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表演中的语言技巧

2024-06-12 01:37:45袁芳
艺术大观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语言技巧表演

袁芳

摘 要:话剧表演是结合声、台、形、表的艺术形式,偶尔会有歌唱和音乐,演员需要在既定情境中完成对白、独白,此种表现形式具有直观性、综合性的特点。其中,语言是话剧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元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生动性将直接关系到剧情呈现、角色塑造、情感表达,因此对演员自身的台词功底、语言技巧要求十分严格。本文首先分析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优化话剧表演语言表达效果的策略,力求提升话剧演员的语言技巧,让语言表达深入人物心灵和潜意识层面。

关键词:话剧艺术;表演;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J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0-00-03

话剧语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舞台语言,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现代话剧中,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大量的独白、对白,并结合丰富的副语言,这些均考验着演员的台词功底和表演功底。演员在话剧表演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语言技巧的使用,不仅要讲究语法修辞,还需要灵活掌控语言节奏,在恰当时机适度地使用夸张语音及语调,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情境中,利用舞台语言调动台下观众的情绪,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深刻体会到话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一、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

无论何种艺术表达方式,都是源自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话剧表演艺术同样如此,把客观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物进行艺术化加工,使之真实地再现于话剧作品中。话剧语言主要包括对白、独白、旁白三种类型,其中独白主要是指角色表达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则是对故事背景、特定情节、某个场景的解释说明;对白,顾名思义就是角色之间的对话。在话剧表演过程中,若要达到“高于生活”的艺术目标,必须对话剧语言进行恰到好处的艺术化处理,精准表达角色情感和动机,让话剧表演更具感染力,更好地带动观众情绪。

(一)运用夸张语气

话剧是一种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艺术形式,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在无伴奏的状态下完成对白和独白,有时会少量融入音乐和歌唱。从视觉感官层面来说,话剧中包含插叙、倒叙等很多富有表现力的叙事方式,要求演员从语言表达出发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抒发情感,所以演员在表演时会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情感递进适度地应用夸张语气,灵活地控制重音、停顿、语调,配合富有张力的肢体动作生动地展现剧情[1]。另外,在现场气氛相对低沉、观众反应不强烈的情况下,演员同样可以运用夸张的语言和表演技巧来吸引观众注意力,但是要注意“度”的把控,平衡好舞台表演时的夸张和真实,避免为了互动而陷入过度夸张和机械化的表演。以话剧作品《茶馆》为例,以一家名为裕泰的茶馆作为背景,揭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生动地讲述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思想变化。该剧本采取了“三幕式”结构,出现了七十多位人物角色,他们的社会地位、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让观众对角色建立初步认识、加深角色印象,适当夸张的语言表现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吸引观众注意力并带动情绪。例如,从社会身份分析角色语言技巧——身份高贵的角色,往往语速偏慢、声音偏大、语调偏高;身份低微的角色往往声音偏小、语调偏低、虚音偏多,且结合副语言呈现谨小慎微的态势。

(二)注重情感爆发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着能否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能否赢得观众喝彩。事实上,每一种情感表达,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话剧演员除了有意识地提升自身语言技巧外,还要结合故事情节着重刻画情感矛盾,把人物角色应有的情感反应准确地表达出来,与真挚情感流露、朴实无华语言进行有机结合,触动观众的心弦,彰显话剧表演的艺术性[2]。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提及的语言技巧并不局限于台词流畅、吐字清晰,还要求演员将自己与角色融为一体,以充沛的情感诉说台词,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有效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以话剧作品《雷雨》为例,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在雷雨交加的夜晚,繁漪为了阻止周萍和四凤出走,于是把所有人都唤到一起,深入刻画了每个人物内心的情感矛盾。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一定要对角色的内心世界、情感矛盾进行深层次解读,演员应仔细揣摩台词的内在语,选择正确的语言技巧和表演方式,如此才能巧妙地应用语言技巧展现家庭、阶级、爱与恨的冲突,利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个性化语言赋予人物形象鲜明的性格特点,使演员与角色高度统一。再比如话剧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说道“可是我却孤单单的。我没有东西吃,也没有新裙子穿”。小女孩这一角色的年龄设定较小,而且她性格单纯善良,所以在诉说这句台词时语气中不应该带有任何负面情绪,而是要以羡慕、失落的情绪为主导,同时适当地把语气放缓、语调放轻,让自己的音色变得更加空灵稚嫩,有效烘托故事氛围,塑造鲜活人物形象。

