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腾远
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传统包办婚姻的性别隔离,手机短信与社交媒体为订婚后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更为便利也更为私密的交流渠道。在手机、媒体的影响下,本地习俗也在发生松动,缔结婚约后的双方互相了解变得正当,甚至被鼓励。
罕萨山谷,又被称为“风之谷”,分布有几个村庄,由于冰川河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当地人非常长寿,因此也被誉为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
本地年轻夫妻在婚礼上交换戒指,妻子在仪式之后会搬去丈夫家里,正式开启婚姻生活。
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下简称吉尔吉特)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与中国交界,背靠帕米尔高原,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交汇。有着“风之谷”美誉的罕萨山谷就位于该地区。吉尔吉特的语言、宗教信仰与民族社区混杂而多样——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逊尼派和什叶派分支伊斯玛仪派也生活于此。民族与信仰的多样,以及地缘政治的纷争,似乎为吉尔吉特地区革新婚姻模式提供了潜在条件。
《亲密联结:巴基斯坦高山中的爱情与婚姻》(Intimate Connections: Love and Marriage in Pakistans High Mountains)是德国人类学家安娜-玛丽亚·瓦尔特(Anna-Maria Walter)出版于2021年的一部著作。从2011年到2015年,人类学家安娜用了14个月在吉尔吉特做沉浸式的民族志田野调查。她先后和4个当地家庭共同生活,深度参与日常,同吃住、劳动、访友。“在一个寒冷而晴朗的下午,我陪着我的好朋友萨米娅去看医生,路上她与丈夫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类似的叙述常常出现在安娜的田野调查笔记和案例分析里,充分显现了这项研究的关键概念与研究方法——“感官的政治”与“共情式田野调查”。
借鉴美国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以及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影响下的社会学转向,安娜将“感官的政治”作为关键概念,为以情感为对象的人类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感官的政治”强调关注情感体验中超越个体意识之外的政治维度与历史因素,即感性经验如何参与到一个社会的文化与价值体系建构;情感,作为一种“转化的力量”,又是如何在传统权力结构的束缚中创造新的社会协商空间。
女性们在一起聚会聊天。从2011年到2015年,人类学家安娜用了14个月在吉尔吉特做沉浸式的民族志田野调查。
安娜本人在田野调查期间拍摄的一张照片一定程度上为该书的主题做了注解。照片中是一对当地夫妇的背影。妻子裹着绿色头巾与丈夫紧紧靠在一起,丈夫正在用手机打着电话。他们对着一片农田,再远处是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连绵的雪山与飘在山间的云雾。传统习俗、现代移动通信、群山环绕的自然环境以及亲密联结的夫妻,这些日常而动人的图像元素共同呼应了本书的主题——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以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技术以及群山之外的全球化是如何影响并重塑该地区的恋爱与婚姻?这种亲密关系的转型又是如何影响当地的性别文化与权力关系?
作为一名跨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安娜采用了一种“共情式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力图消除研究者自身所带有的文化偏见,使研究者在他者的文化语境中重新社会化,从而与研究对象站在一起去感知他们的世界。对于安娜来说,这意味着她要在吉尔吉特的公共空间中接受一种被动的女性角色,与其他女性分享私人生活。这种共情式的研究方法体现了人类学在他者中观察自我,发现差异,研究差异,欣赏差异的学科立场。
在吉尔吉特地区,性别关系由两个关键概念所主导——“parda”和“sharm”。这两个乌尔都语词汇的解释接近于“帘幕”与“谦逊”。“帘幕”作为一种隐喻,体现了当地性别隔离的传统与现状,也就是“女主内,男主外”。女性主要负责家务等私人领域,而不应当参与到由男性所主导的公共空间。“谦逊”则是该地区传统上对于女性的社会期待,这一词汇同时包含了尊敬、得体、保守等含义。这种性别隔离的现状与对女性的社会期待塑造了吉尔吉特的婚姻传统。根据安娜的描述,在吉尔吉特,结婚分为两个阶段——“nikāh”和“shādī”。“nikāh”是根据伊斯兰宗教律法举行的订婚仪式。男女双方的家族代表在仪式中签订婚约,从此成为合法夫妻。“shādī”则是在订婚之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在当地社区所举行的婚礼庆典,妻子在仪式之后搬去丈夫家里,正式开启婚姻生活。由于“帘幕”和“谦逊”的影响,传统上,从缔结婚约到庆祝仪式之间的这段时间,夫妻双方应当彼此隔离。因此,对许多新婚夫妇来说,婚礼庆典之前,对方就是陌生人一样的存在,这也导致了许多婚后的问题。
