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综述

2024-06-12 08:09李敬良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3期
关键词:绿色环境生态

李敬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引言

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受快速发展影响,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深刻影响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近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土地资源退化及生态环境受损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城市绿色发展成为全球首要任务之一。绿色发展着重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健康之间的平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修复的关系、政策实践、评价体系构建、尚存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未来趋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实践经验。

1 绿色发展内涵

其实首先提到绿色发展概念的是环境经济学家。1989 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向英国政府提交 “绿色经济蓝图”,指出全球面临严重的气候与环境威胁,可持续性发展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影响巨大[1]。随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11 年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也提到了绿色发展,并指出绿色经济是一种同时促进社会福利和解决生态问题的经济模式,可再生能源、清洁水、低碳交通等绿色发展经济投资额逐年上升。之后,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实施生态保护项目、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等措施。如,我国提出了绿色“一带一路”的新概念和新版本以应对环境恶化问题[2];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CHANG J 等[3]使用GIS 和RS 方法识别关键生态斑块和煤炭开采沉降区,为江苏省徐州市区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优先原则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法。

2 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修复的关系

2023 年,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绿色发展是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最小资源和环境成本实现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城市绿色发展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致力于环境可持续性、经济活力和社会公平。生态修复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通过修复破坏的生态系统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健康。

2.1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平衡与长远发展,强调当前行为对后代的潜在影响,促使人们采取更为负责任和前瞻性的行动。我国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是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我国政府在“地球峰会”上参与讨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1995年,我国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并号召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实践。

2.2 生态修复

在全球化、城市化背景下,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环境衰退等生态问题频出,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诸多学者和组织开始对生态修复的定义展开研究,如BRADSHAW A D 等[4]将生态修复定义为“提高被损伤土地质量或等级的行动,或恢复被破坏的土地,使其重新有利使用,处于生物潜势被恢复的状态”;国际生态修复学会于2004 年定义生态修复为“通过人为干预帮助受退化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健康、完整和可持续状态的过程”;202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强调了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并重建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紧迫性。

2.3 小结

综合而言,城市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生态修复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支柱,共同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3 城市绿色发展政策与实践

3.1 绿色发展相关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奠定了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基础,标志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正式启动;1992 年,我国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始将全球环境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1994年,《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整合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强调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平衡;1997 年,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贯彻实施的重要战略;2000 年,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制定全面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涵盖了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2002 年,党的“十六大”将“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2005 年,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以应对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节能减排、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发展目标;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美丽中国”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出通过保护环境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标志着我国环境政策从单纯的保护转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2020 年,我国提出2030 年碳达峰和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承诺进行深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2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为我国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提供了明确的路线图和目标;2023 年,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成就和未来规划,标志着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

3.2 城市绿色发展实践

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城市的生态特点、环境挑战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实施了各种绿色发展实践。在生态修复方面,早期的研究专注于单纯的物种保护或景观美化,LEOPOLD 于1935 年最早进行了生态恢复试验,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园内主动恢复了一个约24hm2的草地[5]。在绿色金融方面,哈萨克斯坦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和社会债券等工具进行可持续发展融资;韩国在主要行业和市场采取减少“碳足迹”的措施,通过绿色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和市场持续创新。由于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等与绿色发展相关的金融服务,因此利用绿色金融服务建设国家公园对城市绿色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还促进可持续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同时为社会福祉和气候调节提供支持。如,2016 年我国开始进行国家公园体制实践探索,并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建立草地多功能目标管理框架和研发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技术,有效推进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形成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的科技支撑新模式[6]。

4 城市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4.1 评价模型构建

20 世纪80 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用以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状态、探究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基于PSR,在研究过程中相关学者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改,衍生出了多种评价模型。如,OECD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提出的DPSIR(Driving forces-Pressures-State-Impacts-Responses)模型,由欧洲环境署对其进行了广泛的使用和发展,用于解释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KYEREBOATENG R 等[7]使用DPSIR 框架分析了加纳的森林退化和森林破坏的社会生态驱动因素;ALEXAKIS D E[8]结合其他工具使用DPSIR 模型来评估农业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DPSWR(Driving forces-Pressures-State-Welfare-Responses)在DPSIR 基础上将Impacts 更换为Welfare,用以评估环境决策中的以人为中心的权衡,如成本效益分析等;杨志江等[9]使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SBMDEA 模型,对我国各省在1999~2012 年间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深入研究了我国绿色发展效率的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探讨了全国范围内各省绿色发展效率的现状;YIN J 等[10]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Epanechnikov 函数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的创新环境和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动态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4.2 评价指标选取

在选取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方面,城市的特定情况和需求决定了其绿色发展评价指标的选择,研究者应根据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地理和气候条件、经济结构、人口特征、政策和法规背景等因素进行指标选取。如,欧阳志云等[11]选取环境治理投资、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绿化、废水处理、空气质量等指标对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卢强等[12]选取工业资源环境压力、工业资源环境弹性脱钩和工业发展绿化度3 个方面评价指标,对广东省21 个地级市的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张乃明等[13]选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发展、产品安全4 个方面指标对保山市农业绿色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在评价因子权重确定方面,研究者们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熵权法等方法。

5 城市绿色发展需应对挑战持续探索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和实践,绿色发展领域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即①数据和方法具有局限性,无法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的复杂性,可能导致对绿色发展趋势和效果的评估不够准确或全面;②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缺乏,使得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难以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具体指导;③社会公平、居民生活和居民福利等问题未得到充分关注;④关于绿色发展政策和措施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的研究不足。这些不足和挑战表明,城市绿色发展仍需在数据质量、方法论、跨学科整合、实证研究、社会公平和长期可持续性评估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改进。

结语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在理论发展、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实践应用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形成了国际城市绿色发展共识。如今,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和可持续性、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城市绿色发展正推动城市朝着环保、智能化和持续性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环境生态
绿色低碳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