(三)突出语言顿挫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除了应用夸张语气、加强情感爆发之外,还需要根据具体情景、情绪需求灵活地调整台词的语音语调,处理好断句,以此来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事实上,语言表达的抑扬顿挫不仅与演员自身气息、声音状态有关,也与演员内心对剧本、对人物的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正式表演之前应当认真研读剧本、加强语言训练,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不斷地积累经验,如此才能在舞台上以语言为媒介呈现出细腻的情感[3]。以话剧作品《屈原》为例,导演陈鲤庭从战国时期政治家屈原的个人遭遇、政治挫折取材,将他悲剧的一生整理为一部话剧作品,演员在表演之前需要广泛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人物经历以及作者创作过程,如此才能让台词及念白的情感更加深厚。屈原原本有着满腔抱负,以热血报国作为自己的伟大理想,因此演员在念诗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慷慨激昂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屈原不幸遭遇奸人陷害,矛盾冲突就此展开,就连身边的侍女也因代饮毒酒而死,此时屈原在展读《橘颂》时的情绪应该是十分悲愤、愤慨的,再加上自己的理想抱负再无实现的可能,所以演员需要加强胸腹联合呼吸的气息训练,规范吐字、归音,尽量避免因拖腔甩调所导致的表达不准确等问题,使声音洪亮、浑厚,语音语调要低沉而不失坚定,根据场景设定、配合肢体动作,生动诠释角色应有的情绪,让话剧表演呈现出完美效果。

二、优化话剧表演语言表达效果的策略

话剧表演语言属于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生活语言,是剧作家采取艺术手法加工、创造出来的,从艺术层面而言,话剧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要求及标准,在保证真实与自然的基础上,要做到适度夸张、有所修饰,确保带给观众亲切的感觉,使之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切实领略到话剧表演的艺术魅力。话剧演员若要达到上述要求,日常一定要坚持锻炼语言表达基本功,从气息、发声、吐字归音等方面入手,加强语言技巧训练,逐步强化自身的台词水平,确保通过语言表达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鲜活人物形象、凸显话剧表演主题,为观众带来完美的视听盛宴。

(一)深入揣摩台词,把握语言内涵

话剧表演的艺术语言即我们常说的台词,话剧台词主要包括独白、对白、旁白三种类型,若要呈现出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演员必须认真揣摩台词,了解台词背后蕴含的内涵,如此才能恰当地选择语音语调,真正做到真实、精准的表达。具体到实践中,在正式表演之前,演员往往通过撰写人物小传、围读剧本、体验生活、日常排练等,逐步融入角色。必要时,还需掌握一定的声音化妆技巧,以保证与角色的尽量贴合。例如,老年人语速较慢、声音较低沉,小孩语速较快,声音呈现往往更加直白等[4]。在话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有一段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经典独白,演员需要把自己代入角色,联系“发现母亲与叔叔联手害死自己的父亲”这一故事情节,分析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变化,如此才能借助台词表达准确地展现出哈姆雷特面对悲惨命运和两重选择的痛苦、疑惑、恐惧,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另外,演员应当重视挖掘潜台词,潜台词是人物语言的未尽之意,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特点,不同于直抒胸臆的独白,潜台词往往蕴含着真挚情感,此时要求演员以人物行为逻辑为依据,找准台词重音,把台词的丰富深刻含义传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塑造、展现人物。

(二)把握人物性格,塑造鲜活人物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性格特点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巧妙设计,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立体。话剧表演对台词精准度要求非常高,演员需要基于演绎角色的基本特点,适当添加语言元素,通过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让语言与人物个性更加贴合,实现情感的自然流露[5]。以话剧演员朱琳为例,她曾出演过《雷雨》鲁妈、《木兰从军》花木兰、《蔡文姬》蔡文姬、《推销员之死》琳达,这些剧本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特点都截然不同,之所以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离不开她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在表演《雷雨》时,剧本中原本有这样一句台词“你是李平先生,为什么打我儿子”,一些观众发出笑声,朱琳认为这句台词破坏了氛围,并对鲁妈的思想及情感变化展开了分析,对这句台词进行改动,使台词语言更加贴合人物的年龄、经历、出身、社会地位,确保准确揭露人物微妙而隐蔽的内心世界。

