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向 巧融合 新突破
——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读写融合教学策略

2024-06-12 10:51杨访芳
新课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社戏腰鼓安塞

文| 杨访芳

在当前的教学中,读写融合教学策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一策略将阅读与写作两种技能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并培养审美情趣。读写融合教学策略明确了阅读与写作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关系:阅读为写作奠定基础,而写作则是阅读的拓展。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汲取优秀作品的精髓,丰富语言储备,提高表达能力;写作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表达,实现语言输出。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俗”为主题组文,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该单元包含《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分别描绘了不同地域、民族的风土人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风貌。这四篇文章在文学体裁、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上各具特色。学习这些文章,既有助于学生领略民俗风情,感受地域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学理念

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我们能接触到四篇特色课文:鲁迅的《社戏》、贺敬之的《回延安》、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以及吴伯箫的《灯笼》。这些课文各具魅力,为读写融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读写融合的教学理念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相互促进。在阅读这四篇课文时,我们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要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例如,鲁迅在《社戏》中通过回忆儿时看社戏的经历,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正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追求的。贺敬之在《回延安》中运用独特的诗歌语言,表达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这种语言的韵味,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在写作中模仿。此外,读写融合还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学习《安塞腰鼓》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创作自己的“腰鼓”诗篇。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样,在《灯笼》一文中,吴伯箫细腻地描绘了对故乡灯笼的深情记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故乡的独特记忆和风景,然后用文字将其描绘出来。

二、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四篇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的主题、情感和思想。

2.掌握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叙事手法、描写技巧、抒情方式等。

3.通过读写融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四篇课文运用的写作技巧,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阶段

同学们,你们是否曾身临其境于热闹非凡的社戏中,深深地被那浓烈的民间风情吸引?或者在延安的黄土高原上,听那激昂的《回延安》歌声,感受到了那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这四篇课文,去探寻那些不同地域、不同时代背后的文化魅力。接着,我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和《灯笼》的印象或学习经历。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亲眼见过安塞腰鼓的震撼表演?或者在某个特殊时刻,提着一盏灯笼,深深体验到了那份温暖与光明?随后,我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读写融合的重点:“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要细心感受作者的情怀表达。同时要学习如何将这些情感和经历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并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最后,我将一个问题或任务作为导入的结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你们最期待在本单元中了解到哪些方面的内容?或者你们想尝试用哪种写作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以读促写,感受文学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略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如在《社戏》这篇文章中,我特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景物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在《回延安》中,我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炽热热爱以及对延安变化的感慨。对这些课文的阅读,旨在让学生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培养其人际沟通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参照,模仿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学作品。如在学习了《安塞腰鼓》之后,我要求学生以“家乡的民俗”为题材,借鉴课文的描写方式,撰写一篇关于家乡民俗的短篇佳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技能,又能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写作实践过程中,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并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针对性地给予指导。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我组织他们进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之法。同时,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各种问题。

此外,我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享优秀作品,并针对作品进行交流。如让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与同学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心得。我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热情,使他们能在体验文学魅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解析技法,指导写作技巧

在实施读写融合教学的过程中,首要明确教学目标。我参照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确立教学目标。

以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学风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提高写作技巧。以《社戏》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比较《社戏》与《回延安》在题材、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助力学生深入理解两篇文章的特点。同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以《安塞腰鼓》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我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如何细腻描绘展现安塞腰鼓的韵味。关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特长,激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个性作品。以《灯笼》为例,设计写作题目:“以家乡传统文化为题材,结合亲身经历,创作描绘家乡风貌的文章。”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所学写作技巧,结合个人实际经历,创作出了富有情感的作品。总的来说,在写作教学中,我着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结合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写作实践

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模仿写作实践。

如《社戏》的教学,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鲁迅笔下江南水乡的社戏场景和孩子们的纯真情感。课后,我布置了写作任务:“如果你是鲁迅笔下的一个孩子,你会怎样描述看社戏的经历和感受?”有位学生写道:“那晚的月光如水,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社戏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唱着婉转的曲调。我和小伙伴们挤在一起,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欢呼声。社戏结束后,我们还沉浸在剧情中,久久不愿离去。”这段描述生动地再现了看社戏的场景,也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如《回延安》的教学,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贺敬之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诗歌的韵律美。我要求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首表达对某个地方或事物深深眷恋的诗。一位学生以“再回故乡”为题写道:“当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那熟悉的街道、那亲切的乡音/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如《安塞腰鼓》的教学,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磅礴气势和独特魅力。随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某个热闹场景的短文。一位学生以“家乡的庙会”为题写道:“那天,家乡的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各种摊位上的物品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最引人注目的是舞龙舞狮表演,只见几条巨龙和几头雄狮在人群中穿梭,气势磅礴。观众们纷纷鼓掌喝彩。整个庙会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这段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庙会的热闹场景,也体现了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

如《灯笼》的教学,我引导学生体会吴伯箫对灯笼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某个传统节日或习俗的文章。一位学生以“春节的记忆”为题写道:“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欢声笑语不断。春节不仅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还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开始。”这段话表达了学生对春节的深刻记忆和喜爱之情。

通过以上写作实践,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让文章更加真实、生动和感人。同时,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总结阶段

本节课,我注重读写能力的相互促进。学习《社戏》,学生不仅能领略鲁迅笔下的乡村风土人情,还能模仿其叙事风格提升写作技巧。教授《回延安》时,我引导学生深情朗读,感受贺敬之的情感,随后写下感悟,达到情感共鸣。教授《安塞腰鼓》时,我强调刘成章如何描绘腰鼓的气势,让学生闭眼听读后描绘,提升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授《灯笼》时,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用吴伯箫对家乡和童年的情感,鼓励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并加以记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作文中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以“明方向、巧融合、新突破”为核心,探讨了读写融合策略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之初,我明确了读写融合的方向,理解了阅读不仅是理解文本,更是汲取写作的养分。因此,在教学《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这四篇课文中,我引导学生不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还关注其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读写之间的巧妙融合。例如,在《社戏》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模仿鲁迅的笔触,写一段自己童年的回忆,将纯真情感融入其中。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回延安》一课中,我鼓励学生创作小诗,抒发对故乡或特殊地方的情感,学习诗人贺敬之的情感表达。本次教学的最大突破在于将写作任务与阅读文本紧密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生发写作冲动。例如,在阅读《安塞腰鼓》时,学生被磅礴气势和粗犷舞姿打动,我引导他们描绘家乡民间舞蹈,将热烈激情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读写融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生在阅读中提高理解能力,生发写作兴趣。同时,我意识到在今后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需求,加强及时评价和具体指导,应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读写融合更加自然、有效。相信改进后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稳、更远地走读写融合之路。

猜你喜欢
社戏腰鼓安塞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安塞剪纸
啊,腰鼓山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