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在港澳子弟班的课程实施

2024-06-12 04:59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李荣荣
师道(教研) 2024年4期
关键词:美育德育特色

文/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陶育实验学校 李荣荣

广州市南国学校 杨自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色。 基础教育学校承担着传承岭南文化、 提高港澳子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使命。

我校港澳子弟班的课程设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序开设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特色课程。其中特色课程的设置因地制宜,将传承岭南文化作为 “非遗文化进校园”特色课程的重要内容,利用我校的校本课程时间、课外活动时间、中队活动时间等开展和落实。 校本课程是此特色课程的主阵地, 辅以特色活动, 学生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进而将复兴中华民族作为己任。 该课程体系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课程结构分为感受、体验、创造三个板块,低年级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感受和体验, 中高年级主要是体验与创造, 三个板块螺旋式上升。 有了低年级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对非遗文化充满兴趣, 随着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在中高年段设计与之相符的体验和创造的课程和活动, 学生能对非遗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极大提升了他们传承非遗文化的积极性。

一、非遗文化在德育课程的实施

在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课内外图文、绘本故事、音视频等教学资源, 在低年段的中队会和港澳子弟班的思政课上, 借民间故事和《中华传统德育故事》动画片等方式, 引导学生在听故事中想象,在看故事中品味,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余,润物无声,将待人接物的正确方式内化于心。 中高年段的特色课程上,借助节庆穿汉服、学习作揖礼节等, 将传统习俗及生活方式外显于行为, 在行为上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 内化于心和外显于行的感受体验活动,内外兼修,将非遗文化与德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二、非遗文化在体育课程的实施

将舞龙舞狮融入体育课程中,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愉悦身心。醒狮非遗传承人赵伟斌给我校港澳班上狮舞课,借助高狮、拜狮等动作和鼓点配合, 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反应力等。 在狮舞课的体验中,借艺术节目表演, 开展舞龙舞狮这项多人配合游戏,在跑、跳等动作中增强身体素质, 更促进朋辈间配合和友好关系,得以将体育、德育双融合。

非遗文化融入体育活动, 为体育活动增添民俗的色彩, 激活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活泛起来, 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运动和非遗文化的兴趣。

三、非遗文化在劳育课程的实施

非遗文化中有不少传统节庆活动, 可以借助传统手艺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中队会和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如包粽子、制作香囊、制作灯笼等,在活动中感受节庆氛围,传承传统节庆。此外,“扎狮头”“压花”“中国结” 等非遗特色课程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各种非遗文化的制作过程, 既了解了传统手艺,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学生对非遗文化充满兴趣,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将非遗文化融入劳育课程,丰富了学生劳动实践的学习情境和实践方式。节日习俗的需要,就是学生劳动的真实需要,从现实生活出发,学生亲历情境, 亲手操作, 亲身体验,这样获得的劳动体验更丰富,传承非遗文化的念头更坚定。

四、非遗文化在美育课程的实施

美育课程与非遗文化相融,有助于提升学生美育能力, 是美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更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陈晓红老师给我校港澳子弟上剪纸课,普及中国剪纸的发展历程和展现形式,展示剪纸五大基本要素。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参与非遗活动积极性。我校还利用本校具有书法特长的教师资源开展寒假书法班, 学生学习并创作不同字体的“福”字和喜庆的春联。将剪纸、书法等艺术创作融入非遗文化, 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兴趣,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艺术鉴赏, 增加学生的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美育德育特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中医的特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