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源 张宏宇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生物递质,通常人们认为,多巴胺的释放与快乐有关。多巴胺教育用来描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多巴胺,即孩子内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去主动探索的欲望。因此,多巴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激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欲望与动力,让孩子快乐学习。
当孩子对学习的内部动力被激发出来后,会发生什么?
●孩子的专注力显著提升。随着专注力的提升,周围环境的干扰会相对弱化,孩子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孩子会变得自律。当孩子认为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时,就会优先安排好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同时减少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孩子对学习的焦虑感会降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挫败感变少,抵抗能力变强,并且激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方式。
●孩子会不满足于学习的现状。他不满足于学校教授的知识,会主动扩展或深入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
●孩子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会更倾向于自己去寻找答案,而非完全听从老师或家长的看法。
这些变化都会成为孩子自我效能感的一部分,帮助孩子客观、积极地看待自己,发展出独立、稳定的自我,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如何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出内部动力,是多巴胺教育理念的核心。
家长经常反映有这样的现象:孩子喜欢学校某位老师的时候,也会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充满动力;如果孩子不喜欢甚至讨厌某位老师,也会“迁怒”到老师所教的学科,放松对这门课的学习。这种现象表明,孩子和他人的关系质量与孩子的学习动力密切相关。
如果孩子总是被批评、指责、贬低和忽视,他就无法感觉到安全。而当孩子总能被理解、接纳、支持、认可和赞赏时,他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是安全的。
正如分泌多巴胺是生物本能,孩子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的欲望。只有当孩子感觉自己身处安全的关系中时,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才能被激发,他们才会通过不断了解未知事物感受到充实和满足,体会到更深刻的快乐。
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而轻易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就会把孩子朝相反的方向越推越远。只有家长从以批评、指责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为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情感时,才有可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力。所以,智慧的家长和老师会主动为孩子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沉浸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动力。
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是适合孩子的?国外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学生通过老师教学或同学帮助所获得的能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过高的学习目标很容易让孩子体验到挫败感,强化“我不行”的观念,这种情况在重点学校的中小衔接或初高中衔接时最容易出现,因为孩子到了新环境以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不再具有原本的优越感。过低的学习目标则会让孩子很快失去持续关注的动力,甚至可能会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只有合适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孩子去体验战胜困难、完成学习目标的成就感,并将这种成就感不断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成为感受积极和快乐的心理能量。孩子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即使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能自己努力克服,就如同在游戏中不断“通关”一样,总是可以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帮助孩子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就要评估孩子的学习水平,其次是为孩子提供“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材料或教学视频。
孩子在形成稳定、成熟的自我认识前,需要依赖成年人或伙伴的反馈来更好地了解自己。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事情。
积极的反馈要遵循真实、具体和积极的原则。比如孩子某次考试没有考好,家长首先要接受考试结果,然后指出在考试和备考的过程中,孩子有哪些地方表现不错,没有考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这样有利于孩子学会如何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据此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
对家长而言,给予孩子积极反馈的前提是自己能够积极地看待事情。如果家长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没有考好就如临大敌,孩子自然会接收到家长的焦虑而变得无法专注于学习,甚至出现考试焦虑。家长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及其他情绪问题,然后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积极引导。
多巴胺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对孩子内心情感和人格成长的关注,而非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焕发孩子的内部成长动力、好奇心,促进孩子去体验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快乐,从而发展他们的独特优势。用这样的理念开启孩子的乐学之旅,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