编制、执行、审批、结项、评价等全过程;二是实现业务协同、口径统一、数据共享,以便于财务与业务部门动态双监控;三是细化流程表单,整合基础数据信息,各环节衔接到位,减少人工操作及主观因素,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政府加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及医院项目资金的增多,公立医院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凸显。公立医院应提高认识,对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认真研究,优化配置,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员能力建设,重视业财融合,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推动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琳.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23(34):152-154.
[2] 智海燕.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23(05):143-145.
[3] 苏琳.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商讯,2021(23):155-157.
[4] 吴强.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2):75-77.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聊城 252000)
[作者简介:王明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医院财务管理、绩效管理。](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