2006年,手机进入了吉尔吉特地区,并在之后的几年迅速普及。随着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影响扩大、教育程度的提高、结婚年龄的增加,当地社会对于“帘幕”与“谦逊”的阐释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手机和社交媒体正在打破婚礼前的性别隔离,为夫妻双方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彼此。从订婚到举行庆典的这段时间,他们互发短信,约会外出,甚至解除婚约。
在对当地亲密关系模式的研究中,安娜敏锐地捕捉到了年轻一代如何对性别传统与婚姻传统进行“微转型与微抵抗”。根据安娜的观察,吉尔吉特青年男女的亲密关系大致可以分为3种模式——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以私奔为代表的激情关系,以及浪漫婚姻。前两种在当地已有久远的历史。安娜通过民间传说、文学作品以及交谈采访,对前两种亲密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做了细致梳理和呈现。在第一种婚姻关系中,安娜首先颠覆了人们对于包办婚姻的刻板印象。包办婚姻并非与爱情相对立,只是对于“爱情”的理解与她所处的西方社会有所不同。在西方语境中,“现代爱情”通常强调婚前的浪漫关系、伴侣的自主选择以及以小家庭为核心的婚后生活。但在吉尔吉特的语境中,“爱”字面意义上基本等同于“快乐”。而在以大家庭亲缘关系为主导的南亚社会,“快乐”或是“幸福”通常与更大的亲族关系密切。安娜指出,“尽管有时吉尔吉特的年轻人对父母的安排并不满意,但他们通常不会被迫结婚,而且认同这是一个得到全家人衷心认可的婚姻。”第二种,激情关系,则呈现出一种极端的个人化。男女双方由于教派限制或双方父母反对而不能被承认为合法夫妻,受到激情的驱使,他们通常会采取私奔甚至自杀的方式来表达决心。这种激情之爱在当地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也是宝莱坞电影经常涉猎的题材,但在吉尔吉特的现实中,通常将深陷其中的男女以及各自的家庭带入绝望之境。
第三种,“浪漫婚姻”,一定程度上是前两种模式的结合,浪漫的激情之爱被注入由长辈所包办的婚姻之中。“包办式的爱情婚姻”成为吉尔吉特地区亲密关系的一种新模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为现代社会对于亲密关系的探索,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可能性。
通过洛奇娅的故事,安娜完整呈现了这种亲密关系的形成过程。洛奇娅是一位喀喇昆仑国际大学的化学专业研究生,她独立且有理想。她告诉安娜,她不希望过早进入婚姻生活,因为不喜欢被丈夫限制,她希望在结婚之前,能更长时间地自由生活。可不久后,同样是大学毕业生的姐姐,为洛奇娅找到了一位受过高等教育且意趣相投的有志青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洛奇娅平静地接受下来。当安娜问及原因时,洛奇娅说,在婚姻这件事上,她相信她的妈妈、姐姐以及其他兄弟们更有经验,会为她找到一位合适的丈夫。在订婚仪式后,洛奇娅和丈夫开始通过手机互发短信息,外出约会,并最终在举行婚礼之后过上了幸福平静的生活。
在安娜看来,这种“先结婚,后恋爱”的婚姻模式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有4点原因。首先,在订婚之后到婚礼之前的这段时间,一纸婚约使得青年男女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他们在未来婚姻中的责任与行为,为即将到来的角色转变做足够的心理建设。第二,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传统包办婚姻的性别隔离,手机短信与社交媒体为订婚后的青年男女提供了更为便利也更为私密的交流渠道。本地习俗也在发生松动,缔结婚约后互相了解变得正当,甚至被鼓励。第三,作为全球化的爱情话语与南亚本地传统互相作用的结果,吉尔吉特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使用英语的“I love you”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过他们表达的对象不限于自己的伴侣,也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在更广泛的亲族背景下,夫妻亲密关系有了更为广泛的归属感。最后,教育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在爱情、婚姻与性别议题上达成了更多的共识。
包办式的爱情婚姻经过“微转型”,作用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与权力关系,为女性在家族内部和社会公共领域中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协商空间。吉尔吉特的婚姻实践是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离婚率持续飙升的今天,在“现代爱情”日渐脆弱的亲密关系中,安娜的共情式田野调查为我们揭示了喀喇昆仑群山深处的婚姻模式,也为我们理解并反思亲密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路径。 (责编:刘婕)
美国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认为性别并非内在的事实,而是某种信念的投射对象,这种信念通常与更为广泛的社会历史语境相联结。性别表演或者性别操演,并非单纯强调性别是一种表演,而是更多关注个体如何通过衣着、言谈举止等程式化的重复来生成并强化自己的性别认同。简而言之,一个人的性别角色是社会话语和主体自身共谋的结果。因此,性别规范并非某种稳固的事实,而是处在不断的生成与变化之中。这也同时暗示了个体与社会所施加的性别规范之间进行博弈的潜质。在本书中,安娜借助巴特勒的这一理论来证明,情感和婚姻作为性别操演的私人场域,具有反作用于社会规范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