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宇,谭琳琳,董 旭
1.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5;2. 辽宁省沈阳市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辽宁 沈阳 110170
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并就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两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1]。2022 年4 月20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后的新职业教育法从企业和学校两个层面对深度产教融合进行了着重阐述[2]。高职院校作为类型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是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作为高职院校的文化与艺术专业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发挥专业优势走校企合作之路,是摆在高职人面前的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截至2020 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超9 亿人。城镇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能够满足居民需求,增强居民归属感;社区治理还能够营造温馨氛围,维护社会稳定。新时代要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如何构建社区治理体系,如何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增强智慧社区文化建设,是摆在社区人面前的课题。
高职院校文化艺术专业蕴藏着社区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高校资源,社区文化建设可以获得更多发展动力和更大发展空间[3]。高职院校文化艺术专业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感,打造城市品牌,助力城市建设。通过“校社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争取到更多政策以及社会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因此,高职院校与社区文化建设互动已逐渐成为双方共同的发展需求。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沈职院”) 坐落在东北经济文化中心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职业技术学院。沈职院以支撑辽宁产业升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方向,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全运村社区位于浑南区南部,是浑南区“两邻”建设试点社区,社区以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持续深耕“两邻”理念,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高职院校加强与地方产、学、研合作,一方面调研社区文化需求,一方面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发挥学院资源优势,搭建“校社合作”桥梁,助力社区文化发展[4]。
沈职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 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辽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单位、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办学条件优越,专业门类齐全,支撑辽宁产业升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截至2023年底,旅游艺术学院作为沈职院的二级分院努力服务辽沈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旅游艺术学院开设文化艺术、文化创意与策划等6 个专业。其中:文化艺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9 人,教授1 人,副教授5 人,讲师2 人,助教1 人;学历层次本科2 人,硕士研究生7 人;专业带头人1 人,骨干教师4 人,企业兼职教师3 人。文化艺术专业现已打造成一支专兼职教师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实践指导能力与研发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拥有中华传统书法实训基地,多年来为社会和沈阳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现代服务人才。
辽宁省沈阳市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位于浑南区南部,东起莫园东街,南临全运五路,西至沈中大街,北到全运路,是沈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约1.26 平方公里,由10 个独立的住宅小区组成,均由“绿城地产”开发,绿城物业统一服务管理。社区现有总户数6 576 户,约11 139 人。社区内有低保户1 户,困境儿童1 人,60 岁以上老人2 284人(其中60~79 岁老人2 144 人;80~89 岁老人133人;90 岁以上高龄老人7 人)。社区现有自管党员206 人,下设4 个党支部,社区工作者23 人(其中中共党员9 人)。
1.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服务品牌
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是浑南区“两邻”建设试点社区,积极贯彻并探索市政府在全市社区建设推进会议上提出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深入践行“两邻”理念,通过线上线下走访居民,了解他们的需求,秉持“居民有需求,我们有回应”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设置集社区综合受理大厅、社区护理站、未成年人活动室,社区邻学院等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幸福社区。全运村社区地处新城区,中青年人占比多,且独生子女、双职工家庭居多。社区党委根据人口构成,以“照顾好一老、陪伴好一小”为工作重心,打造“一老一幼”特色服务品牌,解决了中青年奋斗的后顾之忧。
2.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发展目标
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党委积极贯彻并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机制,聚焦群众关切的“一老一幼”设施建设,以“有载体、有空间、有活力、有核心”为基础,通过线上线下了解居民的需求,秉持“居民有需求,我们有回应”的服务理念,加强社区服务,努力在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完整社区建设的新突破。
基于沈职院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沈职院文化艺术专业发挥专业所长,结合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服务品牌和发展目标,双方围绕社区文化建设就相关项目探究“校社合作”路径。
1.“校社合作”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的工作人员,沈职院文化艺术专业围绕社区工作要求,利用自身的资源,专业的教师群体,设置课程,从政策法规、职业伦理、专业理论和实务技能等方面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培训时间采取短期、中期、长期等方式;培训地点可以在学院,也可以在社区;培训方式采用线下培训、线上培训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从业技能,提升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高职教师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到社区挂职锻炼,了解社区工作需求,拓宽教学思路,加强产教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到社区进行岗位认知实习,进行实训、实践学习,毕业生到社区进行岗位实习,一方面使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社区可以进行人才储备,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2.“校社合作”提升社区精神文化建设[5]
沈职院文化艺术专业发挥师资优势,通过讲座、论坛、沙龙等形式,深入到社区进行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建设幸福美好的社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活动,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的公共关系,营造良好的城市风貌,推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心中,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3.“校社合作”丰富社区音乐文化建设
孔子倡导“礼乐治国”,旨在通过音乐艺术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抚慰百姓心灵,社会仁爱和睦,国家安乐祥和,爱之以礼,乐之以乐[6]。沈职院文化艺术专业通过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到社区居民喜欢音乐,因此将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开展到社区,为社区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让居民在“家门口”领略音乐之美,提升社区居民的审美能力。师生和社区居民同台演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气氛融洽,学生在为社区居民表演的同时,也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走入社会,了解民生,懂得关爱,心存感恩,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美育教育。
4.“校社合作”打造社区书院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今社会的主要问题聚焦于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7]。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微观层面基层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需要,社区文化建设的使命任重道远[8]。新时代,社区居民文化需要的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主要居民群体是中青年人,多为三口之家,孩子是社区的重要群体,社区周边有三所学校——北师大附小、北师大附中和浑南高中,打造书香社区,加强社区书院文化建设尤为重要。沈职院文化艺术专业将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在社区书院文化建设中推广实践,将学院的精品课堂传播到社区书院学堂,将教书育人功能与社会实践功能相结合,实现教学成果的落地转化,助力社区,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组织开展经典古诗词诵唱、推荐阅读名著、国学大讲堂等主题活动,艺术教师可以开展书法、绘画、手机摄影随拍等课程,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方面全方位打造社区特色书院文化。
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创造温馨的文化氛围,成就人的终身教育,提升人的发展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参与能有效地调动双方的积极性[10],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资源互补。社区打造“家”文化,居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和睦,高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共建中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升院校办学质量,扩大院校社会影响力,树立院校品牌形象,最终实现“校社合作”互利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