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2024-06-14 01:35:53朱海燕汪怡肖乾许期英
大学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研究生

朱海燕 汪怡 肖乾 许期英

[摘 要]文章对研究生目前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建多导师联合、多学科专业、学术氛围浓厚的创新团队,强调多学科交叉、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交流协作,以创新团队为依托,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以参与竞赛的方式促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政策为导向规范竞赛管理制度,确保竞赛的长久性和稳定性,推行创新社团培养模式,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并将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融合,在课题探索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学科竞赛;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8-0103-04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理念及思维模式的束缚,区别于常规或大部分人思维方式的思维活动。与本科生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倾向于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更多是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给出的解决方案要经得起时间和社会的检验。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研究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好,但部分研究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动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能力也不强。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检验,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因此,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显得尤为迫切。

(一)研究生主观努力有待加强

研究生科研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部分研究生缺乏科研意识,团队科研氛围不够浓厚,科研进展缓慢,体现在专业知识涉猎面狭窄、科研方法不会有效运用、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在参加科研活动或学科竞赛时没有拓宽思路,科研创新不足;有部分研究生依旧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不会主动探索研究跟自己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缺少发散思维,不会拓展学习,对课题刻苦钻研缺少动力和热情,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难以结合;还有部分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时,研究涉及的纵向深度不够,对课题的研究缺少整体把握,对问题没有全面的认知,探索问题过于片面,不会将科研项目与实践结合,很少进行创新实践,在科研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缺乏耐心和毅力,只会通过简单的方法快速得到结论[1]。

学术创新的前提是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而理论素养的提高来源于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思考,文献阅读是研究生获取学科前沿知识的主要途径[2]。文献作为前人对学术问题的概括和总结,往往包含大量的学科前沿知识和深度探索所得,研究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不断积累认识,能够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方向有较明确的把握,对其思维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也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其专业素养。实践也证明,研究生阅读文献量的多少影响着其学术研究质量的高低。然而有的研究生进入科研小组后,往往疏于对自身时间的管理,对文献阅读不够重视,没有经过长期的文献积累,对自己的科研课题没有全面的了解,缺乏独立的思考,更难有所创新。他们在选择文献方面往往仅仅围绕学科研究方向,所掌握的经典理论、前沿理论较少,涉及范围狭窄,相关方向研究深度不够,比较缺乏学术鉴赏力。他们文献收集与整理能力不够,难以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迅速、精准找到自己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准确、高效地将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其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二)研究生缺乏研究资源与机会

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资源有限,科研和实践资源以及研究经费相对较少,使其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和学科竞赛的机会少[3]。对前沿学术研究了解和接触较少的研究生,遇到深奥的学术问题时往往缺乏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进而使其研究停滞不前。面对学校的学术要求,部分研究生急于求成,往往缺乏对科研坚持不懈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态度。长此以往,他们对科研的热情会日益减少,创新能动性会降低,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对于以上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创新团队为依托,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引导研究生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及团队会议,加强团队间的交流协作,以赛促创,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提高其创新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培养制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实行单一导师负责制,限制了研究生的横向发展;专业学科单一,限制了研究生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学术交流较少,限制了研究生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此建议重视加强建设以下几种类型的研究生创新团队,其结构见图1。

(一)多导师联合创新团队

在科研过程中,研究需要运用到的科研方法与专业知识涉及跨学科、跨方向等,而单一导师团队往往对跨学科方向的研究涉猎不深。为摆脱研究陷入知识面狭窄的困境,可以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多导师联合创新团队,让不同的专业问题有相关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不同团队的导师具有不同的学术研究风格,在联合创新团队中研究生不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风格,还可以进行深入的学科交叉学习,提高研究能力。此外,多导师联合创新团队还可以使研究生学习到更广泛的学术知识,拓宽科研视野,在探讨交流中提升对科研的热情,激发科研动力。在团队合作中及时掌握科研最新动态,进一步拓宽科研思路,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二)跨学科专业创新团队

研究生创新团队强调多学科交叉,面向全校挑选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4],除了学科专业不同,还应合理配置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团队成员结构合理,争取做到团队成员间优势互补,鼓励团队成员探索创新,激发广大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热情。目前的科研及学科竞赛不再是单一的专业问题,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学科交叉,由多学科专业研究生组成的创新团队成员开展合作,可以全面发挥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增强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学术氛围浓厚的创新团队

