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异化策略在晋商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以国家精品舞剧《一把酸枣》为例

2024-06-12 08:40郑冰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酸枣晋商外国

郑冰梅,苏 红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公教部,山西 太原 030001)

在文化自信不断坚定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宣传拥有了更大的国际舞台,外宣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晋商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和现代价值在国际交流中受到进一步重视,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该被重新审视。研究如何优化晋商文化的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提升其文化影响力,是一项极具时代价值的重要工作。

从14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晋商纵横欧亚、称雄商界5个多世纪,形成了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商业文化形态,即晋商文化[1]。它不仅发展了中国近代商业文化,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是世界商业史上的宝贵财富。在价值追求上,晋商精神中的诚实敬业、和衷共济等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因而在国际交流中弘扬晋商精神也是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宣传和输出,是为了让其他国家的民众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进而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这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一、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

以本研究团队参与翻译的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予以分析。《一把酸枣》是我国第一部反映晋商文化、演绎晋商爱情的舞剧。2004年首演以来,不仅演遍我国的大江南北,还先后在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巴林等十几个国家演出。还代表中国参加了“中澳建交三十五周年庆典”、俄罗斯“中国文化节”、“巴林春天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曾作为“中华风韵”的重头戏成为首部登上国际文化地标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的民族舞剧。《一把酸枣》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第十二届文华奖”文华剧目奖、文华表演奖等多项大奖。作为艺术和文化交流互鉴的优秀代表作品,《一把酸枣》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多国民众呈现了一台雅俗共赏的文艺视觉盛宴。

然而,这部在国际上广受欢迎、好评如潮的舞剧,也有令人遗憾、美中不足的地方。曾经在国外演出时,不止一次遇到外国观众惊喜地问道:“Are you Japanese? ”或者“Where are you from?”令人既喜欢、又无语!喜欢的是我们的民族艺术文化受到国外民众如此欢迎,无语的是具有如此特色鲜明的晋商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的舞剧,竟然有外国观众辨识不出它来自中国?这说明一定有更多的外国观众未能领悟到晋商“汇通天下”的气魄、西口古道跋涉的艰辛、长河落日下衣锦还乡的壮美、辞旧迎新时归家团聚的欣喜,而这才是晋商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所在,是最值得对外传播的文化价值。可见,该舞剧在呈现精彩艺术之时,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

《一把酸枣》早期出访演出时,我国的文化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文化自信还没有得以提升和巩固,国外观众不了解我们是客观事实。“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提出的,旨在对外开展多种文化交流活动,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一把酸枣》正是在这一战略指引下走出国门向世界宣讲晋商的故事。当时出访演出的初衷是站上国际舞台取得发言权,故而那时舞剧外宣资料的翻译标准倾向于外国观众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译文在一定程度上向外国观众习惯的英语模式和相通的文化背景靠拢,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偏向于求同存异,造成了译本不太重视汉语特征和文化内涵的呈现。之后,由于对外宣翻译的特殊性重视不够,译本内容长期保留原状,从而导致译文的中华文化内涵阐释不足。

纵观舞剧的外宣翻译,不难发现问题的成因。晋商文化涉及面广、内涵深厚,译者除了需要具有较强的两种语言功底和翻译技能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了解文化差异;外宣翻译具有不同于普通翻译的特殊性,有较强的输出性,集中体现源语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宣传目的,兼有“宣”和“译”的属性,翻译的过程就是对外宣传的过程,译文就是对外宣传的内容。普通译员对此认识不足,翻译中就容易出现译文不精确,甚至错译,这样不仅不能取得最佳外宣效果,还会有损于外宣形象。我国外宣翻译起步较晚,在注重各种文学翻译的同时,外宣翻译未得到足够重视,没有形成一个良好而强大的体系来支持其研究和发展[2]。晋商文化的外宣翻译缺少成熟的、系统的翻译理论指导,专业人员少,多为普通译员兼任,从而造成了优质文本少、译文质量不高、文化内涵流失等问题。外宣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其目的是传播文化,故而要解决晋商文化外宣翻译中现存的问题,就要重点研究翻译过程中面对文化差异,如何处理跨文化因素、是否保留原有文化特质和内涵,如何把控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效度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进行翻译策略的研究。

二、“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解决策略

(一)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时普遍使用的两种翻译策略。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归化是基于目的语文化,译者采用自然、流畅的风格,对源语进行改写,尽量向目的语文化靠拢,以目的语价值为导向,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思维、文学和文化特质,目的语读者读来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3]。异化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的文化和语言特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风格和形式,向源语文化靠拢,以源语价值为导向的翻译策略。译者将目的语读者引入源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源语的独特之处。异化策略更加注重目的语的风格、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尽量不对源语进行改动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要原汁原味地译出源语的独特韵味,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感受到译文中源语独特的文化风格,就像去异国旅游,体验异国风情一样[4]。这两种翻译策略主要是针对跨文化因素的不同处理方式来区分的,两者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

