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炜 黄卓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做好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尤其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打破“刚性兑付”及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居民的资产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公募基金作为一种服务个人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的普惠金融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2023年底,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首选。
公募基金作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不仅投资门槛低,而且最近几年借助数字技术等的发展,让更多普通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了财富的保值增值。公募基金已经成为中国家庭最重要的理财工具之一。截至2021年底,公募基金持有人超过7.2亿人,累计向持有人分红超过4.8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回报。
在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公募基金如何帮助普通居民进行投资理财,是中国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公募基金可以继续从如下三个方面支持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写好普惠金融的大文章。
中国公募基金的运作模式是帮助投资者提供基金管理和运作服务,由于基金管理费是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公募基金公司只有做大基金管理规模才能提升其盈利水平。在这样的盈利模式下,就会导致公募基金以做大规模为导向尤其在牛市中打造“明星基金经理”盲目扩大基金管理规模而忽视了投资者的投资盈利体验,而在熊市中却难以逆市布局,即使基金亏损投资者亏钱,基金公司也依然可以靠提取管理费“旱涝保收”,比如在2023年,无论股票型基金还是混合型基金都亏损将近10%左右,但是公募基金全年收取管理费依然高达1356.15亿元,这样的盈利模式也会导致公募基金会更加重视对机构投资者和大客户的维护,而忽视了对很多中小投资者的服务。
未来公募基金应回归普惠金融的初心,切实发挥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作用,从以规模导向转向以服务人民群众的财富管理需求提升投资者回报为导向。一方面,公募基金要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费率改革,降低投资者的成本。截至2024年1月份,共有130多家公募基金发布了降费公告,降费的基金超过3300只,预计每年可以为投资者节约成本140亿元;另外一方面,公募基金应积极引导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做好逆市布局的能力,尤其是随着金融科技ChatGPT等的发展,公募基金可以借助数字金融技术手段来做好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及陪伴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更好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千人千面”,做好投资者教育的同时提升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水平,更好的引导投资者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并长期持有。
目前,公募基金投资者数量超过7.2亿,基金总资产规模达到29.3万亿元,基金数量超过1.1万只,已经成为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和实践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之一。对比美国市场,未来,中国公募基金在促进普惠金融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服务个人养老金事业发展等方面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截至2022年底,共有1.2亿的美国个人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人均持有公募基金为24万美元,而且20%左右的美国家庭资产都投资在公募基金。尤其在个人养老金投资方面,以美国的IRAs计划(个人退休账户)为例,截至2022年底,IRAs总资产规模为11.5万亿美元,是美国养老金体系的重要的支柱,资产占比高达34%,而且共有0.55亿的美国家庭参与IRAs计划,占美国家庭持有基金投资者的比率高达76.7%,其中44%的IRAs资产投资在公募基金。相比美国市场,中国居民人均持有公募基金金额仅为人民币4.18万元,不到1%的中国家庭资产投资在公募基金。
服务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是普惠金融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的发布,公募基金积极参与和布局养老金市场。中国的个人养老金发展处了起步阶段,截至2023年6月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为4030万人,占全部基金投资者占比仅为5%,个人养老金基金仅为178只,占全部公募基金数量仅为1.5%左右。截至2023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账户中仅有57.6亿元投资养老目标基金。
未来,公募基金应该不断丰富拓展养老普惠金融场景,推出更多契合个人养老金需求的基金产品,同时不断提升个人养老金管理与服务水平,通过长期投资帮助投资者更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助力中国个人养老金事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居民资产的不断增加,多元化资产管理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根据招商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23)》预计,到2024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327万亿元,未来两年,居民对投资不动产的增长率仅为3%,而对资产市场产品投资需求的增长率高达12%。随着房地产逐步回归居住属性,未来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主要通过权益市场来实现,最近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权益类基金占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
未来,中国公募基金在促进普惠金融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服务个人养老金事业发展等方面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过5万亿元,持股占比为7.3%,已经是A股的第一大专业机构投资者,然而最近几年,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和其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地位并不匹配也未给基金持有人带来好的投资体验,过去三年,主动管理类基金业绩甚至跑输被动指数基金。
未来,公募基金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增强投研实力,积极引导投资者逆市布局,用基金业绩帮助投资者提升获得感:
一方面,公募基金应该以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转变“重销售轻服务”“重规模轻业绩”等的观念,积极加大权益类基金逆市布局的力度。2023年,虽然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但是很多公募机构开始积极引导投资者进行逆市布局。2023年全年获批的基金产品中,72%的比率都为权益类基金,比2022年提升了28%,权益类基金募集763只,占比为60%,同时公募基金也积极参与投资和投资者实现更高利益绑定,其中发起式权益类基金供发行313只,比2022年翻倍。
另外一方面,公募基金应积极践行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员工的长期考核机制,尤其将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弱化规模排名、短期业绩、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着力提升基金公司投资研究的核心能力,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限制“风格漂移”、“高换手率”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追求长期投资目标和坚持长周期考核,让广大投资者投资有回报有获得感。
(邵炜为基金公司投资分析师,金融学博士;黄卓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