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对于推进团队科研进展、增强团队凝聚力至关重要[5]。团队间的学术交流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多导师联合创新团队间的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深化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形成发散思维、把握课题前沿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在学术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学术观点。导师团队应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研究生在学术交流中通过听取别人的汇报得到启发,在会议中积极思考、发表意见,仔细听取导师的指导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通过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能够使研究生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他人的研究内容也会有一定了解,而且能够使研究生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课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经常性举办学术报告、学术论坛和前沿科技讲座,可让研究生能够及时掌握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拓宽知识面和视野,为学术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此外,应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机会。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是锻炼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极好平台,能够促使研究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入课题研究。以上活动均有利于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使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更为顺畅、创新能力培养更有成效。

三、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

(一)学科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科竞赛考验的是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对创新思维有更高的要求,强调创新团队的分工合作。团队从接到竞赛题目开始,在规定的时间内,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通过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按照题目的要求展开设计和操作。研究生在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能够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创新实践、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出研究生的创新潜力,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水平,发挥学科竞赛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学科竞赛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可以发挥如下作用。首先,研究生参与学科各类创新竞赛,有助于其树立创新意识,提高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赛前准备阶段,锻炼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让其在准备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实力。其次,在分析问题时,研究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队成员间的交流更易相互启发并产生创新想法,激发出研究生的创新潜力。按照学科竞赛的要求撰写论文可以培养研究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提高其科研探索能力和分工合作水平,进而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最后,参与学科竞赛可以有效调动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研究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丰富知识储备,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发散思维,为了赢得比赛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其创新能力的效果。此外,参加学科竞赛活动还可以促使研究生对自己的时间有更为合理的规划。竞赛时间有限对效率要求高,赛后将竞赛所得的经验用于科研,可以使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竞赛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1.以政策为导向规范竞赛管理制度

在建立学科竞赛的实施机制方面,必须以政策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管理实施部门,以此保证竞赛活动可以有序有效开展。在竞赛奖励机制方面,需制订合理的奖励办法,并将这种奖励纳入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当中,以提高研究生参与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以赛促创的积极作用。

2.推行创新社团培养模式

创建研究生创新社团,吸引研究生加入创新社团,以社团为单位参加学科竞赛、各类创新竞赛。研究生加入创新社团参与竞赛,通过培训学习,其团队沟通交流、分工配合能力得到锻炼,学习创新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处理比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在此社团中的研究生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各类校内外创新竞赛活动。

(三)将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相融合

研究生的培养强调研究,研究成果的产生离不开创新能力。为了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导师团队应创造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支持鼓励其近距离参与学术会议,使其得以把握研究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动态,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进展,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力和判断力。对于刚接触科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应帮助其尽快参与科研项目,按照其能力分配相应的工作量,引导其掌握快速查阅、搜集、整理文献的方法,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明确研究方向,理解研究内涵,和导师团队加强沟通交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研究生在参与科研项目时学到的方法也可用于学科竞赛,还可以将科研项目的部分内容拓展凝练为学科竞赛的参赛内容,提升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研究生将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进行多角度融合,不仅能提高其对学术前沿的敏感力和判断力,也能提高其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助力其取得相应成果,比如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学科竞赛中获奖。通过多角度评价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定更适合其发展的培养模式,健全奖惩制度,以调动其科研积极性,提升其培养质量。

四、结语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好规划,离不开创新团队,组建多导师联合、多学科专业交融、学术氛围浓厚的创新团队,通过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流完善团队里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其通过参与学术会议拓宽其学术视野,在跨学科专业的支撑下更易在研究课题上取得创新成果。以创新团队为依托,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政策为导向,规范竞赛管理制度,保证竞赛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在比赛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自主思考,引导其不断提出新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将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研究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学习科研方法。学科竞赛题目具有开放性,有可供发散思维的空间,因此可将科研项目的相关部分凝练为学科竞赛的参赛内容,再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使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实现深入融合。研究生在参与科研的同时也参加学科竞赛,有助于促进研究生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可能获得学科竞赛奖或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创新团队引导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中开始从无到有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袁翔,江旭恒.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高教学刊,2022,8(14):29-32.

[2] 胡艳春,王显威,段康达,等.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1,7(31):50-53.

[3] 邢苗条,李政界.学科竞赛与科研项目融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研究[J].高教学刊,2022,8(33):47-50.

[4] 王宁可.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创新团队中的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1):22-23.

[5] 杨胜. 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D].重庆:重庆大学,2009.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研究生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4:34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02:58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47:12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竞赛作品的创作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5期)2016-04-05 14:36:12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西藏科技(2015年12期)2015-09-26 12:13:40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