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孙颔同志二三事

2024-06-13 18:47:13元国城
世纪风采 2024年6期
关键词:孙老证明书辞海

元国城

孙颔同志离开我们多年,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近来整理相关物品,想起孙颔同志的一些往事。

一张证明书

由于工作原因,我留存了一张孙颔同志当年使用过的证明书。这张微微泛黄的证明书,历经70多年岁月洗礼,纸张的折叠处已部分断裂,但整体上保存完好,字迹、印章清晰可见。证明书长25.5厘米,宽22.5厘米,文头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证明书,内容为证明孙颔同志奉令前往山东省渤海行署检查春耕工作。签发人为张克侠部长,副部长程照轩、何康。落款日期1950年4月4日,加盖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红色方印。每每看到这封证明书,孙老讲述当年检查春耕工作的情景便历历在目。

孙颔曾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农经系,学生时代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1948年底,受党组织派遣,到华中解放区参加工作,后进入华中党校学习。渡江战役前夕,随中国人民解放军金陵支队7大队南下。南京解放后,任南京军管会军事联络员,接管国民党中央农业实验所。

1950年春,21岁的他身着军装,怀揣证明书,带领由原实验所的技正、技佐等组成的工作组,前往山东省渤海行署检查春耕工作。

谈及此行,孙老深情回忆,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山东众多地区很早就创建了革命政权,建立起人民武装,被称为革命老区。渤海行署的许多领导同志很早便参加了革命,被大家尊称为老党员、老八路。他说,在听取行署关于春耕工作汇报时,感到这些老党员、老八路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仰,他们的领导风范和敬业精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随后,工作组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察看春耕生产情况。当地百姓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给组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指导当地发展农业技术,为此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

孙老谈到,那时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组就餐时,围着院子中间放有饭菜的小炕桌自然形成一圈,大家或蹲或站,啃着窝窝头,就着咸菜,边吃边交流。由于物质匮乏,偶尔上的一碟咸海鱼干也很受大家欢迎。他说,那时还要忍受跳蚤的袭扰,晚上回到宿舍,大家便会抓紧时间消灭衣裤上的跳蚤。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组员们热情高涨,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

农民们辛勤劳作,让广袤的大地披上了绿装。孙颔深情地说:“我非常感谢党组织信任,让当时年仅21岁的我挑起组长重任。这是一次工作机会,也是一次锻炼机会,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一部《辞海》

新中国成立后,孙颔长期在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主持全国和江苏省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等重大科研项目。1983-1998年,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政期间,孙颔兼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客座研究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成果包括《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农村经济》《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等专著及多篇学术论文。2项成果分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孙老在教育、科技、社会活动等多个领域成就斐然,缘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他和中国工程院石玉林院士共同撰写了自己人生最后一部专著——《中国农业土地利用》。全书70多万字,于2003年12月出版发行。作为编写组秘书之一,我参与了该书出版发行全过程,目睹了编撰科学专著的艰辛,深切感受到孙老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拳拳之心。编写过程中,老人家有两样物品基本不离手,一是香烟,二是案头上的一部《辞海》。为了著述准确,孙老经常翻阅《辞海》中的条目,仔细比对,深入分析。这种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令人感佩。

关于孙颔奉令前往山东省渤海行署检查春耕工作的证明

孙老因病经历几次手术治疗,每次病情稍有稳定,便继续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我明显察觉到,老人家身体已不如从前,查阅《辞海》时,连拿书都很吃力。许多时候他让我帮忙翻阅,核查表述。他经常说,著书立说,观点要客观科学,数据要准确翔实。

2015年初,孙颔同志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我珍藏了孙老生前使用的这本《辞海》,以志纪念。在这套被无数次翻开的工具书上,老人家留下了密密麻麻的标记,有的用回形针别在书页上,有的用细长纸条夹在书中,还有许多折页。这些标记的内容今天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份传承

孙老晚年时曾多次表示,希望将遗产捐赠社会,成立教育基金。2017年初,他的夫人、河海大学离休教授李鸿兰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为完成孙老生前愿望,在有关部门支持下,2017年4月15日,孙颔教育基金捐赠仪式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根据孙老本人要求,他的外甥唐超作为家属代表,将孙颔及其夫人李鸿兰的遗产135万元捐赠给南京农业大学,设立孙颔教育基金。省政协领导出席孙颔教育基金成立仪式,对基金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孙颔及其夫人李鸿兰女士的大爱之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基金为开放式基金,捐赠的资金为种子基金,可通过进一步募集资金,支持学校师生开展农业教育和科研活动,鼓励师生投身“三农”事业。这是孙颔同志光明磊落、无私奉献,一生心系教育事业最真实的写照。

孙颔同志离开我们近10年了,谨以此文表达深深思念!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退休干部)

责任编辑:侍晓莎

猜你喜欢
孙老证明书辞海
新版《离婚证明书》让离婚证明不再尴尬
见证热血忠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长寿老人的“快乐大餐”
赵国春与《辞海》的故事
科学导报(2022年22期)2022-04-27 00:43:08
PDCA 管理后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质量分析
“松鼠爷爷”的趣味生活
六旬老人的追影梦
百岁老人的“养生大餐”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产品质量证明书客户自助打印服务
《辞海》编纂的困境
凤凰周刊(2009年22期)2009-05-10 10: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