(二)基于“文化自信”的异化策略

翻译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决定了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不同。从本质上来看,外宣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国际传播,因此需要针对文化差异采取区别性的文化策略。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引入异化翻译策略,即保留源语文化风格提供了理论依据[5]。与归化策略相比,异化策略的优势在于向目的语中引入源语的表达方式、文学特征和文化要素,使目的语读者能够充分欣赏和领略源语的异域特质,向源语文化靠拢,从而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晋商卓越的功绩源于他们将儒家思想融贯于商业活动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晋商文化。要将这优秀的山西商业文明传播出去,在外宣翻译中,我们就应多使用异化策略,尽量保留汉语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特质,让英语读者感受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吸引外国读者和观众领略晋商文化的内涵之美,汲取其现代价值,从而实现外宣翻译传播文化的目的。

在当今文化自信日益坚定的新视域下,党中央有关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不断创新,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进外宣翻译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伴随《一把酸枣》出访演出一路走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逐渐在译员心中提升和巩固,成为我们与时俱进探索翻译策略、改进翻译工作的内在动力。因此,选择“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来优化译文质量、增强和丰富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是解决目前晋商文化外宣翻译优质文本少、文化内涵流失等问题,提高其文化传播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强、广度不断拓展,国际上出现的汉语热、晋商热和中华传统文化热等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了解、接受、学习中华文化。从《一把酸枣》观众的反响来看,越来越多观众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和素养,这为我们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汉语特色和文化特质,又易于他们理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异化策略在《一把酸枣》外宣翻译中的应用

以本研究团队参与翻译的《一把酸枣》为例,讨论如何在该剧英译的节目册、宣传片、海报、剧情介绍及字幕等外宣资料中应用异化策略,保留汉语语言模式和文化特征,让外国观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播晋商文化。兹举例如下。

1.剧名的翻译。剧名是剧目的形象代表,揭示作品的主题,所以译好剧名很重要。该舞剧为吸引外国观众,曾以译名ForbiddenFruitundertheGreatWall(《长城脚下的禁果》)在国外宣传和演出。但笔者认为将酸枣(舞剧女主角丫环之名)和男主角小伙计纯真的爱情比喻为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这种人类原罪说,与中华民族“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价值观相去甚远,不符合原剧的文化价值取向。该剧也曾以EasternRomeoandJuliet(《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译名,虽然揭示了该剧的爱情主题,但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出身于两大有世仇的贵族家庭,二人在舞会上一见钟情,与东方的出身贫寒、青梅竹马的小伙计和丫环的身世背景、相爱过程截然不同,也不符合晋商起于寒微、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这样的译名流失了原剧的文化背景。这两个译名当时都是为了让外国观众喜闻乐见,翻译时都采用了归化策略,起到一定宣传剧目的作用。在今天文化自信新视域下来审视这两个译名,强烈感受到它流失了汉语剧名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不利于讲好晋商故事和传播晋商文化。

剧名《一把酸枣》传达了多种意蕴,“一把酸枣”是贯穿全剧的一根主线。一把酸枣是当初丫环酸枣送给小伙计的定情信物,也是恶人作祟最终毒死这对恋人的毒药;酸枣是山西特有的耐旱作物,体现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样的剧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文学表达和文化追求。在翻译时,应该原汁原味地直译为A Handful of Wild Jujubes,简称Wild Jujube。外国观众遇到这样异国风情的剧名,会好奇地想“一把不起眼的野枣能干什么呢”?进而了解到在晋商文化中,有酸枣定情的文化风俗。酸枣就能定情,且情比金坚。鉴于此,不妨用加译的方法将剧名润色为WildJujubeasLoveToken,意为情定酸枣,或酸枣定情。这样以汉语的文化传统来处理译名,采用异化策略,能吸引外国观众饶有兴致地去了解晋商文化,又很好地传达出剧目的爱情主题,还增加了文学效果、渲染了舞剧情境。

