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卫华
(梁山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山东 济宁 272600)
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的一贯主张。在新课标背景下,重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不仅能让我们有明确的方向感,而且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地,有利于解决当今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能够让学生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我成长。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坚持不懈方能有效。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自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视为语文教学“明明悬着的目标”,他甚至强调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有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就会变苦为乐,主动求索,乐此不疲,走向成功。
读书要咬文嚼字,方能领会和掌握文章的精髓和要旨。叶圣陶先生对此曾强调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
比如教学 《桥》一文时,文中有两个“吼”字,吼的对象都是老支书的儿子。第一处“吼”,洪灾来临,危急时分,群众在有序撤离,竟然有党员插队,老汉极其愤怒;第二处“吼”,桥就要塌了,他想将生的希望留给自己的儿子,所以“吼”道:“少废话,快走。”引导学生抓住“吼”这个关键字眼细细品味,在前后对比中就能深刻体会到:老支书在群众和儿子之间,他选择了群众;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选择了儿子。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老汉形象: 不徇私情和父爱如山。
学从疑始。善于质疑是学生的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疑问,才能进一步思考探究,才能有拨云见日的豁然开朗。预习是质疑的最好时机,因为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质疑能力可以按照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过程进行培养,不可操之过急。可先从简单的字词句方面质疑,然后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思想、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提问。培养质疑能力,关键在于呵护学生求知的内心需求,在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从提问中感受到尊重,体验到成长。要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树立榜样,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渐渐地,学生便拥有了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就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在预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一个学生提出“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触及了文章的内核,非常具有探究价值,教师及时表扬了他,并以此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探寻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体现了单元训练重点,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我认为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一步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透彻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边读书边思考,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随时画下来,把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留下思考的痕迹,有利于提高读书效果。“画”是指画文章的重点词语、句子,须重点领会的地方,画佳词妙句。“写”是指写自己在阅读中的所“悟”所“虑”所“疑”,以及自己的看法、想法等。“画词画句”其实就是阅读理解的过程,“画”得正确与否,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程度的一种检验;“写”则能表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有了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读书的本领,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透彻理解,必须反复玩味课文”的教学思想。
教师要先教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运用,才能逐渐形成能力。吕叔湘先生在解释叶圣陶先生“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这句话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自学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学生在读课文时,经常遇到的障碍就是一些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词典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查到的只是一般的、笼统性的词义,并不是在特定语境中的确切意思,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比如教学《雾在哪里》一文时,第1 自然段写道:“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淘气”一词是全文的关键词,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就要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 他先把大海藏起来,又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然后把海岸藏起来,没有东西可藏了,最后他把自己藏起来,景色随之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到雾孩子的天真、调皮、可爱,这才是“淘气”一词的真正含义。如果仅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失去了学生探寻“淘气”的过程和快乐。
教师要根据课文类型逐步教给学生梳理文脉的方法。如按时间的推进顺序梳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梳理,按地点或空间的转换顺序梳理,按事件的性质及类别梳理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练习独立梳理。学生梳理时出现分歧是正常现象,教师要根据分歧原因加以指导,让学生都能逐渐掌握梳理方法。
归纳大意,是一个分析概括的思维过程。必须在读懂整篇的基础上进行。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有的可以通过抓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进行归纳;有的可以运用段意串联的方法进行概括。此外,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给段落列小标题,这也是一种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是举足轻重的。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安排,都体现了由“扶”到“放”训练学生自学能力的思想,即在精读课文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过渡到略读课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同样,在精读课文中,如果课文内容结构相同,也可采用某些段落精讲、某些段落指导点拨、某些段落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的方法。
比如教学《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第2 自然段——动植物快速生长的内容,先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然后引导学生圈画出体现它们生长的关键词语,并填好表格,表格分动植物名称、时间、怎样长三栏,再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加深认识,最后汇报交流,认识到动植物在夏天里的生长,真是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之后利用表格让学生自学第3、4自然段,理解山河大地的长和人的成长。这样,由扶到放,让学生运用从第2 自然段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第3、4 自然段,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自能读书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发展智力,提高自学能力,就必须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方法很多,主要有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演绎等。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训练。比如我们在理解一篇文章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了解大体内容,再抓住重点段落理解感悟,然后综合起来,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表达方法,这体现的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
比较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 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比较,“五光十色”一词如果换成“五颜六色”,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比较中,就会体会到“五光十色”写出了海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色彩明丽的画面,而“五颜六色”只能表达出颜色多、鲜艳这层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属于逻辑推理,也是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和提高能力不可缺少的。教学时教师可综合运用这两种思维方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 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读书,找到这段话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是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细细品读,理解作者依次从“树多”“鸟多”“蛋多”“粪多”几个方面来写,则是训练演绎推理的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可根据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应用研读国文教本得来的知识,去对付其他的书,这才是反复的历练。”教师要像重视课堂教学那样把指导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一是要制订读书规划。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安排,依据教育部读书推荐目录,明确每个年级读什么书,每个月、每周读什么书,制订一个系统规划。这样,读书就成了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读书生活。
二是要掌握阅读策略。教师要充分利用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对学生进行扎实训练,掌握预测、提问、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速度等策略。教师还要教学生学会浏览、猜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把这些课内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三是学会写阅读笔记。让学生把平时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等分类记在阅读记录本上,时时翻翻,不时品品,达到吸收内化的效果。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妥善保存阅读笔记的习惯,因为它记录着自己的读书历程,沉淀着自己的读书经验,珍藏着自己的读书智慧,这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四是写读书的感受。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所感、所悟、所获简要地写一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规定字数,不增加负担,自由书写,重在养成习惯,体验乐趣。此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就会有下笔千言、不吐不快之感,洋洋洒洒写上几百字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叶圣陶先生说:“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非读整本书不可。它不仅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促进精神成长,而且能有效地提升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列为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可见,“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要安排好读的时间。按照课标要求,要在课内集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要减少作业量,避免布置那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有充裕的时间读书。
二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读进去。敷衍了事和主动阅读永远是两种境界,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通过好书推荐课、读书交流课、成果汇报课等方式,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分享自己的读书收获,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让学生在一次次读书活动中拔节生长。
三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搭建读书展示平台,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愉悦感、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读书热情。
四要注重读书评价。关注读书全过程,从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读书笔记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读书评价。以评促读,以评促改,树立榜样,以优带差,全面进步。
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习惯的养成要经过反复地历练。”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使命,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潜心研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