(三)适度应用技巧,突出表演真实性

话剧表演的语言表达技巧非常多,包括音高、音量、音长、音色,另外,还有重音、停顿等,演员需要结合剧情发展需求,对自己的声音节奏、松紧进行灵活的调整,让声音更加放松和自如,与剧情和人物高度贴合,突出话剧表演的真实性。演员自身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了要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调鲜明之外,更重要的是准确把握语言节奏,在恰当位置采取重音、停顿处理,利用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体现人物情感特征,确保观众能够听清演员说什么、剧情演什么[6]。另外,考虑到一些观众距离舞台较远,演员在表演时需要加大动作幅度,利用自然优美的动作辅助语言表达,在舞台上呈现出最符合角色的状态,同时根据剧情递进注意调整面部表情,保证面部表情的准确表达,如此才能起到调节、带动观众情绪的作用,直观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其次是积极引入个性化语言,简单来说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剧中人物个性特点为依据进行台词设计,生动刻画人物的情感及命运,而且要经过反复锤炼与调整,确保角色语言与人物的身份、性格相贴合,赋予人物鲜明的特征,充分还原人物的生活状态,让话剧表演达到“听其声如观其人”的境界,让观众沉浸在话剧表演的艺术魅力中。

(四)加强情感连接,自然过渡情感

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情感过渡是十分重要的,演员需要借助神态变化、语调转折来实现自然顺畅的情感过渡,最大限度地消除表演痕迹,突出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以赖声川话剧作品《如梦之梦》为例,在顾香兰一段对白中,演员最初是保持微笑的神态,后续逐渐转为沉思神态,这种伴随对白自然而然的情感过渡,大大增强了情感的流动性,让观众能够以对白为媒介近距离地感受角色、探读角色的内心体验。再比如话剧作品《深海》,主人公黄旭华是一个立体且多层次的人,他虽然对背井离乡感到恐惧,为了保家卫国却敢于研制武器,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一定要突出口语化和生活化,赋予语言更多的情感张力,让观众信服和感动,避免情感过渡变得生硬。语调、语速、音色等语言要素的变化也是创造情感冲突的有效方式,同时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有效推动情感过渡,让观众情绪跟着演员的语调变化而起伏,全身心地沉浸在话剧舞台情境中,真正打破舞台与现实的界限,进一步增强话剧表演的感染力。总结来说,实现自然的情感过渡离不开演员自身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在表演过程中综合利用多样化手段,对剧本中既定台词进行二度创作,以语言、肢体、表情为媒介,淋漓尽致地呈现角色情感,把台词说清楚、让声音更圆润、语言更纯正,促使表演的感染力、真实性得到显著提升,让台下观众深刻地理解角色,获得别具一格的观剧体验。

三、结束语

话剧是以剧本为载体的艺术形式,由演员基于自身对剧情、人物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神态表情、肢体语言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直观地呈现剧本主题,为观众带来一场充满艺术性的视听盛宴。为了顺利达成上述效果,演员在表演时一定要重视应用语言技巧,通过运用夸张语气、加强情感爆发、注重语言顿挫等技巧,以更好地塑造角色、传达情感,吸引观众注意力,将他们的情绪代入舞台情景中,沉浸在话剧世界中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话剧表演也不例外,为了不断地优化语言表达效果,演員需要扎实自身的基本功,在拿到剧本后深入揣摩台词、分析人物性格,以便于准确把握语言内涵,让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同时根据剧情需求适度应用语言技巧,让表演更加真实且富有感染力,确保观众充分理解剧情。

参考文献:

[1]陈静.话剧表演艺术中台词表达的提升技巧[J].大观(论坛),2023(09):93-95.

[2]高泽涵.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探究[J].名家名作,2021(11):104-105.

[3]杨军.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浅析[J].剧影月报,2020(03):62.

[4]孙岚.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探究[J].戏剧之家,2020(13):40.

[5]代旭.试论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及控制技巧[J].中国文艺家,2020(02):34.

[6]苏黎.关于话剧舞台表演中语言表达技巧的研究[J].艺术品鉴,2017(10):381.

猜你喜欢
语言技巧表演
话剧表演中如何运用语言技巧
探讨蒙汉翻译中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技巧
析体育教学中语言技巧的使用原则
浅谈小学低学段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技巧
如何构建农村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播音主持临场发挥语言技巧的掌控
浅谈京剧武旦表演
浅谈歌唱演员的基本演唱技巧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1:28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9:16
歌剧《原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及表演技巧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