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镜澄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抚顺 113122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院的精神沉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真善美的形成。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学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诸多问题存在于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亟待解决,必须加以创新,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目前的现实工作中,因为很多主客观原因,学院会优先处理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在很多教师的认知中,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他们无太大关系,很多活动的开展都是学生自行策划执行的。甚至很多学院的部分系部没有把这项工作作为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缺乏校园文化活动的长远规划,或者即使有规划也脱离实际、缺乏实践依据。
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存在多方面不均衡,过多强调文化活动的结果而非过程,强调文化活动的形式大于过程,很多文化活动过于普通,缺少精品。此外,学院的各个系部对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的重视程度、关注点和兴奋点有所不同,很多系部会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色体现在活动中,例如,有艺术特长的系部、专业可以通过自身文体方面的特长来彰显文化活动的出发点或落脚点。而有些学院至今都没关注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有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综合素质提升较高的学生是否有对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与创新的发展诉求,例如,有些偏文科专业的系部,给学生提供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不多,部分原因是学院自身专业的发展受限,或者是因为师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眼界不够开阔[1]。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通病就是活动内容普遍单一,缺少精品。学院各系部的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多数在活动主题、内容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缺少创新,墨守成规。在各个活动月的惯例校园文化活动中,如3 月份学雷锋活动、6 月份毕业季等,活动主题、内容、形式、风格等方面都太过于相似;此外,学院常规的学生党团主题教育、志愿者服务、假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多年来形式和内容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甚至就是改个时间;学院媒体报道等相关文化活动,连续几年除仅仅更改时间和人物外,没有任何的变化和创新,00 后的学生还在使用90 后学长、学姐策划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学院的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由于缺少实践调研,不能满足时代的进步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因为不能掌握参与群体的心理需求,学生参与的兴致不高,很多学生对学院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抵触心理,甚至漠不关心。很多活动多年来一成不变、年年如此,没有创新,还有部分活动枯燥无趣且带有强制性。例如,学院邀请了一些社会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因为担心参与人员过少影响学校形象,所以要求各系部选派学生代表强制参会,令学生极其反感,没有起到高校对大学生的文化引领作用。此外,任课教师多倾向于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多数教师的重心都放在了教学、科研上。疫情期间,辅导员的精力更加倾向于严抓严控学生管理工作上。对于学生活动的不重视,导致高校教师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而学生自行策划举办的文化活动则娱乐化、利益化的类型较多,缺少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寄语青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因此,高职院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新时代人才培养计划,切勿忽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正能量的深远影响[2]。针对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外界社会环境、学院层面、学生自身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学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会受到来自社会经济大环境、文化潮流和新媒体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不断兴起、成长、壮大的新媒体,让大学生这个群体非常着迷。同学们通过网络世界认识了新的世界,在网络世界里通过网页、自媒体、App 移动客户端等接触现实社会不能触及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也充斥了不良的思想和视频,一点点地在渗透、腐蚀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三观”。一些大学生意志消沉、追求享受,不再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感兴趣,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从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3]。甚至有很多学生难以抵挡网络的诱惑,沉迷于某些游戏和社交软件,无心参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学院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程度不深,以及学院更注重课堂理论的教育而非课外校园文化活动实践等情况。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潜在文化浸润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的想法和行为。前几年学院忙于疫情防控工作,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关注度不高,举办的文化活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专业教师专注于线上、线下转换授课,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价值观念的正面引领;疫情导致辅导员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增加,更是很少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应该聚焦校园文化内蕴发展,重新建立大环境新形势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容易受到自身发展不成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已经进入高校独立学习生活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在过去的成长阶段中,他们对于外面世界接触不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我主观意识强且自控能力差,排斥学校的硬性管理制度和教师教育的约束,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使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容易受到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冲击的同时,也很难在校园文化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受益[4]。另一方面,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很少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经历比较少,很难得到全面发展。步入大学后,很难对自身的学习生活有清晰的认知,而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不确定,认为学校的活动没什么意义,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和行动都比较消极,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大学生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将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与时代奋进的目标结合起来,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对于培养、促进学生实现理想抱负有着实际的作用。
所谓理念的创新,是指在思想上重视对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创新。只有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富有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才能真正地在师生精神文化需求上达到契合[5]。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校园文化活动应该聚焦当前重大时事热点、社会舆论焦点,有技术观赏性的同时,还应该以浅显易懂、形象幽默的形式去体现和创新。此外,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院的学风校风、学生的专业及实际需求相结合,最终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导思想和作用。
在校园文化活动主题设计上,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雷锋精神等内容[6]。要增加学院师生的参与度,广泛征求学院全体师生的意见和想法;增强学院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整体水平。
理想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要理念好、主题设计好,还要在形式上创新。任何一个文化活动不能以独具匠心、不落俗套的形式来体现,最终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活动的效果都不会达到理想的预期,其本质意义就是失败的[7]。同时,学院在进行每个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都要集思广益,将全方位的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活动形式,创建精品类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采用“合办、承办、竞争”等方式开展活动。一个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一定要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特色,要使用互联网信息的新时代新媒体手段,增强活动的可视性、直观性和新奇性。
学院各系部对校园文化活动应保持高度重视,只有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系部为校园文化活动保持精诚团结、通力协作,做好相关活动的保障工作,才能使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效达到最大化。建立保障机制,合理的学生经费能够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开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持和后续保障;而评价机制可以通过广泛地收集全院师生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意见,达到对学院的每项文化活动都有后期的综合评价和整体总结,对学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例如学院团委、各系部等展开绩效考核,提升工作的实施效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参与性高的师生给予相关支持和一定奖励,鼓励任课教师把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中,鼓励各专业学生将本专业的技能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氛围,为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开展尽绵薄之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针对学院的各类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渠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逐步完善这类平台渠道的监管体系,制定学院社团活动开展的制度,管控学生上网的问题,监控学院新媒体公众号信息的发布,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等。
学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将实践育人、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环节和社会文化活动中去,有效衔接学生的学业与实践[9]。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和开展需要学生们的加入和关注,想要聚集学生们的目光,就要以学生们喜欢、欣赏的形式开展。比如,学院的一些传统红色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可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电影展播、红色经典传诵等方式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积极向上的短视频,拟定相关活动主题,可以聚焦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主题,通过学院的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渠道展示。校园文化活动的选择层次可以更加丰富多样,通过层次的多样化引起师生共鸣,共同参与完成活动实践。开展高水平高风格的传统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传承经典朗读大会、文化交流体验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品位和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里传承与创新。
高校的新媒体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与现实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因此,学院应该牢牢掌握网络教育文化阵地的主导权,利用网络媒体这个渠道,通过先进典型、英雄事迹等案例展现正能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10]。同时,学院可以开发与校园文化活动互联的App 小程序,在这类小程序中,学生可以查看自己想要了解的校园通告、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等内容,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用活泼有趣及内容新颖的短视频、图片、小短文来倾诉传递自己的情感,教师要给予学生春风化雨般的精神力量和关心爱护,让实践育人、立德树人与校园文化活动实现良性的沟通。学院要充分重视互联网文化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内涵修养提高的重要性,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活动,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线上的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们乐于参与、乐在其中、寓学于乐,促进学院校园新媒体文化立德树人功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