2.男女主角名字的翻译。剧中小伙计身份卑微,连名字也没有,“小伙计”这个称呼相当于帮工、店小二或打杂的。由于文化差异,“伙计”在英语里没有完全对应的表达,出现了“词汇空缺”,曾经被译为近义的shopkeeper或farmhand。Shopkeeper这个词的本义是“店主”,而不是店小二;Farmhand是帮工,指干农活的,但小伙计并没有务农而是后来经商了,因此这两种翻译都不合适。英语中assistant有帮手、店员、助手等含义,社会地位较低,鉴于剧中的小伙计从商之前没有一技之长,靠给人干活为生,译为Young Assistant,综合来讲符合他的身世背景,采用异化策略,保留汉语用辈分、职业或身份称呼人的语言和文化模式,对外国观众来讲,简单易懂,没有歧义。该剧的丫环酸枣,如果按照英语取名模式音译为Suan Zao, 这种归化译法让这个名字仅是个发音外,别无他意。汉语是表意文字,每个人的名字除了发音还代表一定寓意,采用异化策略将丫环酸枣的名字译为Jujube,用一种果实给丫环取名,赋予丫环酸枣品性和山西味道,外国观众听起来新奇而别有意蕴。

3.文化元素词的翻译。该剧的宣传资料和字幕中含有大量文化元素词,比如“走西口”“荷包”“冲喜”“玉佩认亲”等,这些词语体现和承载了晋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内涵。在英译时可能出现“词语空缺”或“词语冲突”现象,如果简单直接地翻译过去,容易流失故事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还令外国人费解。为此,译者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补译和释译,以弥补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如:“连年灾荒,人们纷纷远走西口,以求活命保家。”这句字幕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也为小伙计外出学徒做了铺垫。对字幕中的“走西口”这个词,原版将“西口”意译为“the Western Pass”,这个表达没有特指性,外国观众会以为是西边的某一关口。但在汉语中它专指历史事件中特定的关口,反映了晋商艰辛的谋生之路,也是晋商的崛起之路。故而笔者将其以汉语拼音形式音译为“Xikou”,保留了西口独有的汉语语言模式,让那些喜爱和懂得一些汉语及中国历史文化的观众听到这熟悉的词语产生贴近感与意义感。不过在采用异化策略时,还需通过加译的方式,让外国观众了解“走西口”是指历史上山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垦荒、经商的历史性移民活动。这样处理才不会流失故事的历史背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汉语原文的文化内涵。

再如“殷家灯火辉煌,为了给殷氏冲喜治病,管家硬逼酸枣与傻少爷成婚”。如果按照以前的译法,将“冲喜”意译为in order to bring fortunes to the sick Mrs. Yin(为了给病重的殷氏带来好运),外国观众不会知道这个旧俗在汉语里叫“Chongxi”,所以应该先采用异化策略,音译为“Chongxi”,再用同位语释译,说明在中文里这是一种旧俗,试图以办喜事治病救人。这样更便于外国观众理解故事背景,懂得酸枣在当时被逼出嫁的“社会合理性”。同理,“荷包”是指身上佩戴的装饰性小袋子,古时中国女子常将亲手绣好的荷包赠与意中人,作为定情信物,因此可以译为Hebao, a pouch embroidered by a young girl as a gift to her sweetheart. 这样的异化翻译,吸引外国观众去了解这小小的荷包承载着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红刺绣情况和女性的美好愿景。

四、结语

经过我们逐渐改进翻译版本、加大出访演出时有关中国特色的宣传力度,近几年《一把酸枣》赢得更多的好评,演出结束时,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久久不愿离场,有的竖起赞叹式大拇指,喊出了“China! China!”。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上演时,艾森豪威尔剧场的舞台两侧竖着中美两国国旗,有的外国观众热情地挥动着五星红旗夹道欢迎演出团队,剧组全体人员的民族自豪感和代表祖国演出的使命感在胸中激荡,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演出结束时,常有外国观众跑过来问各种问题,如“饥童为什么会喜气洋洋地举着要饭碗跳舞?”当被告知这是儿童们幻想饱食、是中国人面对困境时常有的乐观态度时,他们会意地点头;有的观众问“酸枣思念心上人,为什么又愤而将他推出大门?”当被告知这是“爱之深、责之切”,激励他远走他乡、发奋图强,盼望他学成归来、改变命运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时,他们露出惊喜而赞许的表情……由此可见,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外宣翻译有利于吸引外国观众了解舞蹈艺术背后的文化渊源,有利于启发外国观众对剧中表达的主题和文化现象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有助于他们主动了解和熟悉中国文化,进而理解和认可中国的价值观念,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总之,译者应坚定文化自信,在晋商文化的外宣翻译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异化策略,保留和传承晋商文化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自信而主动地传播晋商形象,更好地弘扬晋商精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在《一把酸枣》的外宣翻译实践中,我们对翻译策略做了以上调整和改进,提升了译文质量和外宣能力,从观众的反响来看取得了一定效果。希望这一尝试能给同类作品的外宣英译提供一些启发,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酸枣晋商外国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酸枣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外国公益广告
三十六团酸枣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外国如何对待官员性丑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