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星,周 郑,吉铠东
(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两个务必”是为了提醒全党要时刻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以此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在“两个务必”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新论断,即“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2]。“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新时代全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对全党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相应地,“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总体而言,当前学术界对“三个务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研究成果大多数是从系统角度分析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实践要求。而鲜有学者将其单独进行深入的分析,尤其是对“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研究仍然不够。基于此,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从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本身蕴含的极富哲学特质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三方面入手,力图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丰富内涵与重要价值,特别是凸显其在解决好大党独有难题方面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重要论断的提出离不开一定的理论基础、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的支撑。
科学理论的魅力在于它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而且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引,能够助推实践活动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地前进。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斗争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阶级斗争理论的精髓,而且在此基础之上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一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灵活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以往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容,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现象,同时他们又分析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并把辩证法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最终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本质。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包含着的既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又互相分离、互相排斥的倾向,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进一步讲,矛盾的存在引起了斗争的产生,斗争是矛盾运动的基本形式,矛盾始终伴随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斗争也存在于事物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斗争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着积极的指向,并随着历史任务、时代主题、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3]中国共产党善于从这些变化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且能够将其科学地运用到新的更为复杂的斗争实践中,因而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最终取得斗争的伟大胜利。
另一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现实展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31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强调,“一个革命的政党也必须懂得斗争:革命有朝一日或许就降临到它的面前”[5]361。这突出强调了斗争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是稳定根基的看家本领。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来摧毁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观点,最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而在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引之下,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够日益发展,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指导分不开。因此,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对于指导中国共产党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进而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6]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就是树立了一面伟大旗帜,而高扬伟大旗帜才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而在这些具体的奋斗目标中又蕴含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斗争实践中一直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遭受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7]的劫难。特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伟大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先后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毛泽东同志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同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并且工业化的基础得到了不断的巩固和发展。1954年,周恩来同志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经济建设的带动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20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8]。为了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邓小平同志在1987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步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新的部署。新时期在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下来,中国共产党乘势而上,带领人民群众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的承继性。总之,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斗争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始终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大目标,并且在各个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具体目标。正是因为在伟大目标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的奋斗征程中练就了敢于、善于同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困苦作斗争的勇气与能力,进而实现了一次又一次举世瞩目的突破。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立志要成为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们已经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面临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大课题。而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攻克这些难题。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积极应对“四大考验”,有效化解“四种危险”,必须坚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外部的复杂环境和承担的艰巨任务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个方面,面临着重大的考验。长期执政考验,就是如何克服党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目的;改革开放考验,主要是考验中国共产党能否抵挡住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进而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宏伟目标;市场经济考验,主要是考验中国共产党能否辩证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外部环境考验,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能否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应对这些考验的精神力量。此外,“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化解“四种危险”的客观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仍然面临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种危险”。精神懈怠会使党员干部缺乏信仰、信念及信心,会使党员干部精神上“缺钙”,得“软骨病”,最终会导致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缺失。能力不足是指某些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不强,不能胜任其肩负的历史使命。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如果脱离群众,党会失去长期执政的根基。因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9]。一个政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问题,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总之,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破解“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敢于和善于同这些考验和风险作斗争。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回答好和解决好“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历史性课题,必须要在自我革命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如何着力回答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探索的重大问题。因为它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答案:“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这鲜明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突出体现了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群众史观的具体运用。多年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的实践深刻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党的自我革命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既要从肯定的方面来认识事物,又要从批判、否定、革命的方面来认识事物。自我革命是党的自我否定的过程,进一步讲,就是党敢于和善于同自身体内陈旧的东西进行斗争的过程。也正是在党的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了进一步锻造。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和健康肌体的力量源泉,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和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深知打铁必须自身硬,因而,我们党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不断清除一切侵蚀自身肌体的顽瘴痼疾和损害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进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总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增强体魄、壮大筋骨的过程中,锤炼出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骨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进行斗争”“依靠什么进行斗争”这两个重大政治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为了谁进行斗争”这个根本问题。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特点决定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追求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为了人民幸福而斗争,依靠人民力量进行斗争,把人民作为斗争的强大后盾,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
一方面,为了人民幸福而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出发点和最高目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之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批判了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同时阐发了群众史观的基本思想。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论战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而反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进而得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10]的结论。这实质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强调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同时,也表明坚守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而在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把现实的人作为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的出发点,把物质生产看作是历史的基础。因此,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而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鲜明特征。
另一方面,为了人民幸福而斗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敢于和善于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而斗争,就是要坚守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的向往和期盼,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2]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他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13]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归根到底是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14]137,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无论是为了人民幸福而斗争,还是为了人类解放而斗争,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政党作为强有力的保障。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关键,是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固有属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15]。他的一生都在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穷其一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参与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发现了阶级斗争与生产方式之间内在矛盾的关系,而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分析了阶级斗争产生的经济根源。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建党学说看,“阶级斗争”是其核心内容,无产阶级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其与资产阶级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定立场,斗争性是其固有属性。在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之下,共产党的斗争性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共产党通过政治革命的形式达到斗争的目的。总之,斗争性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过程的始终。
另一方面,“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现实需要。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有矛盾自然也会有斗争,有斗争就需要解决斗争,这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党的伟大斗争的一个逻辑起点。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16]换言之,矛盾的绝对性与斗争的必然性体现在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在矛盾不断解决的过程中,事物得到了进步与发展。历史一再证明,党的建设绝不是一劳永逸,过去辉煌不等于未来也会辉煌。一个政党能否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在于其能否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于其能否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在于其能否迎难而上,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与那些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和错误思想进行伟大斗争的过程中,逐渐把自身锻造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7]8实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不变的追求,也是他们甘愿为之奋斗和献身的价值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状况时,把实现人类解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如此,恩格斯把实现人类解放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学说,因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18]。
一方面,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主题。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来看,进行伟大斗争的终极目的是全人类的解放。毫无疑问,在马克思主义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实现人类解放是其中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不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并且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始终要“表达的是一种革命性的本体论追求: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19]。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最终目标,它所追求的解放全人类,实质上是要把人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状态中解放出来。这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面临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的处境和它自身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必然要肩负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资产阶级在对无产阶级的压迫过程中,逐渐激化了无产阶级与他们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意识。也正是在这种斗争的过程中,无产阶级逐渐成为最先进、最有革命性、最有前途的阶级。当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单靠无产阶级解放是不够的,只有将无产阶级解放与全人类解放统一起来,才能取得革命运动的胜利。因为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依靠力量、道路选择、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只有被先进的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而无产阶级必须肩负起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才能使自己获得彻底的解放和真正的自由。此外,因为无产阶级承担着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所以,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全人类解放使命的执行者。进一步讲,无产阶级政党要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是一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争史。在新征程上,继续锤炼“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密码。
习近平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14]227“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前提是要着力练好“内功”,只有“内功”扎实,思想根基才会牢固,政治方向才会坚定,斗争起来才会底气十足。
一方面,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437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使命型政党,而且是一个学习型政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要想在各种风险挑战中取得伟大胜利,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理论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真学,突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是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被动”变成“主动”,“消极”变成“积极”。也就是说,党员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要坐得了冷板凳,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其中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且要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以此打开新局面。真懂,强调主体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仅要懂表面含义,而且要懂根本要旨。这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学”与“思”结合起来,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与核心要义。真信,就是相信真理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具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真理力量,党员干部要把伟大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真用,强调实践应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它建立在真学、真懂、真信的基础之上。
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坚决破除理论学习“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引导大家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掌握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党员才能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提高斗争能力,进而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形势,站稳立场。学好马克思主义,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习近平强调,“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17]26进行伟大斗争,党员干部不仅要不断学习充电,而且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在干中学、学中干,把获得的理论知识自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以此增强理论自信,涵养斗争底气。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善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强化斗争意识,提升斗争艺术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4]227
一方面,要遵循斗争规律,把握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进行伟大斗争要有明确的方向,方向明确才不会跑偏,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20]立场,即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就是进行伟大斗争的立场。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开展斗争。原则,是指讲话或做事所依据的准则,它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被总结概括出来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法则或标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4]65他们鲜明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又要保持独立自主,不丢失原则。《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六章第三十六条第五部分把“坚持原则”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21]。党员干部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含糊和退让,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绝不能只为表面“一团和气”,而有问题不指出、不批评。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盲目的斗争,斗争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一方战胜另一方,更不是为了消灭对方,而是为了争取最大团结,谋求最大合作。
另一方面,斗争需要把握好时、度、效。“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需要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又离不开一定的艺术性。无论是在社会的发展时期,还是在社会的动荡时期,如何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取得斗争的最大胜利,是考量斗争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准确把握斗争的时、度、效显得尤为重要。把握好“时”,就是要求准确把握大势和大局,准确把握斗争的时机。根据环境变化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制定斗争的具体方案。这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基本要求和手段。“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22]在斗争中只有把握好时机,才能赢得主动权。把握好“度”,就是要在斗争中注重策略方法,合理地把握斗争的分寸和火候、边界和范围,以防过犹不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很难把斗争的力度、分寸准确地确定在某一个点上,因此,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斗争实践中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去调整分寸和火候,并将其调整到客观要求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状态。把握好“效”,是指斗争最终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它回答了斗争效果怎么样的问题。时、度、效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9]过去,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未来也要通过斗争取得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前进道路上会遇到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甚至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和“绊脚石”。但是,党员干部绝不能有畏难情绪,更不能打退堂鼓,要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一方面,要不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是由它的阶级性决定的,政党的阶级性又体现了政党的宗旨和目标。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指出:“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14]538党员干部要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如此,党员干部还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扎根实践,真刀真枪干,锤炼斗争本领”[23],摒弃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苦练内功,迎难而上。
另一方面,要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24]毛泽东把本领恐慌与经济恐慌、政治恐慌相提并论,突出了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性。进行伟大斗争离不开真本事和硬本领的支撑,如果仅靠吃“老本”,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也很难解决新的矛盾。因此,习近平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发展的客观实际深刻指出:“当前,干部队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是比较突出的。”[25]“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26]在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只有强化学习,练强内功,练好本领,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才能增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科学性,进而才能从理论思维水平和战略分析能力上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